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九顶松汉柏与五十三参
TUhjnbcbe - 2023/1/14 20:44:00
北京中西手足癣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710.html

九顶松、汉柏与五十三参

——朗公寺、灵岩寺之千年变迁

年6月8日晚于长清张立勇

济南南部山区地处泰山北麓,山清谷幽,峰迭峦重,泉涌河绕,是风光无限的休闲胜地。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在距今年前,东晋高僧朗公在这里创建朗公寺弘扬佛法。

继朗公寺之后,其周边又陆续兴建灵岩寺等上下诸院十余所,开启了从朗公寺到其他诸寺的千年变迁。历经千回百折后,只有灵岩寺保存兴盛至今并位居“四绝之最”。

九顶松:见证朗公寺(神通寺)的千年兴衰

——朗公寺、灵岩寺千年变迁之一

在灵岩寺东山上有一个惟妙惟肖的朗公石,传说该石是山东佛教传播的开山鼻祖高僧朗公的化身。他在山东开创的第一座佛寺并不是灵岩寺,而是位于今历城区柳埠镇东北方昆嵛山金舆谷的朗公寺(今神通寺)。

据传,公元年高僧朗公在创建朗公寺时亲植一棵松树,一直到今天仍然枝繁叶茂而枝生九顶。这棵神树见证了朗公寺开创后至今的千年兴衰。

5月份某周末,我们赴神通寺观光,见到了这棵传奇般的千年神树。该树历经沧桑,由于日闻经声佛号已“心”中有佛而灵验无比。或是神树通灵之原因,虽是夏日但多云凉爽,天气预报说有大雨但一直未下。

隋文帝杨坚曾于此树下求愿而终登九五之位,遂于开皇三年(公元年)下诏改朗公寺为神通寺。自此神通寺之名一直沿用到今。

现场讲解的山东省文史专家张教授说,神通寺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极具重要地位。可以用五个最来概括:

一是朗公寺是山东地区最早的寺院,是山东佛教的发祥地。

二是神通寺遗址被联合国誉为保存“最好的佛教遗址”。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来此视察后,对其文化内涵和保存状态给予了如此很高的评价。

三是寺内的四门塔是中国最古老的亭阁式石塔。该塔系公元年(隋大业七年)建造,屹立千年而不倒。塔内供有东西南北四方佛,其中东方的阿閦佛还有一段命途多舛的故事。年该佛头被盗,辗转流落海外五年后终于身首合一。以此事件为素材,还拍摄了电影《神通佛影》。

四是寺内有一棵最通灵神树——千年九顶松,杨坚于树下求愿而成就了一代帝王,遂封此树为神松。现在该树旁边栏杆上密密麻麻地系满了红红的许愿绳结。

五是千佛崖形成了山东地区最大的唐朝摩崖造像,并因有南平长公主和驸马刘玄意等皇家人员参与造像,而代表了当时唐朝摩崖造像的最高艺术水平。

在唐台基下面有半圈精美的乐伎浮雕,乐伎持各种乐器在表演。台基附近还有雕刻美轮美奂的龙虎塔,

但想不到这竟是一个“唐身宋帽”的半拉子工程。又有寺庵之间的送衣塔和“孝女送衣”的感人故事。

隋唐时的神通寺历经千年兴衰,今天已徒留佛寺遗址。而自北魏以来建造的其他寺院亦是落寞史册。如灵岩东山下的华严寺(今张夏街道*家峪花岩寺村)已难觅寺院遗迹,仅存华严泉;方山之阴的神宝寺(今张夏街道小寺峪小寺村),仅存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已经毁损的四方佛造像和石灯台座;甚至是义净禅师出家的四禅寺(今张夏街道车厢峪土屋村),亦仅存经幢、石钟亭和北山佛龛。

公元年,神通寺三百岁树龄的九顶松迎来了2l岁的青年义净。在师父善遇法师和慧智禅师带领下,青年义净在神通寺受具足戒,正式成为比丘。而他的两位师傅是从灵岩寺走出来的高僧大德。

汉柏:见证灵岩寺的千年沉浮

——朗公寺、灵岩寺千年变迁之二

无独有偶,在灵岩寺千佛殿东侧有一棵两千多年的汉柏,同样传奇般地见证了灵岩寺的千年沉浮。我每次去灵岩寺时,都会在该汉柏前驻足思考,而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该汉柏通高20多米,树干两人难以合围。旁边立有一《汉柏纪》碑,系万历三十六年四月立,碑文曰:“此柏方萌芽,汉文帝梦灵岩庙左有千柏。命邓通往观之,至而惟见一萌芽,归以实报。文帝祭而祝之:当兴此山,并传不朽。……”。

可见此柏先于灵岩寺而生。继创建朗公寺六年后的公元年(前秦苻坚永兴),朗公又来方山建灵岩寺:“竺僧朗卜居于此,始建精舍数十区”。始创灵岩寺时,此汉柏已经约有年树龄了。见证了灵岩寺初建的汉柏,也同样见证了近百年后的北魏太武帝灭佛,灵岩殿堂尽毁。

直到公元年(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法定禅师又重开灵岩山。先建寺于方山之阴即神宝寺,后又迁寺于方山之阳的甘露泉侧。今天一直流传的“先有神宝寺、后有灵岩寺”之说法,即从此时而来。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灵岩寺,是唐贞观中至天宝初年,高僧惠崇所建。这棵汉柏,默默地“目睹”着这一切。

灵岩寺自唐代起即已位列海内四大名刹之首,最盛时有僧侣余人,殿阁40余处,禅房多间。李白、王安石、苏轼等历代文人墨客来此游历并赋诗刻碑。到明代王世贞则说:“灵岩是泰山背最幽胜处,游泰山而不至灵岩不成游也。”

