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载于《五台山钻研》年第1期。
做家简介:董鑫,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钻研生,首要从事中日文学、文明的对比钻研。
五台山菩萨顶木牌坊
撮要:五台山在东亚释教调换史上占领首要名望,不光要归功于它在会聚与传布释教心思上的优异业绩,还要归功于它所输出的“五台山圣地观”对周全东亚释教圣地之构成形式的影响。这此中以日本的灵山信奉最为显然。做为总体的“五台山圣地观”,至迟七世纪后期传入日本,经过以菩提仙那为代表的入日弘法僧的推介、以圆仁为代表的入唐巡游僧的发扬,在日本广为传布,并与本土原始山峰信奉连合,构成以金峰山为代表的日本释教圣地观,即“*金净土”。也许说,释教在日本传布的历程中对原始信奉的改变,以及有别于都市释教的灵山信奉的构成,都离不开五台山所供给的范式。
关键词:五台山;金峰山;灵山信奉
做为释教圣地,五台山在中日甚至东亚释教调换史上占领首要名望。它是圣地巡游的中心,不光像一个熔炉,融汇那时各个释教派系,构成了华严宗、净土宗、禅宗、律宗、密宗等相互理解的五台山系释教;[1]还像一个记号塔,借由弘法巡游的僧众,向周全东亚传布释教心思。这此中,以赴日或来自日本的弘法巡游僧最为夺目。除了远涉日本的菩提仙那,再有一众入唐入宋僧来华巡游求法,如唐朝的灵仙、圆仁,宋朝的成寻,都与五台山结下不解之缘,以至也许说,巡游五台山正是他们入唐入宋的根根源因。[2]借由他们的传布,五台山对日本释教构成了深入的影响。
对于五台山对日本释教的影响,学者的钻研或聚焦于巡游和尚物史实,或聚焦于东传释教的门户学说,都取患了丰盛效果。以巡游僧为中心的钻研诸如赵洋的《慈觉专家与五台山》、郝祥满的博论《奝然与宋初的中日佛法调换》、筒井纮一的《成寻阿阇梨与参露台五台山记》。以详细学说为中心的有姚潇鸫的《真言宗和尚入华与9世纪中世后的唐日释教调换》、花荣的《五台山念经心思的接受与敞开:以日本露台净土教为首要牵涉目标》等。但是,这些钻研都只将五台山做为释教文明调换的前言、场域,独自钻研做为总体的五台山灵山信奉对日本释教的影响,除崔正森师长的《寰宇上有几何五台山及其定名的寺庙》而外,较为有数。
一、做为总体的“五台山圣地观”
五台山不光纯向外输出释教心思,还输出一种总体的“圣地观”。在五台山释教的昌盛期,这类“圣地观”表现为“信奉中心”的形式,即五台山成为寰宇局限内的文殊道场的中心。暮年不空努力于传布文殊信奉,派门生扶植金阁寺。请旨在寰宇设立文殊阁,变寰宇寺庙食堂所供者为文殊菩萨。这一系列办法编就了一个文殊信奉之网。这个网以五台山为中心,以各名刹古寺为枢纽,遍及于随地寺庙,构成了一个以五台山为中心的空间同盟。[3]这一空间同盟不光加强了寰宇局限内的文殊信奉,更凸显了五台山灵山圣地的名望,使其成为这一信奉同盟的牛耳。
而借由巡游弘法僧的推介,此种信奉同盟也增添至周全东亚地域,尤以慈藏讼师创造的溟州五台山、菩提仙那的访日体验最为典范。朝鲜和尚慈藏曾奉敕入唐,于五台山巡游求法达两年之久,后返国弘化,假托于溟州得文殊示现,遂目白头山之大根脉为五台山,终使此地成为朝鲜佛法长兴之地。而据《东大寺要录》所载,天竺僧菩提仙那参谒五台之时,得超人托梦示知文殊今在日本,故远涉东洋,与文殊化身行基相会,研磋佛法。菩提仙那还向彼时的圣武天皇宣说五台山华严寺的盛况,终使其模仿武则天,悬大华严寺的匾额于东大寺的南天门上。
