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唐朝玄奘和悟达两位法师,在俗家和佛教活动
TUhjnbcbe - 2022/11/12 20:39:00
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5291113.html

玄奘和悟达是唐朝国师、佛教名人,在五百罗汉里分别排位第位、第位。虽然两位法师都生活在唐朝,但时期不同,出生时间相差余年;出生地不同,一个出生于河南省偃师缑氏镇,一个出生于四川省洪雅县中保镇,距离上相差千余公里;那么,有读者会问,既然这样,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其实,两位法师在俗家和佛教中还真有一些渊源。

成都大慈寺风光(来源于网络)

首先,玄奘和悟达两位法师俗家都姓“陈”。玄奘(—年),俗家名讳陈祎、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悟达(—年),俗家名讳陈后觉,四川省洪雅县中保镇人。虽说两位法师俗家都姓“陈”,但相距千余公里,他们之间有关系吗?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纣后,建立周朝后,在今河南省淮阳县给舜的后人胡公满封地,建立"陈国",子孙以国为姓。又据《魏书·官氏志》记载:五代北魏鲜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而到洛阳,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改族姓时,于年改为单姓陈氏。溯源“陈”氏宗姓发展,不难发现,陈氏宗族主要发源于河南。玄奘俗家姓氏应该为其中一支。而悟达俗家姓氏也来自其中一支,理由主要有:唐朝时期四川陈姓有三支,一支来源于陈国灭亡后,子孙四处迁徙;一支来源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革辗转到四川发展的陈姓;另一支源于“义门陈氏”,但“义门陈”由唐僖宗御笔亲封,从悟达出生时间来看,不属于此列。因而,玄奘与悟达俗家有可能同宗。

玄奘取经图(来源于网络)

其次,都曾结缘于成都大慈寺。玄奘与成都大慈寺有两次结缘:第一次是受戒。13岁时,玄奘跟随哥哥长捷法师在洛阳净土寺出家,3年后因战乱,与哥哥一起经子午谷、剑阁跋涉至成都城西的空慧寺、城东的大慈寺学习佛经。年,21岁的玄奘在大慈寺的东律院(多宝寺)受具足戒,成为正式的僧人。第二次是住下翻译经书。贞观三年(),玄奘从长安(今西安)出发西行,经姑臧出敦煌,经今*及中亚等地,辗转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进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师从戒贤学习《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俱舍论》《大毗婆沙论》《顺正理论》《因明论》《声明论》等论典,着重钻研《瑜伽师地论》,兼学梵书《声明记论》。游历印度东部、南部、西部、北部数十国,于贞观十九年(年)返回长安,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归国后受唐太宗召见,住长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悟达法师因大慈寺而声名远扬:悟达7岁接触《涅槃经》,11岁以法泰禅师为师削发为僧,到成都附近的兴邑四安寺学习大经。13岁(年)时,受四川节度使杜元颍邀请,在成都大慈寺普贤阁开坛讲经,声名远扬,被称为“陈菩萨”。知玄在净众寺从辩贞律师受具足戒,复随安国寺信法师学唯识,又研习外典,博通经籍百家之说。《宋高僧传·唐彭州丹景山知玄传》记载,广明二年()春天,唐僖宗到四川避难,赐知玄"悟达国师"号,修建新都宝光寺,被称作宝光寺鼻祖。也就是说,玄奘和悟达相距约年的时间先后结缘于成都大慈寺。

悟达尊者(来源于网络)

第三,与四川洪雅西京寺的关系。西京寺位于今县城以西20里的中保镇,唐朝时期修建。在悟达法师的传记记述中,悟达是在宁夷寺出家,但笔者查完了现存洪雅历代地方文史资料,也没有找到宁夷寺踪影,或许是漏项,或许是名称变换,更有可能就是西京寺。如果这个猜想是对的,悟达就是在西京寺出家。对于西京寺,嘉定知州曾介在西京寺留宿后,留下两首诗:古树笼烟挂夕阳,山僧留我宿云房,松林竹坞围青幔,碧嶂丹崖列画廊。苏老参禅非寂灭,远公说法竟微茫,款冬花底殷勤话,尚谒飞灯夜夜光。白云深处是禅林,山有高峰水有灊,松顶鹤楼疑点雪,竹枝蝉噪似闻琴。经翻贝叶三更雨,封祝皇图万岁心,老衲索诗应有意,纱笼他日罩泥金。清嘉庆《洪雅县志》里有一句似是而非的记载,说唐僧西去取经曾留宿西京寺。就此记载,笔者如作者一般,认为是错误的,玄奘取经从长安出发西去印度,不会经过四川,更不会到洪雅留宿西京寺,但有一种可能,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回来后,住成都大慈寺期间,出门游历时,受西京寺僧众所邀留宿,完全有可能。综上所述,两位高僧都可能曾出现在洪雅中保西京寺。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朝玄奘和悟达两位法师,在俗家和佛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