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多情的李叔同,无情的弘一法师叶阳读书
TUhjnbcbe - 2023/12/31 17:33:00
长白癜风是怎么回事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69989.html
李叔同与妻子福基的对话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人的一生始终离不开情字,即使天纵奇才的李叔同也不例外。由多情的李叔同到无情的弘一法师,他始终上下求索,满足着自己的内心,追寻着灵*的归宿,从真理在美中,到爱就是慈悲,再到悲欣交集,他演绎了令人羡慕的传奇。

当他叫李叔同的时候,是可以和达芬奇比肩的全才。写诗、写词、绘画、写作,音乐、戏剧、篆刻无一不精,还涉猎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等多个领域,并且有创造性的发展。培养了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许多优秀人才。

全才李叔同

当他叫弘一法师的时候,是民国时期最著名的高僧之一。一袭破衫、一双草鞋、一捆破席便云游四海。他教导弟子要“习劳、惜福、念佛、诵经”,他对晋堂诸译的华严经有精深的研究,著有《华严集联三百》。弘一法师以书法名世,当时人人争爱,得之如获至宝。鲁迅曾在日记中详细记载了自己得到弘一法师书法的欣喜。

弘一法师

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他经历是什么样的心路历程?明明经历了4段恋情,却看破红尘,抛弃妻子;身在商贾富贵家,享受了不尽的荣华,却要衣衫褴褛的去诵经传道;一生多才,却要摒弃其他爱好,唯独钟爱书法。也许正如他说的此间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01多情的种子

年,李叔同出生于天津故居李宅,家中世代经商,而且是书香门第,在李叔同父亲的时候已经是天津排名前三的商场巨鳄,俨然是名门望族。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了良好的教育。8岁读四书五经,13岁攻历朝书法,15岁便崭露头角,名噪一时。

风流才子,是才子必定多情,总能得到佳人的青睐,李叔同也不例外。他的初恋是津门名伶杨翠喜。在追求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纨绔子弟的一面,自从相遇那天起,他每天晚上都去天津福仙楼戏院给他捧场,等待散场后,送她回家。正当两人郎情妾意你侬我侬的时候,被母亲知道了,豪门哪里容得下一个戏子,最终两人被拆散,杨翠喜嫁给一位商人。

李叔同的初恋杨翠喜

母亲意识到儿子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于是为他娶了门当户对的俞氏。但是两人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却形同陌路。李叔同的感情被压抑,每天总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模样。

随后,李叔同又遇上了善解人意、温柔似水,不幸沦落风尘的李苹香。两人互为知音,情投意合,互相赠诗,日子过得像梦一样美丽而玄幻。但是此时李叔同挚爱的母亲亡故,对李叔同打击很大,感觉灵*漂浮无根,不想在梦中沉醉,于是决定东渡日本留学。

在日本期间,李叔同又爱上了房东的女儿福基,并娶她为妻。当李叔同以福基为模特作画的时候,福基问她:“真理在我身上吗?”,李叔同回答真理在美中。尽管他对福基说他们的缘分是前世注定的,但是看着她,眼中依然充满渴望,她已经不能满足李叔同的心了,于是他决定出家。

李叔同的日本妻子福基

02无情的僧人

福基带着好友来到杭州,在各大寺庙找寻自己的丈夫,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在虎跑寺中找到了。他老婆带着女儿在寺庙门前哭泣,苦苦的哀求,希望李叔同能够回心转意,但是李叔同就是不出来,何等的无情。

在分离的小舟上,两人各执一边,妻子说:“叔同?”李叔同说:“请叫我弘一。”妻子说:“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叫‘爱’?”李叔同说:“爱,就是慈悲。”

李叔同看尽了繁花似锦,经历了4段恋情的情结,特别是挚爱的母亲的离世,使他感到人生无常,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爱情、友情、亲情不确定性已经没有办法满足他的内心,他要在博大的佛法中寄托自己的灵*,寻找永恒的皈依。于是在虎跑寺出家,法号弘一。

出家的李叔同

他抛弃了母亲为他娶了妻子俞氏,也抛弃了自己娶的女子福基,他在给福基的信中说:

对你来讲硬是要接受失去一个与你关系至深之人的痛苦与绝望,这样的心情我了解。但你是不平凡的,请吞下这苦酒,然后撑着去过日子吧,我想你的体内住着的不是一个庸俗、怯懦的灵*。愿佛力加被,能助你度过这段难挨的日子。

即使再美的语言,听起来也冠冕堂皇。对执迷于爱情的福基来说,那种撕心裂肺的痛不是你李叔同几句话就能够化解的。生离比死别更令人痛苦,死别是天意,是肉体的消亡,但是生离确是个人的意志,明明存在,却要天各一方。

03道是无情却有情

无论是李叔同还是出家的弘一法师,内心的情却总是难以消亡。在出家前,他将天津的产业全部留给了母亲给他娶的妻子俞氏,可以确保他们母子一世衣食无忧。在上海的产业交给自己娶的妻子福基支配,也可以确保他们母女基本生活,为了不让福基再次伤心,他出家后,再也没有去过上海。

年,当了23年和尚的弘一法师62岁了,他在圆寂之前见到了一位赵姓好友。二人在雁荡山相见,站在山崖边,山峰浩浩荡荡,朋友突然感觉到弘一法师眼里闪过一丝情绪。

赵问:“似有所思?”法师答:“有思。”赵问:“何所思?”法师答:“人间事,家中事。”

当了23年的和尚,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没有放下世间的人和事,还牵挂着家中事,除了多情又作何解释呢?一生多情,但是为了追求内心的满足,灵*的归宿,他只能在佛法中上下求索,在佛法中宁静自己的内心,皈依自己的灵*。

诵经传道的李叔同

弘一法师病重,拒绝人探望,也不进行医学诊疗,他知道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参透生死的他,知道人的一生终归是要走向死亡的,他不想枉费精力,在世间贪活几日。

他临死之前写的那句“悲欣交集”,悲从何来?是李叔同的多情的悲还是弘一法师抛弃妻子无情的悲?欣从何来?是李叔同看尽人间繁华,顿悟人生真谛的欣喜还是弘一法师满足了内心,寻找到灵*归宿的欣喜呢?他的一生可以用王朔的一本书名概括:“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的送别

每当听到这首道尽离别之苦的《送别》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多情的李叔同,也会想到无情的弘一法师,无论是多情还是无情,但他都是那个做椅子前摇一摇,害怕压死小虫子,在圆寂时身边放碗水,害怕烧死小生命,心中充满悲悯的世间奇男子。

无论是38岁没有出家以前的多情,还是出家后对待爱人的无情,纵观他的一生都是多情的,他对国家钟情,希望通过艺术启蒙民众;他对朋友多情,慷慨无私的资助刘质平赴日本留学;他对爱人多情,一生没有放下对福基的牵挂,约定来世在西方极乐相见。

无论是留恋烟花巷柳,还是外出留学,抑或出家诵经讲佛,他都在满足自己的内心,追求灵*的归宿,寻找自己于世间万事万物的自洽相处。学生丰子恺为他归纳的三种人生境界,他不断攀登,最终到达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于年带着一世的多情离开了这个他曾经看透了的红尘。

半世才子,半世僧的李叔同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情的李叔同,无情的弘一法师叶阳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