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
瞻望工夫:10分钟
实质大纲:
“南山不老松”长在何方?
印光巨匠觉察的千古诡秘是甚么?
观音化身老衲,降伏*龙!
千年浮屠,再有一段传闻……
“六月十九”观音会从这边兴盛?
白居易、唐太宗何如描画南五台?
莲池巨匠的师傅,居然住在这边!
山西五台山,陕西小五台。
▍引言▍
福如东海长水流
寿比南山不老松
▲终南山南五台。图/做家
南山不老松
▲南五台松树。图/网络
“寿比南山不老松”是人尽皆知的祝愿语,然而“南山不老松”到底在那处呢?
周朝的文学做品《诗经》中说: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文中“如南山之寿”应便是“寿比南山”一词的来源;“如松柏之茂”则或者蜕变至“不老松”。
▲五台古镇。图/做家
▲古镇眺望山峦。图/做家
▲南五台庙门。图/做家
▲进山路口。图/做家
▲葱葱植被。图/做家
又如《诗经·秦风·终南》,已明白指明“南山”即“终南山”,又如潘岳《关中记》云:“中南,言在天当中,居都之南,故曰中南。”
看来,“寿比南山不老松”已明白是终南山上的长青松柏了!
圣寿寺
广义的终南山,大可扩至全面秦岭山脉;狭义的终南山,则特指长安城南的那一段。
▲半山腰赵朴初题写的“终南山国度丛林公园”。图/做家
▲水泥公路旁,再有良多巷子。图/做家
南五台,就在长安城南,是秦岭终南山中段的一个支脉,因山上有凉爽、文殊、摄身、灵应、观音五个台,故名五台山;且与西安北部耀县的五台山(药王山)以南而得名。
南五台山形陡峭,峰峦堆叠,丛林细密,光景极其秀美,《关中通志》载:“今南山神秀之区,惟长安南五台为最”,原山上寺庙数百座,历经战乱,多半芜秽。
▲密林葱葱。图/做家
▲公路旁的圣寿寺路标。图/做家
▲圣寿寺牌楼。图/做家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用具条▲美国青年人EdwardA.Burger,于年拍照的在终南山记录片《共坐白云中AmongstWhiteClouds》,此中有大批镜头都是在圣寿寺实现,第一位出镜的“隐士”,即该寺现方丈“豁达老沙门”。
在浩繁的寺庙当中,史籍最久、面积最大的便是圣寿寺了。
圣寿寺制作于隋代仁寿年间(~),传闻隋炀帝的母亲曾在圣寿寺修行,唐朝大历六年()称南五台圣寿寺,岱顶观音寺改寺为圣寿寺上院,唐末五代十国期间,由于兵乱,圣寿寺遭毁。
▲古槐。图/做家
▲牌楼。图/做家
▲石碑与古槐。图/做家
至北宋安好兴国三年(),岱顶六现圆光,敕额为"五台山圆光之寺",今后圣寿寺又改成观音台圆光寺下院。
寺内大雄宝殿北侧岳立着隋代制作的圣寿寺塔,又称应身大士舍利塔,为华夏年头最为长久的寺塔之一。
昔日印光巨匠在南五台莲花洞出家后,道纯沙门安顿他到观音台圆光寺看守观音殿,除了六月香会人多除外,通常这边荒芜人烟。
▲古槐。图/做家
▲观音应身浮屠。图/做家
▲塔内。图/做家
几年下来,印光巨匠把南五台山的几十处寺庙参访遍了,有一天,他下山去刘村(留村)西寺(观音台下院,即现圣寿寺),无心间觉察了一伙充满水垢的石碑,巨匠用手磨去水垢,看到了上头的碑文,才了解这是元朝至元七年(年)按照古碑所做的《缘由碑记》,名为《南五台山圆光寺观音菩萨示迹之记》。
▲大殿。图/做家
▲塔刹。图/做家
▲中日友谊林。图/做家
碑文记录,传闻隋朝的功夫,终南山内里有一条无所不为的*龙,它变为神仙的容貌,到长安城中利诱百姓,观音大士变做一个老比丘,到达南五台山顶结草为庵,以大聪敏降伏了*龙,后以清静的德风遣散了它心头的热恼。
执*廷得悉此事此后,即夂箢为其修筑寺庙。在开工的第二年六月十九,老比丘圆寂而去,公众见圆光中现观音菩萨宝像,才知老比丘是观音应身,即为其起塔安奉,为“观音应身浮屠”。
▲印光巨匠舍利塔。图/做家
▲塔铭。图/做家
依现学者的考据,“六月十九”等释教节日都是在明朝此后大兴的,而观音菩萨成道日的六月十九,能否即与观音应身的老比丘的圆寂相关呢?又世界各地的六月香会,能否也兴盛于南五台?简直是一个意思的揣测!终究,长安,是华夏释教,尤为是观消息仰的泉源,不无或者!