灵岩寺作为北方最重要的寺院历来受皇家重视。自隋至宋,有帝王或赐御书,或来寺参拜。尤是自宋熙宁三年,神宗敕赐更名为“十方灵岩禅寺”,明确寺院住持由皇帝钦定,由此灵岩寺成为皇家寺院。而清朝乾隆帝,更是在灵岩寺建行宫而8次驻跸,御赐灵岩八景并逐一赋诗,留下八通御碑和余首诗。

现在让灵岩寺声名远播的,除了标志性建筑辟支塔、国内规模最大的墓塔林和峪幽、树奇、景美之外,更多是千佛殿内宋代40尊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彩色泥塑。梁启超赞之为“海内第一名塑”,刘海粟誉之为“灵岩名塑、天下第一”,而前文化部长贺敬之更是称之为“个个唤起可谈心”。

而这三块石碑就立于千佛殿门口,又恰在千年汉柏之西侧。除了这棵千年汉柏,灵岩寺还有一棵千年奇树摩顶松。该松树冠东向,因其旁边又生出两棵杮树,故又称其“百事如意”。据说该松还与义净禅师西行取经有故事。

《西游记》第13回写道,唐僧西行取经前对徒弟们说:“我去之后,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不然,断不回矣。”而在第回中又曰:唐僧四众,随驾入朝,满城中无一不知是取经人来了。却说那长安唐僧旧住的洪福寺大小僧人,看见几株松树一颗颗头俱向东。这就是演义而成的唐僧与摩顶松的故事。

因为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一个演义复合体,其中唐僧与摩顶松的故事很可能取材自义净禅师。因为义净禅师西行之前,曾至灵岩寺摩顶松住脚是完全可能的。后人遂将义净与玄奘两个唐三藏混为一谈,其轶闻遗迹后来被融合演义到《西游记》故事中。

五十三参:纪念义净禅师伟绩的千年摩崖石刻

——朗公寺、灵岩寺千年变迁之三

笔者在张夏工作时,某日到车厢峪王家泉村检查,曾顺便瞻仰万菩萨谷崖壁上的唐代五十三参摩崖石刻造像。依稀记得造像有四窟,是义净禅师弟子为纪念他而利用天然岩洞雕刻成的。岁月沧桑,这些石刻造像已在此“展示”了一千多年了。

第一窟造像为佛祖释迦牟尼与弟子阿难、迦叶共三尊,第二窟造像为义净的师傅善遇法师和慧智禅师等六人,第三窟是主窟,造像为佛祖释迦牟尼及周围五十三参,第四窟造像为义净真身像及其随从弟子。这四窟造像集中再现了义净禅师从一心好佛到师从名僧,再到历尽九死一生赴西天取经后回到大唐潜心译经的不朽传奇。

公元年(唐贞观九年),一个叫张文明的男婴在灵岩寺附近的某村呱呱坠地。他自幼受香火熏陶,7岁时在灵岩寺下院车厢峪四禅寺出家为僧(法号义净)。26岁时义净禅师赴长安深造佛法,拜见了取经而归的唐玄奘。

公元年(麟德二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驾临齐州,先是探望唐高宗三妹南平长公主和驸马齐州刺史刘玄意,而后顺路巡视了神通寺、灵岩寺和四禅寺。唐高宗李治接见了30岁的义净禅师并封他为灵岩寺教主,皇后武则天对其才学亦赞赏有加。

公元年(咸亨二年),36岁的义净禅师立宏愿开始了历时25年、游历30多国的海上求法之路,成为了与唐玄奘齐名的“唐三藏法师”。关于其在佛学上的杰出贡献,笔者在《再访四禅寺》一文中已有阐述。

在其所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义净禅师还记载了另外两个在印度求学且名声显赫的齐州历城高僧:道希法师和师鞭法师,二人均圆寂于印度。由此可见唐时山东佛教之鼎盛,而神通寺、灵岩寺、四禅寺等所在的济南南部山区是佛教传播的中心。

公元年,自知时日无多的义净禅师向唐玄宗上奏,称其尚有一妹在齐州老家(当时在华严寺作女僧),要求告老返乡。但未及如愿,不久他便在长安圆寂。弟子遵其愿将其部分遗骨安葬于四禅寺,并建真身塔纪念。

该史实见载于宋代赵明诚的《金石录》,以及苏辙诗文《游泰山四首·四禅寺》中对义净塔的描述:

山蹊容车箱,深入遂有得。

古寺依岩根,连峰转相揖。

樵苏草木尽,佛事亦萧瑟。

居僧麋鹿人,对客但羞涩。

双碑立风雨,八分存法则。

云昔义靖师,万里穷西域。

《华严》具多纸,归来手亲译。

蜕骨俨未移,至今存石室。

遗文尽法界,广大包万亿。

变化浩难名,丹青画京邑。

粲然共一理,眩晃莫能识。

末法渐衰微,徒使真人泣。

可惜的是,而今义净塔已经荡然无迹了。

公元年,在义净禅师的家乡济南市长清区张夏街道通明山下兴建起了一座宏伟寺院——义净寺,亦是山东省内唯一一座以高僧名字命名的寺院,成为千年之后人们瞻仰这位佛学大师的祖庭。

而在中国茫茫南海上,还有一座礁石被称为“义净礁”,就是后人为了纪念义净禅师而命名的。浪花激荡着礁石,似乎“诉说”着义净禅师千辛万苦的求法历程和杰出贡献。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1、《千年古刹灵岩寺》孙继业著

2、《山东长清神宝寺考及相关研究》

刘丽丽郝素梅著

3、《长清县志》

4、《济南府志》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顶松汉柏与五十三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