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于垂钓诗的文章中,选取的三首唐诗分别描写钓鱼的童年趣,家庭美和天伦乐,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能享受到乐趣。
今天的这篇文章,选取了唐朝的四位名家,他们有急流勇退的高官,有怀才不遇的隐者,有不改初心的学者,有佛法深厚的高僧。他们写了四首最著名的垂钓诗,钓鱼“一拍一呼复一笑”、“一家欢笑在南池”的这种状态,对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他们在乎得是诗意、隐意、真意和禅意。
请看他们的诗吧:
斜风细雨不须归一、《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诗意: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
桃花盛开,水流中鳜鱼肥美,
青色的箬笠,绿色的蓑衣,
惬意享受着斜风细雨不想回。
笔者:这首诗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这是一幅充满了诗意的山水画。雨中的青山,翱翔的白鹭,两岸的桃花,春江水绿、鳜鱼肥美,江上渔舟,一位戴青箬笠,穿绿蓑衣的渔夫,惬意地享受着斜风细雨,不想回去。色泽明丽,语言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张志和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张志和的《渔歌子》问世七年后,就传到了日本,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连当时的嵯峨天皇读后,都大加赞赏,亲自作了五首《渔歌子》来相奉和,并且把这首诗与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起列入日本的教科书。
这首诗,张志和钓的不是鱼,而是悠然的诗意。
西塞山前白鹭飞作者张志和(年-年)字子同,因其母梦见有神仙献灵龟吞服,初名龟龄,年唐肃宗李亨亲赐御名,改名志和。张志和自幼聪明伶俐、过目成诵。三岁就能读书,六岁能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二十四岁时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就任正三品的左金吾卫大将*。妥妥的青年才俊,前途不可限量。
年,张志和因力谏唐肃宗遭贬,“坐事贬南浦尉”,年,张志和以“父母亲去世”为由回老家守孝。唐肃宗李亨赐给他奴、婢各一个,称"渔童"和"樵青",同时敕加赠张志和母亲为秦国贤德夫人,赐表白四段、白银二千四百两,以荣葬之资,意欲让张志和守孝三年期满后再回朝廷效力。
三年后,张志和的妻子程氏又因病去世,这对张志和打击巨大,感于宦海的风波和人生的无常,张志和弃官弃家,为了逃避唐肃宗的寻访,遂偕奴、婢隐居于太湖流域一带,扁舟垂纶,渔樵为乐,开始研究、撰写道家著作。他的五首《渔歌子》就作于这一时期。
年因酒醉溺水而逝,年仅四十二岁。著有《玄真子》《大易》等书。
湖上老人坐矶头二、《戏题湖上》
唐代:常建
湖上老人坐矶头,
湖里桃花水却流。
竹竿袅袅波无际,
不知何者吞吾钩。
诗意:
一位老者独坐在矶头上垂钓,
湖面上的桃花随水缓缓流去。
竹渔竿摆动,水波浩渺无际,
沉醉美景,他不知鱼已上钩。
不知何者吞吾钩。笔者:这又是一幅“老翁钓鱼图”,一位老者稳坐在湖边的钓鱼台上,悠然欣赏着美景,岸边桃花盛开,鲜红的花瓣落在水面上,静静随着湖水漂流远方。老者坐在钓鱼台上眺望,烟波浩渺,一望无际,他手中的钓竿轻轻颤动,渔线淹没在动荡的水里面,他毫不在意,什么鱼能够跑到他的鱼钩上来。常建用闲散的笔墨,淡然的情思,刻画了一位高远、深邃,而又孤寂的隐士的形象。
这首诗,常建钓的不是鱼,而是清幽的隐意。
作者常建是唐代诗人(年—年),字少府,开元十五年(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但是长期怀才不遇,无人赏识,仕途一直不得意,只担任过盱眙尉这样的小官。后来,常建辞官移家隐居,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隐居漫游生活。常建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他最著名的诗《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三、《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意: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飞绝,
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
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笔者:柳宗元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周围的群山寂静,无一只飞鸟,周围的路上干净,不见一个人的身影。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渔舟,一位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天地之间是如此一尘不染,万籁无声,老渔翁是如此的清高、率性、孤傲。这正是柳宗元当时自身的写照。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全诗构思独特,语言简洁凝练,意蕴丰富。
这首诗,柳宗元钓的不是鱼,而是率性的真意。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公元年—公元年),字子厚,河东(现在山西运城)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
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唐顺宗永贞元年(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治措施。但由于宦官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遭到报复,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任永州司马十年,是流放的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险恶环境的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在*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他在永州创作了篇诗文,占其一生篇的一半还多,他的“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首诗就是这一时期的一首代表作。
满船空载月明归
四、《船居寓意》
唐:德诚
千尺丝纶直下垂,
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
满船空载月明归。
诗意:
千尺丝纶钓线垂直向下,
触起水波向外绵延不断。
夜静水冷鱼儿不想吃食,
空船儿载满月光把家回。
笔者:这首《船居寓意》,是唐代南宗禅师德诚所写的三十九首《拨棹歌》之一,最为著名、最广为流传的一首。在禅师的笔下,前两句以垂钓的过程来比喻禅理,千尺丝纶直下垂,象征禅理的幽深,一波才动万波随,比喻禅理的广博。后两句写垂钓的结果,万籁俱寂,月下垂钓,等到深夜,水太寒冷而鱼不食,虽然如此,禅师却满载一船月光,悠然自得愉快离去。佛家所推崇的“四大皆空”之境界,一切事物都无实体,修炼者静坐敛心、专注一境,久之达到身轻心安、观明照净的状态,得以悟“空”而进入涅槃之门。德诚禅师把寻常的垂钓写出了发人深省的禅意,读完后令人深有感触,体现了德诚禅师深厚的禅学造诣。
这首诗,德诚钓的不是鱼,而是幽深的禅意。
满船空载月明归德诚禅师(约生活在九世纪上半叶),唐朝末期遂州(今四川省遂宁市)人。俗家姓氏、生卒年不详。禅宗六祖慧能的四世法嗣。出家后,师从药山惟俨禅师,获得开悟,佛法深厚。
惟俨禅师圆寂后,德诚禅师隐居在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吴江边上,因为常用小船为人摆渡,所以人称“船子和尚”。有一个年轻僧人善会向他学习佛法,后来德诚见善会已尽得其真传,他认为佛法大事传承已经结束,就当着善会的面,自己倾翻小船,落水自溺而逝。
德诚禅师节操高洁,度量不群。德诚禅师的境界在遗留后世的三十九首《拨棹歌》中得以完全体现。在这些作品里,德诚禅师以禅入诗,以诗示禅,抒发山水之趣和禅悦之妙。展示了一个深广、空寂、明净、澄澈的佛家境界,表现了随缘任运、悠然自得的禅趣,给人以无限的深思、遐想。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很难达到上述四人的境界,但是,抽出闲暇时间,偶尔垂钓,既能够颐养我们的性情,锻炼我们的身体,又能给我们带来新鲜肥美的鱼获。何乐而不为呢?有时,幸福和欢乐,就是这么简单。
对以上的四首垂钓诗,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一起分享、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