在圣寿寺塔北约50米处,岳立着印光巨匠舍利石塔,年,巨匠于灵岩山圆寂后,即有门生取部份舍利,埋葬在巨匠生前修行的南五台。
紫竹林、圆光寺、大茅棚
▲幽深山路。图/做家
▲爬山步道。图/做家
▲紫竹林寺。图/网络
从圣寿寺而上,有一座“紫竹林寺”,又称“观音大寺”,传闻也是观消息仰的泉源之一,更说唐太宗的《终南山诗》便是在这边朝拜观音时写成: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
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西林寺碑(左)与观音台碑(右)。图/做家
▲步道。图/做家
▲圆光寺门。图/做家
至山顶,便是昔日老比丘结茅棚的处所,即圆光寺,亦名观音台寺,俗称大寺、岱顶,与文殊、凉爽(普贤)、灵应、摄身四台沟通,绕东山而下约一华里许,便是西林寺,即所谓“终南山大茅棚”。
▲观音台。图/做家
▲寺内蕴藏的柴火。图/做家
▲观音台上眺望。图/做家
观音台上光景独佳,视线广阔,昔日白居易还能从这边眺望长安,但不知能否气象处境的改变,咱们是一点也看不见,又大概是由于表露昼吧!终究,白居易所见的光景是在清早。
白居易诗《登观音台望城》: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略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各台明显。图/做家
▲圆光寺大殿。图/做家
▲兜率台。图/做家
▲兜率台清修封闭。图/做家
再有晚唐墨客司空图的一首《次韵和秀上人游南五台》:
中峰曾遍地,题记没苍苔。振锡传幽谷,翻经想旧台。
危松临砌偃,惊鹿蓦溪来。内殿御诗切,身转意未回。
▲终南神秀。图/做家
▲山路高低。图/做家
▲山路。图/做家
别的,明嘉靖年间,性天文理沙门遁世在南五台山无门洞,有一次他出门云游到杭州,住在西山*龙庵,有一位沈秀才敬慕其品格清高,与夫人一齐拜倒出家,终成高僧,此即后来的云栖袾宏,莲池巨匠。
▲观音台眺望。图/做家
▲茂林。图/做家
▲有一处需穿梭函洞而释然豁达。图/做家
对于南五台的摄身岩,普遍做“阵亡”,以谣传讹,有人说,观音即从这边跳下阵亡,方成正果,又有说从这边阵亡,可成正果,误导愚民,伤害不浅,印光巨匠特此订正说:
“摄身岩者。以其峰峦陡峭,壁立万仞。至其巅者,向下望之,不由战兢惕厉,身心悚然,妄图覆灭,正念显明。即《楞严》所谓“都摄六根,净念接踵”之意。盖以身为总名,六属别目。以总摄别,故但曰摄身耳。”
白衣阁、西岔
▲南五台上之巷子。图/做家
▲沿巷子而到白衣阁。图/做家
白衣堂建立于隋唐期间,至清咸乐岁间,已年久失修,破垣残壁。
那时长安县知县之母,宿疾弥留,请西大巷名医医好其母之病,知县甚为报答,要以重金报答,名医回绝,提议重建南五台白衣堂之事,因而白衣堂得以面目创新。
▲佛像。图/做家
▲院子。图/做家
年修盘猴子路炸石古白衣堂殿,年底南山国度丛林公园创造,决计复原重建各游览点。年由西安北关龙首村开工重建,仿其老例,于同庚玄月,三间大殿完工。
▲冬季的西岔,晒晒太阳。图/做家
▲法师煮水烧茶。图/做家
▲柴门不锁待云封。图/做家
▲法师以咖喱烩面接待。图/做家
南五台之另一侧,名“西岔”,早几年,有台湾常法师在这掩关,我曾造访,法师以清茶和咖喱面接待,山中味道,果然美不胜收!
小五台
▲白衣阁。图/做家
▲山色。图/做家
▲厚道。图/做家
▲山顶。图/做家
▲做家在攀登。图/做家
在南五台之数里,子午镇之西南五里处,再有一座“小五台”,山上珍稀座寺庙,此中“度母宫”专奉“度母”,传为唐朝所建,几经毁弃,现仅存小屋之间,不过,唐朝密教之“度母”,皆称做“多罗观音”,故这个名字,生怕不会是唐朝起头?
