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禅宗六祖惠能得法的故事广为人知。但你可知,惠能小时候的生活以及获得五祖弘忍的衣钵后,他又有哪些神奇的遭遇呢?
一代宗师,六祖惠能
六祖惠能
大唐贞观年间,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贤能与开明开创了后人称颂的。
就在贞观六年,也就是公元年时,在岭南的新洲,(也就是今天的广东新兴)一位叫卢行瑶的男子。他的夫人李氏在一次睡梦中看见莲花开满庭院,仙鹤飞舞,祥云缭绕,整间的屋子充满了奇异的香气。
李夫人醒来之后,感觉自己似乎怀孕了,便开始沐浴斋戒。只是想不到的是,这一怀胎就是六年,直到贞观十二年的深夜,才生下一名男婴。男婴出生时,只见红光笼罩,满室香气扑鼻。
等到天刚刚亮时,忽然有位高僧的前来拜访。这高僧一进门,除了对卢行瑶恭贺之外,还给小孩起了个名字。慧;就是这孩子将来会以佛法救助众生,能;则是他有能力随从众生的姻缘,弘扬佛法。高僧的话刚说完,瞬间就不见踪影。
感到欣喜的卢行瑶夫妇,便对天拜了几拜,给这个小男孩取名为惠能。
第一颗奇迹之石
惠能出生之后,因为不肯喝母乳,很快就饿得奄奄一息,让卢行瑶夫妇十分焦急。
一天夜里,李夫人正为惠能不能进食而苦恼时。
忽然,一道金光闪过,一位仙人手里拿着玉瓶出现在眼前。
瓶内装有“琼浆甘露”给惠能喝了一滴甘露之后,整个人一下就精神起来了。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惠能三岁的时候,父亲卢行瑶不幸去世,只剩下了妻子辛苦照顾惠能。等惠能长大之后,就每天上山砍柴,拿到街上去卖,以此来维持母子俩人的生活。
一天惠能把砍好的木材卖给木材铺,当他收了财钱,刚好转身离开的时候。
忽然听到有位客人在诵读《金刚经》。
当这位客人念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
惠能心中忽然有所感悟,在恭敬的请教后,知道这位客人诵读的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而这位客人来自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所在的东禅寺。
惠能回家之后,告诉母亲自己想去东禅寺出家,皈依五祖弘忍。
只是母亲与惠能的考虑也都是一样,就是惠能发愿出家济世渡人是好事,但母亲要怎么办呢?
惠能的舅父在得知之后也坚决反对,并告诉惠能,他的父亲早早离世,全靠母亲辛苦抚养长大,未尽孝道,如何能出家呢?
若要他同意也行,那就请惠能把村边的那块巨石拜的裂开。这样他就同意。
舅父的用意就是想让惠能知难而退,打消出家为僧的念头,只是惠能求道之心已决,他还当真走到那块巨石前跪拜。就这样历经了七七四十九天。
忽然,天空中一道闪电将这块巨石劈成两半。
母亲与舅父见了除了感到惊讶之外,也明白惠能出家求法是不可违逆的天意,便同意惠能北上求法,舅父也请惠能放心,他会帮忙照顾惠能的母亲。后来人们就把这块断裂的巨石称为「别母石」,历经了千余年的风吹雨打,这块断裂的巨石后来作为文物被保存在广东新兴。
别母石
得弘忍衣钵
五祖弘忍大师画像
等到惠能北上见到五祖弘忍时,弘忍问他,你是哪里人?到这里来想学什么?
惠能诚心回答:弟子是岭南新州人,来这里想向师傅学佛,不想追求其他的东西。
弘忍一听,有意试探惠能便不客气的说:你是一个南方来的乡下人,怎么也想成佛呢?
此时的惠能虽是南方来的乡下人,但智慧并不低。
便告诉弘忍:人虽然有南方与北方的不同,难道佛性也有南方与北方的差别吗?接着惠能又说,弟子心中常生佛法无边的智慧,体悟到只要明心见性即是福田。
只见弘忍听完严厉对惠能喝到:你这个蛮夷之人,根性锐利,能言善辩。不要再说了,你就去后面干活吧。
然后就叫人带惠能到寺庙后面舂米,就这样惠能老老实实干了八个月,哪也没有去。
一天,弘忍准备找人传授衣钵,就让每个人写一首偈呈上来。当时神秀担任上座在寺院里是仅次于主持的位置。
他把偈写在墙上,就是大家熟知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弘忍看了之后给大家说:后世的人如果能依照这首偈子修行,就能不堕恶道。大家要好好念诵它。
当时的惠能正在后方舂米,听见一个和尚在念这首偈。
不识字的惠能便请人把自己带到堂前看这首偈,然后也请人帮忙把自己的偈写在旁边。
那么这首偈相信大家也不陌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见了这首偈,只是把这首偈擦去,然后到惠能干活的地方,在木桩上轻拍三下,便转身离去。
聪明的惠能也知道弘忍的意思,便在当天的半夜三更的时候来到弘忍的房间。
弘忍把袈裟脱下来,遮住蜡烛的光,秘密的给惠能传法,并把衣钵传给惠能。
之后,弘忍更亲自送惠能到九江渡口,要他连夜前往岭南的方向走。
当时的弘忍大师还打算上船,亲自度惠能过江,但惠能只是告诉弘忍,「迷时师渡,悟时自度」。
这一对师徒看似互动不多,相处时间十分短暂,但师徒之间的情谊却比大多数的弟子要来的深厚和真挚。
第二颗奇迹之石
很快,弘忍将衣钵传给惠能的事全寺都知道了。许多僧人便开始追赶惠能想拿回衣钵。
