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说文解字ID:swjzclub」
古代诗坛人才辈出,既有杰出的宰相、状元和才子,也有普通的布衣、歌女和隐士。还有一类诗人,则是出家修行的僧侣,他们与一些文人墨客交往,逐渐地也开始喜欢诗词,并积极投身于文学创作,写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的高僧寒山、灵澈上人,宋代的诗僧惠洪、道潜等人所写的诗词就非常的好,并流传千古!
本期给大家介绍一首唐代高僧释知玄的作品,诗名《五岁咏花》。据传,知玄5岁时就能识字读诗,祖父指着一树花让他写首诗,于是他随口念出了这首咏花诗。全诗短短20字无一生僻,但却充满着禅机,长大后终成一代高僧。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五岁咏花》
唐代:释知玄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
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风。
知玄,全称释知玄。字后觉。俗姓陈,眉州洪雅人。母魏氏。梦月入怀。因而载诞。乳哺之间。见佛辄喜。五岁祖令咏华。应声而就。知玄七岁遇泰法师在宁夷寺讲涅槃经。玄入讲肆若睹前。因是夕梦佛手案其顶。遂出家焉。
知玄十一落发。诣唐兴西安寺。传大经四十二卷远公义疏辩师圆旨一百二十五万言。指擿缁徒。动露老成。时丞相杜元颍作镇西蜀。闻玄之名。命讲于大慈寺普贤阁下。黑白之众。日合万数。嘘嘘而卒。卒年七十三。
关于释知玄,后世有不少传奇,但大多都是民间传说并不足为信。但据《宋高僧传》记载,唐僖宗曾到四川,并赐知玄““悟达国师””的称号。而这首咏花诗当时并没有题目,诗题是后人加上去的。
这首《《五岁咏花》》,全诗共20个字,围绕风中的花来写,一、二句“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写花开和花落时的不同情形,花开时是满树红,花落时树头空空如也。从对仗来看,这两句基本是工整的,虽然用字算不得高级,但却极准确,用寥寥10字,就道出了花开的繁华和花落的萧条,给人以巨大的落差冲击。
如果说诗的首句“花开满树红”是写春来花开,引人入胜的话;那么,诗的次句“花落万枝空”则是写春去花落,令人惋惜。常言说“花无百日红”,随着春归的脚步声,诗人再去赏花,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已是“花落万枝空”了。
昔日那种姹紫娇红的美丽景象已不复存在,呈现在面前的则是有枝无花。写到这里,小诗人的惋惜之情,怅然之感。跃然纸上。这里的“空”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强烈的反差,足见小诗人用词之准确。
诗的最后两句“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风”,写的是眼前之景,对枝头的那朵余花,表示担心。在万枝皆空的情况下,仅剩下的一朵小花,不知它还能坚持多久。也许到了明天,就会被风吹落了。这两句承前而来,把小诗人惜花、爱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也就是说,在第三句“唯余一朵在”,小诗人笔锋一转,在百花凋零中发现了枝头尚存的一朵花,这是令人欣喜的。“唯”和“一”道出了这朵花的与众不同,它在风中傲然独立,似乎不愿意离开树枝落入尘土,这朵花颇有种王安石《梅花》中“凌寒独自开”的傲骨。
但若只是这样全诗便落了俗套,所幸有了第四句的再一次转折,“明日定随风”,花最终还是要随风凋落。诗人不按套路出牌,本以为是首赞花诗,最后却来了这样一个让人颇为无奈的落笔,让全诗成了一首落花之作。有人觉得这样的落笔过于悲凉,但5岁的诗人只是道出了一个世人不太愿接受,却又无比真实的事实。
花开花落本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花开令人欣喜,花落令人忧伤,但都逃不过自然的准则。而风的存在,并不是为了摧花,一个“随”字是花与风相随,随风而去是花的归宿。这并不是消极,而是另一种懂得顺应自然的洒脱。这就是这首诗歌的禅意所在!
总之,这首《五岁咏花》,写得生动形象,明白如话,韵律悠扬,琅琅上口。诗作表现了小诗人的童心和稚趣,在咏花诗中堪称短小精悍的佳品,值得仔细玩味。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谢保国《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稿》:春天,“花开满树红”,何等美好;秋来,“却是万枝空”……可见,儿童的惋惜与留恋,跃然纸上。
或许5岁的知玄在写这首诗时,并没有想这么多,它只是轻描淡写地写一个事实而已,正如《皇帝的新装》是被孩子说出了真相一样,这首诗也正是如此。花开花落,自然之理,像惜花一样珍惜时光,才是我们真正能做的。大家觉得呢?欢迎讨论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