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中国亦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虽然不是发源于中国,却是在我国兴盛起来的,并传播到了韩国和日本等国。历来最为我们所熟知的佛教高僧,便是唐玄奘。
然而还有许多,并不是很熟悉的高僧,其人生的精彩传奇程度,不亚于玄奘西天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他便是鸠摩罗什。他对佛教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当今许多佛家经典著作,多是由他和其弟子翻译而来的。
作为一位高僧,自然成为了许多贵族争抢的焦点。他的身边都是,拉拢他的贵族送来的各类美人,因此也招来许多质疑之声,认为他并非真的是高僧。他得知此事后,当即便表示,如若自己所译佛经分毫不差,圆寂焚化时,舌根不烂化作舍利。
01中国佛教
佛教最早来自于古印度,据史料记载,大约是在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的。印度佛教传入之初,被称作浮屠教,经过中国艺术家及佛教信徒们,长期的一些吸收加工,逐渐变得本土化。
后来,就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如此一来,也反向促进了它在中国的流传和发展。虽说它起源于印度,也曾在印度盛极一时,但由于受到印度教以及后来传入的伊斯兰教的双重压力,逐渐势弱。
大约在公元八九百年时,它便基本消失无踪了。反观中国,佛教传入后便被积极的吸收再创造,且逐渐保留了下来,发展成为了真正的佛教故乡。
但是,由于佛教传入的时间、民族文化和区域背景等不同。在我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派系,分别是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据可考历史记载,最早传入是在中国西部的*,以及甘肃的河西走廊地区。
然而不论何种派系的佛教,大多所依赖的传播方式便是译经,毕竟它是由外地传播进来的。也就是说它早期在中国,是无根基理论可依靠的,唯有借鉴已经较为成熟的外文佛经。由此一来,便出现了一种担任传播佛教经文的重要信徒、译师。
佛教传入早期,一些信徒便也来到了中国,其中就有一位高僧鸠摩罗什。他慧根高深且精通佛法,许多国王、皇帝都十分推崇他。在后秦时期,他经由河西走廊来到了中原宣扬佛法。不但大力推行译经事业,还广收弟子。
一时之间,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迈进了一大步,也为中国佛教的进步,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诸如《法华经》、《金刚经》、《维摩》等多部佛教典籍,皆是鸠摩罗什带领弟子所译。
他还培养了许多佛家传承者,皆在佛教的进一步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他也被誉为是“中国四大翻译家”之一,甚至有人曾言倘若没有他,中国佛教的发展将滞后百年。
这样一位佛法高深的高僧,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从鸠摩罗什的孕育,便开始初露端倪。
02传奇父母
他的父亲是天竺国的宰相鸠摩罗炎,母亲是龟兹国国王的妹妹耆婆。夫妻二人都是佛教信徒,且佛法高深见解深刻。鸠摩罗炎年轻时,致力于弘扬佛法,于是一路游历至龟兹国在此讲法。
因为得到了国王的赏识,便将公主耆婆许配给了他。两人迫于无奈,只能按照国王的要求举行婚礼,不久后便有了鸠摩罗什。他自幼便聪慧异常,半岁便能开口说话,三岁时对佛法倒背如流。
七岁时,母亲耆婆便决心带着他游历弘法,这一次的游历,给了年幼的他极大的启迪,开始学习大乘佛法,数十年后终得大成。但是,鸠摩罗什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继续游历诸国宣扬佛法。
其实,按照天竺国的制度,他是可以继承父亲的宰相之位的。加之母亲的身份,无论如何看来,他都是十足的贵族,身份显赫。但是,他依旧坚持自己心中的佛道,对这些身外之物淡然处之,一心为佛。然而,理想的道路必然是坎坷而又荆棘丛生的。
03高僧鸠摩罗什
彼时,鸠摩罗什的声名已经远扬四海,许多人对此都十分热切,或是出于对佛法的痴迷,或是对于他的利用之心。前秦时期的苻坚听闻他的盛名,想要为自己所用,便派人强行将他带来。
不仅在宴会上逼迫他喝酒,更是强行赐婚龟兹王女,迫于权势的压力,他最终还是破了戒。但这样的噩梦并没有就此结束,此后数十年,鸠摩罗什一直被软禁于凉州。
心中弘扬佛法的大道一直支撑着他,度过这十年如一日的时光。直到前秦覆灭,姚兴建立的后秦掌权,他才有了出头之日。姚兴信奉佛法,对鸠摩罗什这样的高僧自是礼遇有加,甚至专门建造场地供其讲法。
这样一位高僧,如果无人能继承衣钵乃是一大憾事。出于此目的,姚兴也曾赏赐了一大批美女给他,这也就是为何,人们时常看到他身旁总是美女环绕。毕竟皇帝的赏赐,是无论如何也拒绝不了的。
而这也许就是鸠摩罗什此生,唯一不能释怀的事了,先后两次被迫破戒,因权势而无法随心所欲。可曾经他也是上层社会的佼佼者,却毅然为了佛法远走他乡,最后却因权势违背本心,这或许也是佛法中的因果机缘。
鸠摩罗什在的最后一次讲法中,仿佛冥冥之中,预感到了自己即将圆寂。便留下遗言“我所译经书如果没有错误,尸身焚化后,舌根不坏化作舍利”。可见他对译经所倾注的心血。
然而在鸠摩罗什真的圆寂后,他的舌根却是完好无损,传说所化的舍利子,便收藏于现在的甘肃武威鸠摩罗什寺。
04结语
鸠摩罗什虽已经逝去,但是他所翻译的那些经书,传授的佛法却永远流传了下来。这些坎坷的经历、荆棘的过往,或许也是修行的一部分。想来彼时的他,或许已到达自己所追求的佛法境界,心中了无牵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