就在惠能来到宝林寺几个月后的夜里,一群追赶来的和尚在寺院后面拼命的敲门,要惠能交出衣钵。
惠能于是拿起包袱,便从前门出去飞也似的朝宝林寺前的小山岗跑去,然后钻进了一个大石缝里。
没多久,惠能就嗅到一股刺鼻的烟味,原来那些僧人找不到惠能便放火烧山,想逼出惠能。
万分紧急之时,惠能想到自己命不足惜。但这件佛门重宝绝不能有一丝的破损,而且既然这袈裟是宝衣、法器,火自然是不能烧着的。
于是惠能不慌不忙的穿上袈裟,坐在一块石头上,闭目入定。
大约过了两个时辰,惠能睁开眼,看见刚刚升起的朝阳,满山的树木,此时也全被烧成了灰烬。而身上那件袈裟尽管覆盖了一层灰,却没有丝毫的破损。不仅如此,惠能入定的那块石头出现了两个膝盖压出的清晰的凹痕不说,连袈裟的纹理都印在了石头上。
后来,惠能重返曹溪后,他的弟子们还将这块石头搬回去,顶礼膜拜,称之为「避难石」。
嵩山少林寺千年参天大树
举世闻名的嵩山少林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在离少林寺不远的五乳峰下,有个初祖庵,(达摩庵)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原来这初祖庵是禅宗初祖达摩从印度来中土,一只芦苇渡江之后来嵩山传经的最早居住的地方。
初祖庵内有一株千年参天柏树,高数丈,粗十围,枝繁叶茂,荫遮庭院,给寺庵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相传这株参天巨柏是禅宗六祖惠能亲手所植。旁边有一块由明代王士性所题的「六组手植柏」,石碑可以作证。
康熙皇帝后来也在树旁留下了一块御笔石碑,上面提写「六组手植柏从广东至此」十个大字。
当年的惠能夜辞师傅弘忍昼夜兼程南下来到了少林寺栖身,他深藏五祖所传衣钵,不显山不露水。在寺里当一名勤务僧,每天只是舂米做饭而已。
一天,少林寺的方丈召集寺内的僧人问大家,云游志向。这些僧人们大都只愿意在千里之内游方挂单,就惠能告诉方丈愿远赴广东罗浮山,求柏树三宝(即柏珠、柏酒、柏露)。
所有僧人听完哄然大笑,觉得惠能并不识字。只懂烧火做饭有何能耐可以独闯千里之外的罗浮山呢?方丈也好奇的问:惠能要凭什么前往广东呢?只见惠能把三件东西摆到方丈面前,大家一看,只有一篓、一铲、一钵而已。
大家对着惠能又是一顿嘲笑,只见惠能收起三件随身之物。从容的告诉大家,三年后的今天,在于此处相见,便拜别方丈和众僧人下山云游去了。
一眨眼,三年之约快到了。
寺中外出云游的僧人早已回寺,唯有惠能没有任何的消息。大家也认为惠能早就死在异乡了。
而惠能在下山之后不畏千辛万苦一路朝广东而去,有时走在深山里,几日不见人家,渴了就饮山泉,饿了就摘野果吃。晚上则无视狼嚎虎啸睡在山林里,就这样惠能终于来到罗浮山的寺庙里。
当惠能看着寺里那些忙着刻柏珠,酿柏酒、采柏露的众多工匠时,忽然想到,就算自己背回满满的一篓柏树“三宝”也有用完的时候,还不如要些柏树苗背回去栽种。如此一来,有了柏树,何愁没有三宝?
于是,惠能进去拜见寺里的方丈,说明来意。
一般人来求柏苗,方丈顶多只会赐一株,但方丈见惠能风尘仆仆。不远千里来求柏苗,便特别给惠能三株柏苗。
惠能小心的把三株柏苗放在土中,用布包好,然后用水打湿之后就放进竹篓里,拜谢方丈,便下山向少林寺返回。带着三株柏苗的惠能,在回城时要面对的挑战就更多了。因为若有丝毫的闪失,随时都可能失去柏苗。
而这其中的一株柏苗在惠能登一座高山的时候,因为不小心滑了一跤而丢失了,另一株柏苗则在渡河的时候,因为被湍急的溪水冲倒失去了。仅剩的一株柏苗,惠能也不敢放在竹篓里了,而把树苗包好,双手抱在怀里,小心翼翼的带回少林寺。
经历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了少林寺的惠能,一开始因为蓬头垢面,骨瘦如柴,大家还认不出来。等到惠能从怀里掏出那株柏树苗献给方丈的时候,所有的僧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惠能回来履行约定了。
只见惠能轻描淡写的向大家讲述了罗浮山的见闻和带回柏苗的经过。
虽然只字未提路上的艰辛,但大家心中有数,千里迢迢携带的这株小树苗,是要历经多少险阻才能带回来的呀?
后来惠能就把带回来的这株柏苗亲手栽培到初祖庵旁,浇水施肥小心照顾。这株柏苗就这样在初祖庵生根,并长成了参天柏树。
而惠能也随着这棵柏树的成长更加成熟起来,成为禅宗的「六祖」。
惠能圆寂肉身不腐
惠能圆寂于公元年,当时正值南方炎热潮湿天气,但惠能的肉身并没有经过任何防腐处理。在长达多年的时间里没有丝毫腐烂。现在惠能的肉身完整的保存在广东南华寺六祖殿。
在对日抗争期间,日本*人进驻到南华寺时,不相信这件事还将惠能的肉身从后面刨开一处,发现五脏六腑都完好无损,才相信佛法无边,将身体重新安好,顶礼而退。
加上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对六组肉身的破坏,所以在修复六组肉身之后,人们还在惠能的身上涂了一层漆。所以惠能的肉身也就成为现在大家所看见的深褐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