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晋时期,中国佛寺中的僧侣不仅要修习佛法,还要下田劳作,以维持生计。
一天,僧人们在田间收割庄稼,一群从战乱地区流亡而来的难民想要抢夺这些粮食,其他的沙弥纷纷逃走,唯独年轻的法显留了下来。
他对抢夺粮食的流民说:“我佛慈悲,粮食你们可以随便拿,但你们今世如此贫困,是前世不修行布施的果报,如今再行抢劫之事,来世只会更加贫困。”法显的话令难民们感到羞愧,他们放下粮食,默然离去。
法显故乡
据《高僧传》记载,法显俗姓恭,出生于平阳郡武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蘘垣县。
法显的父母都是当地普通农户,在他出生之前,龚氏夫妇已经先后失去了三个孩子。法显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夫妻两把生活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年幼的法显身上。
三岁遇佛缘,出家仙堂寺
然而,法显三岁时生了一场大病。看着奄奄一息的孩子,夫妻两痛苦万分,他们请来的郎中也无能为力。最终,他们把病重的小儿送到附近的仙堂寺,希望这个可怜的孩子能在佛菩萨的庇佑下获得一线生机。
佛教东来以后,发源于印度的佛教医学也传入中国。同时传承了中国传统医术和古印度医学的佛寺,最终治好了法显的疾病。不久,法显成为了仙堂寺的小沙弥,在这里健康长大。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关于佛教医学故事
寺院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法显的精神世界。公元年,法显年满二十,在仙堂寺受具足戒,成为正式的僧人。
五十离故乡,求法长安城
受持具足戒之后,法显又在仙堂寺精进修行了三十年。这段时间,仙堂寺外面的世界经历了几番王朝的更替。
群雄逐鹿中,前秦的苻坚统一了北方的大部分陆地,他又派兵南下攻打襄阳,抢走道安。道安来到长安之后,在五重寺讲学、译经。道安的声名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僧人前往长安修习,这其中也包括法显。
法显离开故土,前往长安的时候已年过半百。虽然没有史料记载道安与法显有过任何交际,而道安引领的佛学风尚带给法显极大的开悟。法显在长安的十余年里,几乎访遍了所有来到这里的名僧,同时自己也精进研习各种佛典,逐渐成为赫赫有名的高僧。
归信佛教的人越来越多,这让法显感到忧虑。因为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佛教戒律来规范僧人的行为,对律藏的误读也层出不穷,甚至有许多僧团为此争论不休。当时,鸠摩罗什被吕光滞留在凉州,尚未开始译经事业;道安虽制定了《僧尼规范》,但毕竟是依据不完整的蓝本所制定,中国佛教的发展到了一个瓶颈。
自这样的背景下,法显立下宏愿大誓,要去寻求最完整的佛家律法。坐等法藏东传,不如自己前往天竺去取经,法显决定西行取经。
公元年,六十二岁的法显离开长安,一路向西,寻找佛国,同行的还有十位志同道合的僧侣。这一壮举,是信仰的支撑,也是那个时代中国僧人的坚毅与担当!
纪录片《佛国记》中的法显
六十二岁出长安,西行取经万里遥
公元年7月,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法显一行西出玉门关,进入西域。
■穿越白龙堆沙漠
西行路上的第一个难关是白龙堆沙漠,这片沙漠方圆三百多公里,常以凶险之名令古代丝绸之路的客商望而却步。法显在《佛国记》中记载,沙漠之中,天空无有飞鸟,地上无有走兽,极目四望,望不到出路。唯有近处堆起的死人枯骨姑且可以做为路标和参照……
■途经楼兰
冥冥之中,诸佛菩萨护佑着这些坚毅的求法者,法显一行在恶劣的环境下徒步了十七天,终于走出了白龙堆沙漠,来到了西域的第一个小国——楼兰。
法显去到楼兰的时候,正是楼兰最后的辉煌时刻,再过一百年多年,那里就要被沙尘彻底淹没了。
楼兰古国
■翻越帕米尔高原
法显一行在楼兰修整了三个月,然后继续前行,他们穿越过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入于阗国(今和田)境内。在法显之前,西行求法的中国僧人所达到的最远的地方,就是于阗。但这里不是法显一行的终点,修整过后,他们再次踏上了西行的旅途。一路经过子合国、于麾国、竭叉国等,来到了终年积雪覆盖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
葱岭雪峰
葱岭是昆仑山和天山交会的地方,风景秀丽,极为壮观,但山谷常有强盗出没,无数客商在这里失去了性命。而山峰上常年大雪纷飞,一旦遇上可怕的雪崩,无人能够幸免。
在佛菩萨的护佑之下,法显和他的同伴们耗时一个月,顺利穿过葱岭,来到了北印度。
■横跨印度河渡口
印度河渡口是佛法传入中国的必经之地。今天的印度河水面平稳,安静祥和,但是一千六百多年前,法显所面对的印度河却是另一番景象。他在《佛国记》中记载,那里的悬崖陡峭万分,道路崎岖狭窄,非常凶险。但凭着坚定的信念,法显一行人不畏艰险,渡过印度河渡口,终于进入北印度腹地。
■分道北印度
法显一行已经到达佛国圣地北印度地区,有的人开始动身返回汉地,有的人先行一步,到别处求法。大家朝着各自目标出发,法显身边只剩下了惠景和道整两个人。
这里的佛法代代相传口口相授,没有成经文的戒律可以抄写,于是法显和他们两一同南下,继续寻找佛陀的戒律。
公元年3月,法显三人向中印度方向前行,图中,再次遇到一座雪山,没想到,这次翻越雪山,突遇寒风骤起,惠景倒在了雪地里,再也没有起来。
■终得经书律法
公元年,法显来到了释迦牟尼的出生地迦维罗卫城。怀着虔诚的心情,法显一处处参拜佛陀的遗迹。公元年,法显南渡恒河,来到摩竭陀国的大乘寺,在大乘学者罗沃私婆迷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经书律法。此后三年,法显一直居住在大乘寺,一边学习梵语,一边抄写经书。
古稀辞天竺,携律归东土
三年过后,法显已将大乘寺的戒律经书抄录完成,是时候回归中国了。这时,法显唯一的同伴道整却觉得,这里戒律齐全,是修行圣地,他不愿意离开这里,并且真诚地建议法显也留在此处,不要再回国了。
法显心中挂念着故乡和故乡的修行者,中国的无数僧侣还在等着这些律藏呢!于是他决心独自回国。这时候,法显已经七十岁了,回去的道路和来时的道路一样,充满未知和危险。
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要如何穿越种种险地,把经书送回遥远的东方呢?法显回国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下期“高僧传奇”,我们将跟随法显的脚步,一路向东,回归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