而到了五台山释教中衰的时间,这类“圣地观”则表现为“再生圣地”的样式。唐武宗会昌法难(—)时,五台山受创颇巨,诸名僧逃亡河北诸方镇。《入唐求法巡游行记》卷四载:
唯*河以北,镇、幽、魏、潞等四节度,元来仰慕佛法,不拆寺舍,不条流僧尼,佛法之事,所有不动之。频有敕使勘罚,云:皇帝自来毁拆燃烧,便可然矣,臣等不能做此事也。[4]
这些节度使崇信释教,爱护寺庙,使得巨额释教文件得以保管。《佛祖统纪》载宣宗八年有潭州僧复求大藏经事,言天下佛经具毁,而往太原府求得“经律论五千四十八卷。辇而归。”[5]-足见那时河北诸方镇为五台山佛徒供给的包庇职能。这些逃往河北逃亡的僧众,不光为朔方带来巨额佛论文籍和修行法门,还将圣地信奉延申至*河以北一带,构成了一系列的“小五台山”。[6]今位于河北省蔚县与涿鹿县交壤的小五台山即是一例。
这类“小五台山”形式可能说“再生圣地”的观点也分布到了日本,关键人物即是圆仁。圆仁于公元年巡游五台山,年回到日本,其淹留华夏的时候,凑巧亲历了周全会昌法难。不难设想,其返国的心态,也和五台山逃亡诸僧同样,有着再生五台山的弘愿。从圆仁带回的经卷圣物目录来看,[7]圆仁除了带回巨额经卷,以至还将五台山的土石带回日本。他如许做的方针,日本学者山本谦治氏有着精当的决断,“这可能是出于渴望将圣地置于身侧,或是代庖式微的旧圣地再生新的圣地的方针”[8]19。
圆仁的“小五台山”之直接实行,即是比睿山延历寺内文殊楼(年建成)的创立。文殊楼,又称一行三昧院。据《入唐求法巡游行记》纪录,唐文宗开成五年(),圆仁于东台一谷之遥的山岭上瞟见“大圣化现”,认为是文殊菩萨有效,马上发下创立文殊阁的誓愿。[4]为宏此愿,圆仁于贞观二年()返国后,即请旨于比睿山兴修文殊院,获赐建材,用时4年。此楼于其圆寂后实现。文殊院建制仿唐五台山金阁寺文殊阁三层九间的构造,在奠定时,更按五方的方位在选址处周遭埋下五台山灵石。楼内安排文殊菩萨造像,造像胎内安排五台山香木。[9]由上述来由与安置来看,圆仁建比睿山文殊楼,不光出于传布文殊信奉,复兴日本释教方针。还全部也许看做一种“再生圣地”或是“将圣地请至身旁”的空间诉求。
综上看来,做为总体的“五台山圣地观”,不论表现为茂盛期文殊信奉的空间同盟,依然表现为罹难之时“再生圣地”的壮志,都经过菩提仙那、圆仁专家等一众弘法巡游僧的推介,对日本释教构成远大影响。考校“圣地观”传入日本的时候线索,凑巧跨越公元七世纪至九世纪,与日本奈良时间都市释教向灵山信奉的转型[10]不约而同,故而两者间的接洽是显而易见的。此中,金峰山灵山信奉的实例尤其值得引发提防。
二、飞移传闻中的五峰山与金峰山
表面上看,金峰山做为圣地灵山为人熟知,多是由于它是修验道圣地,金刚藏王权现的本山,金之御岳,和以文殊信奉为中心的五台山好似不够关连。而现实上,五台山在金峰山灵山信奉的构成历程里起到了相当首要的影响,也许说,金峰山信奉正是“小五台山化”的一个变体。究查金峰山灵山信奉的本原,也许看到如许一条原始材料,即飞移传闻:
贞崇禅师述,金峰山神区之新奇相传云:昔汉土有金峰山,金刚藏王所居也。而彼山飞移泛海而来,是间金峰山则是彼山也。[11]60