▲天上楼台山外寺,云边钟鼓月边喵。图/做家
▲五台相接。图/做家
▲南峰禅寺。图/做家
▲台顶小庵。图/做家
▲玉皇阁眺望。图/做家
山腰再有一座琼宫“玉皇阁”,仙乐飘飘,清静不凡。山顶有五峰,一峰顶上有“白衣阁”,一峰上有“南峰禅寺”,寺中是“五方佛殿”,又有一峰,上是“五大菩萨殿”,再有的未见名字。几峰之间,相隔不远,步辇儿几分钟云尔,或者其实都是同属一寺,后来分裂,现各殿均各住不同人,有僧有俗。
南五台山圆光寺观音菩萨示迹之记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南五台山圆光寺观音菩萨示迹之记》
(山去陕西省会七十里)
示迹之记,文辞书雅,叙事精详。惜于菩萨不思议无做妙力,殊欠表现。量不揣固陋,勉述一赞,以冠于首。俾道理理解,体用咸彰。生之以是能感,圣之以是能应,俱在斯焉。以企后之览者,发菩提心,见贤思齐。以观音之心为心,以观音之事为事。庶可亦为他日世之观世音耳。虽文不雅驯,而其意义有可取焉。赞曰。
观音大士,于无穷劫,久成佛道。为度众生,不离寂光,现菩萨身。又复普应群机,垂形六道。以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无做妙力,寻声救苦,度脱群萌。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直同月印千江,春育万卉。虽则了无计虑,而复绝不差殊。良由彻证唯心,圆彰自性。悲运同体,慈起无缘。即众生之念认为心,尽法界之境认为量。是知无穷法界,无穷众生,咸在菩萨寂照心中。故得云布慈门,波腾悲海,有感即赴,无愿不从也。
(释圣量和南谨述 此下乃示迹之记)
大山山洞,龙蛇所居,岁久成妖,肆其凶孽。吞啮不已,祸及生民,变怪升腾,非人所制。若非应身大士,孰能救急。巍巍乎妙智神力,其容思议。然于不思议境,强以文字纪述古迹者,冀千载之下,方来正人,启笃信耳。昔隋时仁寿中,此山有*龙焉,以业通力,变形为羽人,携丹药货于长安,诈称仙术,以欺愚俗。谓此药之灵,服者立升于天。呜呼,愚笨之民,轻信此语,凡服此药而牺牲者,不知其几多。又怎知堕彼羽人之穴,以充口腹耳。而一方之民,尚迷而不悟。唯我大士,以悲愿力,现比丘身,结草为庵,止于峰顶,以妙才华,伏彼妖通,以清静风,除其热恼。慈念所及,*气潜消,龙获凉爽,安居山洞。民被其德,各保其生。昔之古怪,不复见矣。由此灵贶达于朝廷,以其于公有功,于民有惠,建寺峰顶,而交际之。大士以慈风法雨,普济含灵,慧日净辉,破诸冥暗。因而绅耆景仰,素俗钦风,割爱网以归真,弃簪缨而入道。大士尝居盘石,山猿野兽,驯绕座隅,百鸟聚林,寂但是止,如听法音,久而方散。呜呼,建寺之来岁,六月十九日,大士忽示无常,泰然入灭。异香满室,愁雾蔽空,鸟兽哀鸣,山林变色。因而寺众闻于朝廷,中使降香,奉敕赙赠,以崇冥福。荼毗之际,乾坤晦冥,转瞬之间,化为银界。忽闻地面箫鼓响,山峰摇,瑞云奔飞,异香芬芳。忽于东峰之上现款桥,桥上列诸天众,各竖幢幡,及雨金华,纷纭而不至于地。末了于南台上,百宝绚烂,广莫能知,冲天无边。影中隐约现舒缓端严之相,慈容伟丽,缨络铢衣,天风飘飘,焕然对目。尔时缁白之众,千百余人,咸睹真仪,可歌可泣。莫不涕零瞻依,称名问候。始知观音大士示迹也。清气异香,经于累月。左仆射高公,具奏其事。皇上览表,嘉叹久之。收骨起塔,御书牌额,锡号为观音台寺。拨赐山林田土,方广百里。每岁时降御香。度僧设供,大崇法化。至唐大历六年,改号为南五台山圣寿寺焉。五代之世,兵火邻接,诸台殿宇,并遭焚毁,虽有残僧坏屋,尚与木石共处矣。至宋安好兴国三年夏,先后六次,现五色圆相,祥云等瑞。主僧怀伟具申府尹,被奏天廷,敕赐金额,为五台山圆光之寺。由是增修宝殿,绘塑真仪,烟霞与金碧争辉,铎韵共松风演妙。诸台房屋,高低一新。嗣续方丈,香灯不停。慈辉所烛,石孕祥云。法雨所沾,水成甘霖。台南数百步,有石泉焉,注之方池,色味甘洁,能除热恼,能润焦枯。舒之则沙界滂湃,卷之则石池澄湛。或时亢旱,迎请者接踵于道途。感到准期,州郡已彰于信件。怀生蒙佑,草木受惠。自昔迄今,声华不泯。噫,大圣以悲愿力,福被一方。而一方之民,亦不忘于慈佑。每遇光亮之月,及夏日忌日,不远百里,陟险登危,皆以净心踵足所致者,何啻百万万耶。扶老携幼,阗溢道路,接踵月余。各以香花音乐,缯盖幢幡资生之具,持以抚养。因而头面顶礼,问候致恭,睹相瞻仪,缭绕赞许,莫不洗罪蒙福,弭障受惠,岂徒为奔跑跋涉云尔哉。寺僧法忍,虑其年光信久,灵迹隐秘,持诸残碑,嘱为斯记。普明固辞弗获,甚愧非文。倘遇贤士,改而正诸,不亦宜乎。太白山释普明谨撰元至元七年庚午一月十五日,都院主僧释澄渊立石。
全文完
点击上面图片,与做家一齐去云游。
牟奥给我一个鼓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