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高僧传百丈怀海禅师与百丈清规
TUhjnbcbe - 2021/4/2 13:24:00

正月十七,唐代高僧百丈怀海禅师圆寂纪念日。

百丈怀海禅师(~年),中国禅宗史上有着重要贡献的唐代禅宗高僧,福建长乐人,是洪州宗风开创者马祖道一大师的法嗣,禅宗丛林清规之制定者。百丈怀海禅师制定农禅并重的丛林生活制度——《百丈清规》,对中国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百丈怀海禅师传播禅风二十余年而圆寂,有《百丈怀海禅师语录》、《百丈怀海禅师广录》各一卷。因禅师后半生常住于洪州百丈山(江西奉新),故世称“百丈禅师”。

怀海禅师的行历

怀海禅师自幼喜欢游访寺院,二十岁依潮阳西山慧照禅师出家,后依衡山法朝律师受具足戒。未久至安徽庐江浮槎寺研读经藏多年,具备了深厚的经、律、论佛学知识。唐代宗大历初年(年),怀海禅师听说马祖道一大师在南康(在今江西赣县境内)龚公山传法,即前去投马祖大师,倾心依附,并充当马祖大师的侍者,深得大师的器重。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同入祖室,各有擅长,时称马祖门下三大士。

马祖大师入寂后,怀海禅师曾一度住在石门山马祖塔旁隐修。后应信众邀请,来到洪州新吴(今江西奉新县)大雄山驻锡传禅。一时,四方衲子,争相参礼。此山高峻,人称百丈山,怀海禅师也因而被尊称为“百丈和尚”,或“百丈怀海”。

唐宪宗元和九年(年)正月十七日,禅师示寂。据唐陈诩《塔铭》所记,怀海禅师世寿六十六。

怀海禅学的主要特点

怀海禅学的主要特点是主张众生心性本来圆满成就,只要不被妄想所系缚,就和诸佛无异。禅师有一段著名的语句: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戒,但离妄缘,即如如佛。这些语句显示“心性本自寂照”和“随事即用显体”的禅宗心要。怀海禅师的修行法门就是根据这个思想,禅师说: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并皆放却莫记、莫忆、莫缘、莫念放舍身心,全令自在心如木石,口无所辩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

怀海禅师的作略

怀海禅师的作略,如打、笑、喝、举拂等,和马祖道一大师相似。怀海禅师每逢说法下堂,大众已经出去,却呼唤大众,等到大众回过头来,他又问:“是什么?”他这种提醒学人反省的方法,诸方称为“百丈下堂句”。

怀海禅师得道后,便开山说法,自立禅院,率众修持,实行僧团之农禅生活。怀海禅师运用禅学于劳动实践中,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规制,将禅学落实于日常生活中。

怀海禅师在《禅门规式》里规定实行“普请”(集众作务)法,上下协力劳动。怀海禅师非仅为立法者,亦为实行者,“作务执劳,必先于众”。

 

百丈清规的功德意义

唐朝中叶即唐德宗建中元年(年)后,封建*权采取“取消对寺院和僧尼个人田产免税规定”等诸多不利措施,僧侣被迫面临如何生存的严峻形势。

由于旧教规和戒律极端轻视和排斥生产劳动,认为掘地、斩草、种树等活动都是“不净业”,僧徒若从事此类活动是违犯佛律的。

而禅宗因为不依靠豪华奢侈的堂殿、经像、法物,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以不愿意与官方离得太近,就没能得到官方大量的布施。这一现实生存条件,使禅宗建立道场定居之后,必须参加劳动。

并且,禅宗四祖、五祖开始改革,把劳动当成修行的过程,“担水劈柴无非妙道”。六祖惠能大师等许多开山祖师都亲自参加生产劳动。禅宗祖师们在劳动过程中磨练心性,在劳动过程中提升道德,在劳动过程中参禅悟道。禅宗这个改革就把入世和出世打成一片,这是一个重大改革。

在旧教规旧戒律与禅宗发展存在尖锐矛盾时,怀海禅师参照大小乘戒律,大胆进行了教规改革,制定新的修行生活仪轨《禅门规式》(即《百丈清规》),以保证禅宗的繁盛和发展。

怀海禅师设立百丈清规,制定戒律,从组织体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保证了洪州禅的发展和繁荣,为禅宗的发展扫清障碍,对禅宗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如果说马祖道一大师从思想方面开辟了禅学新时代,那么百丈怀海禅师则从实行方面保证了禅学的发展。

《百丈清规》问世后,千余年来虽屡经删修,但却始终以此为蓝本。一直是历代寺院的基本法规和禅宗僧侣必须遵循的基本规戒。宋儒曾彷效此清规而创立书院。元、明、清更绵延不断。

值此祖师圆寂纪念日

至诚祈愿正法久住

佛陀正法光明

遍照寰宇,普度万源

愿我等学习祖师大德

真修实行、深入经藏

早日彻证

本来圆满究竟之解脱

见者利益

随喜转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僧传百丈怀海禅师与百丈清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