这段文件,响应了公元十世纪左右,对于金峰山本原的传闻像貌,即金峰山乃是从“汉土”飞移而来,其泉源乃是中土的金峰山。
但是,此处传闻中的金峰山,并非今位于湖北恩施境内的金峰山,而是指文殊圣境五台山。此说遵循有二,一方面《吏部王记》一竹素就存在异文,别本所记飞来之山皆为五台山。另一方面,考校五台山的称呼沿革,金峰山或为五台山之始名五峰山的变体。
《吏部王记》是安全中期醍醐天皇第四子重明亲王(-)的日志,因其官至“式部”(相当于唐制吏部),故称《吏部王记》。原书已散逸,古人所用乃是辑逸本。考校同时间的文件。藤原清辅所撰《奧义抄》(-)做“吏部王记云,吉野山乃五台山之一端乘云飞渡而来”[12]。险些同时的藤原范兼所著的《和歌童蒙抄》()也有相似的表现,“吏部王记纪录,金峰山是五台山的残片乘五色祥云而来”[13]。两部歌学书时间相近,敷陈形式彷佛,均为和歌评释书类,当具备统一史源。《和州旧跡幽考》亦引《袖中抄》称,吉野山与金峰山与国轴山俱为一山。[14]同时,华夏的出土材料《释氏六帖》(年)也证实这类说法。入宋僧宽辅(弘顺专家)在谈到日本的金峰山时说,“菩萨是弥勒化身,如五台文殊”[15]54。看来彼时金峰山在日民心中名望恰如文殊五台。由此看来,十二世纪的文件、以及国内的出土材料都为咱们证实,金峰山“飞移传闻”最原始的样态,当是文殊圣境五台山飞移而来。
那末,《吏部王记》何故会呈现“五台山”与“金峰山”的这处异文呢?这便要考校五台山的称呼沿革。现实上,五台山最先的名字应做五峰山。《古清爽传》引郦道元《水经注》云:“其山,五峦巍峨,迥出群峰之上,故谓五峰山。”[16]也即是说,五台山在郦道元的时间被称为五峰山,是由五座山峦构成的总体观点。另一方面,《和歌童蒙抄》所引的《吏部王记》中也纪录,金峰山是由五台山的碎片,也即五峰中的一峰飞移而来。而飞来的这一峰之因而被冠以“金”的名号,则与文殊菩萨的*金回忆瓜葛亲近。五台山素为文殊所居之圣境,在《华严经》中被称为“金色寰宇”,佛谚亦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说法。由此观之,由五峰山之一峰飞移至日本所化成的山峰,因文殊菩萨的*金回忆而被称为金峰山也就不够为奇了。
综上也许判定在做为本原传奇的“飞移传闻”中,金峰山是由文殊圣境五台山飞移泛海而来。这则传闻背地响应出一个本相,即五台山信奉在日本的传布,不光以文殊信奉的形式,更因此一个总体的五台山灵地观的形式敞开的。正如传闻的样式所表现的,飞来的不是文殊菩萨,而是整座五台山。正因如许,袴田光康氏才会得出“在日此日益高涨的五台山信奉中,将以五台山为参照系的日本本土圣地金峰山定位成‘小五台山’也是可行的了”[17]的论断。
三、灵山圣地:金色寰宇与*金净土
金峰山信奉的样式,是具备激烈*金回忆的金峰山净土。这一式样来自于做为“金色寰宇”的五台山圣地信奉对原始山峰信奉的收伏改变,而非来自于古代的金山信奉。
一方面,文殊菩萨所居之处为“金色寰宇”。《豪爽广佛华严经》第十二卷《如来名号品》载:“过东方十佛刹微尘数寰宇有金色寰宇,佛号不动智,有一菩萨名文殊师利。”[18]58而五台山做为文殊圣境,果然接受了这一“金色寰宇”的回忆。《广清爽传》载:“以此处机会胜故,又是本所居,金色寰宇报土在此也。”[19]又《入唐求法巡游行记》载:“此即清爽山金色寰宇,文殊师利如今利化。”[4]及圆仁于金阁寺普贤道地方见大藏经题签曰:“郑道觉,长安人也。大历十四年蒲月十四日巡五台,亲见千辐轮相大圣一万菩萨及金色寰宇,遂发心写金银字大藏经千六卷。”[4]显然,五台山的“*金寰宇”的净土式样泉源已久,赐与圆仁为代表的入唐僧构成深入回忆。
