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善昭禅师说万物由心多变幻,我不是来看风景
TUhjnbcbe - 2022/10/26 12:29:00

善昭禅师说:万物由心多变幻,我不是来看风景的

文青衫文斋

临济宗高僧善昭禅师先游历于湘江、衡山之间,后北上渡江到达襄州,住在白马山。首山大师圆寂后,善昭禅师荷担弘法,来到汾州太平寺太子禅院。从此,他宴坐榻上,足不出山三十年。善昭禅师重视自修自悟,主张行脚游方。善昭禅师四处游方,不为游山玩水,看州府奢华,求片衣口食,而是为了圣心通达。善昭禅师不图虚名,得佛法奥义,修行真挚涅,他曾自我揶揄:我不过是一个混日子的粥饭僧。传佛心宗,并非我的职责。善昭禅师以此婉拒了许多求他出来讲法开示的官员,坚卧草庵,不肯出山。

善昭禅师真正地体悟到一切皆是无常,繁华过尽是虚无。内心清净无物,自在自足,见到任何繁华,不去蝇营狗苟,遇到任何逆境,舍得放下,这样才可远离烦恼,享受生活。世间一切繁华的真相其实都是无常,有生必有灭,有聚必有散,有合必有离,有繁荣必然有颓废,一切皆如梦幻泡影。在善昭禅师一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他都在观照自己的自性本心。那个时代的得道高僧都喜欢游历,四处看繁华世态,寻觅优雅风景,但善昭禅师很少出行,时人批评他缺少禅者的潇洒与韵味。善昭禅师却严肃地说:自古以来,祖师大德行脚云游,是因为圣心未通,道业未成,所以驱驰丛林,以求抉择,而不是为了游览山水看风景。

在善昭神师看来,风景再繁华,不过是风景,大德的禅师之所以游历,是为了感悟天地之道,而不是因风景之美才四处游玩。善昭禅师的不慕繁华之心,如泥中青莲,令人敬佩。他认为,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地位,过着哪种生活,悟道进入了哪个阶段,只有内心清净、圆满、充实,才可以过得洒脱。禅宗中有一句格言“万物唯心造”,也就是说,心外无一物,心外的世界、万事万物不过是人心的折射,由心而多变幻,每个人看见的风景无不是虚幻,过眼即逝。人心如果执着世间万物,就会有千种折磨,产生万般烦恼。人心如果随缘任运,人就会处处自由,时时潇洒。

人世中的一切事、一切物都是“不住”的,万物由心多变幻,没有一刻停留。万物有生有灭,不会为任何人、任何事停滞不前。所谓繁华,大半是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觥筹交错、衣帽光鲜、熙熙攘攘的背后透出的往往是迷茫。很多人却总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好比孩子贪恋药片上那薄薄的一层糖衣,糖衣舔尽便都是苦。善昭禅师说自己不是来看风景的,是因为他有一颗不动禅心,拥有清静寂定的心境。所有世间和出世间、一切法道的基础,都是专一的止的禅修。万物由心,心多变幻,外物攀缘,所以参禅修道要找到一个“安住点”,发菩提心。

世界上的种种繁华虚荣,并不能使你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因为感官的刺激只能存在片刻,无法永恒,运用耳、鼻、舌、身、意得来的感官快乐往往是暂时的,禅修大德就要内消贪瞋痴,外不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才能息乱而归定,心才不会由一切万事万物的攀缘而产生变幻。“我不是来看风景的”这一想法,不执着于世俗的欲求,体现了“心中禅定,坐地成佛,我心即佛心,心语即佛语”的真义。万物由心,相由心生,运随心转,佛说世间万物皆是化相,放下就是拥有,不执着便是得到,愿天下众生时时记住善昭禅师的大德之言——我不是来看风景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善昭禅师说万物由心多变幻,我不是来看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