另一方面,日本学者也指出,金峰山*金净土的式样,并非原因于原始的金山崇敬。和田森太郎氏对修验道的钻研声明,金峰山被称为金之御岳,这并非是对金山之神的原始崇敬所衍生的从属品。史籍上的金峰山,即没有金矿采掘的文件纪录,也没有死者山葬的*域之乡的习性习惯,这类*金回忆的构成,显然是跟着修验道构成才渐渐进展起来的。首先构成的是金峰山*金净土的回忆,然后才渐渐与金山山神(金山毘古神)连合起来。[20]这一说法,也凑巧相符了日本传奇系谱的时时规律。
现实上,金峰山“*金净土”的样式,正是五台山“金色寰宇”的圣地观对金峰山灵山信奉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其详细的影响方法则表现为颇具五台特点的“化寺传闻”编制。所谓“化寺传闻”:指的是高僧盛德梦遇文殊(或其儿童)所化常人,带领其加入某座庄重宝刹,许以因果,梦醒后壮志于五台山兴修响应寺庙的故事。这类故事做为五台山诸名寺的本原,构成静止形式,屡屡呈现于《广清爽传》中,譬喻出名的法照钵中见竹林寺的故事:
照向钵中,见五台山……见一寺,题云大圣竹林寺,久之方隐,心极骇异。二十七日辰时,还向钵中,尽见五台山华严寺,诸寺清晰可观,地皆金色,疏无山林。
(及其亲巡五台山)方见一寺,寺前有大金桥,金榜题号曰,大圣竹林之寺,一如钵中所见,周圆可二十里,中有一百二十院,院中皆有浮图庄重,其地纯是*金,渠流花果,满盈此中。(法照和尚入化竹林寺十六)[19]
这个故事里,五台山的*金回忆尤其显然。但是这并不是惯例,而是五台山化寺传闻的静止形式。比方“举目见一金桥。义即随登。乃金阁寺。三门楼阁。金色晃曜炫目……遂入寺庭。堂殿廊庑。皆金宝间饰”(道义和尚入化金阁寺十五)。[19]正是这一系列的“化寺传闻”,架起了将五台山*金净土的式样传播至日本的桥梁。
这一“化寺传闻”的形式,直接影响了金峰山相关的圣地传闻,最典范的即是《日藏梦记》(-)。“《日藏梦记》正是暴露金峰山与*金回忆连合的一个关键”[14]65。该传闻构成于日本康宝年间,[21]记叙的是金峰山修行僧日藏梦中死而复活的故事。其坐寂后遇执金刚神化身予以仙药,并儿童接引,入山中异界,见*金圣象,与大威德天同参藏王菩萨然后反转人世之事。它不光是记叙金峰山*金回忆极早的文件,和《万叶集》中的“金之御岳”一同,构成了金峰山*金净土回忆的泉源。该传闻还与佛陀波利受文殊菩萨接引,隐入金刚窟的故事颇相相似,亦与五台山“化寺传闻”有不异的叙事形式:都是由化身的儿童或老者接引,加入一座化寺,见到“随地*金”的意象,再返回红尘的形式。此中,地舆地方也有诸多对应,比方金峰山的笙之窟对应五台山的圣境金刚窟。在这也许显然看到《日藏梦记》对五台山“化寺传闻”的模仿。由是看来,金峰山*金回忆的构成,正是对五台山*金异界式样的接受和进展。金峰山的*金净土的回忆,正是在仿效五台山“灵山化现”故事的形式下构成的。
总之,做为总体的“五台山圣地观”对东亚释教构成了深入影响,这类圣地观在五台释教兴盛期表现为文殊信奉的空间同盟,在魔难期表现为“再生圣地”的“小五台山”形式。两种形式均被以菩提仙那、慈觉专家为代表的弘法巡游僧带到日本,为日本释教的灵山信奉的构成供给范式。此中金峰山信奉极具代表性。从金峰山信奉的本原上看,金峰山的圣洁性和异界性,是由五台山“飞移传闻”所赋与的,金峰山的圣洁性接受自五台山的圣洁性。从金峰山信奉的样式来看,金峰山“*金净土”的圣地样式,借由“化寺传闻”的叙事模子为前言,接受了五台山文殊居地点固有的“金色寰宇”的式样。也许说,金峰山恰此日本灵山“小五台山化”的一个变体。钻研五台山圣地信奉的外埠传布与本土化,不光有益于五台山梵学的精进,对周全东亚释教调换史的钻研也颇具意义。
参考文件:
[1](日)小岛岱山.五台山系华严心思的日本的敞开序说——李玄通对明惠的影响[J].印度学释传授钻研,(48-2).
[2]雷鸣.五台山在宋日交易中的名望——以成寻参五台山为中心钻研[J].五台山钻研,(3).
[3]冯巧英.五台山文殊道场的构成和进展[J].太原大学学报,(1).
[4](日)释圆仁撰,白化文校注.入唐求法巡游行记校注[M].花果山文艺出版社,.
[5](宋)释志磬.佛祖统纪//大正新修大藏经[M].日本:大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6](日)小笠原宣秀.察南小五台山考[J].龙谷史坛,(2).
[7](日)小南沙月.圆仁带回目录钻研:《日本国承和五年入唐求法目录》与《慈觉专家在唐送进录』的诸本的剖析[J].京师女子大学大学院文学钻研科钻研记要,(1-47).
[8](日)山本谦治.金峰山飞来传承与五台山信奉[J].文明史学,(11).
[9](日)小野勝年辑.三千院本慈觉专家传//五典丛书[M].日本:五典学堂,.
[10]崔正森.五台山释教史[M].山西国民出版社,.
[11](日)米田雄介?吉冈真之编.吏部王记//史料纂集[M].日本:续群书类丛实行会,.
[12](日)藤原清辅.奧义抄//日本歌学大系[M].日本:风间书斋,-.
[13](日)藤原范兼.和歌童蒙抄//日本歌学大系[M].日本:风间书斋,-.
[14](日)林宗甫.大和名所记:和州旧跡幽考[M].日本:临川书店,.
[15]王勇.中日瓜葛史考[M].中心编译出版社,.
[16](唐)释慧祥.古清爽传//大正新修大藏经[M].日本:大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7](日)袴田光康.“金峰山净土”构成的根底——《日藏梦记》与五台山信奉[J].明治大学人文科学钻研所记要,.
[18](唐)实叉难陀译.豪爽广佛华严经//大正新修大藏经[M].日本:大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宋)释延一等撰.广清爽传//大正新修大藏经[M].日本:大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日)和歌森太郎.修验道史钻研[M].日本:河出版房,.
[21](日)真壁俊信.神仙信奉的基礎性钻研[M].日本:近藤出版社,.
预览时标签弗成点收录于合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