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普陀山、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西岳、山西五台山合称华夏释教四台甫山,别离供奉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文殊菩萨。四台甫山中以普陀山最为出名,其以海天佛国、观音道场而蜚声国表里。但在汗青上,普陀山倒是源出释教名山——秦岭终南山南五台。
南五台间隔古都西安23千米,是秦岭终南山寰球地质公园中枢景区,以五座岑岭并举如莲花开放而得名,各峰之名皆源出于佛。宋人《游城南记》中如此说:“南五台者,曰观音、曰灵应、曰文殊、曰普贤、曰现身,皆山岳矗立,故名‘五台’”。“普贤”现称为清冷台,“现身”现称为阵亡台,主峰观音台,也称大台、大顶。千百年来,南五台以其观音菩萨的根底道场、隋唐皇家庙宇、终南隐士修心圣地而知名,在华夏释教史上享有高尚的身分。
观音道场
公元年,即大唐咸通四年,在长安留学的日本头陀慧锷从南五台请得观音铜像拟返国供奉,船经普陀山海面时,扬帆离岸则天气大变、风起浪涌船不得行,撤舟回港则海不扬波、云开日现,如是者三,慧锷始悟菩萨不肯东渡,因而在频现款光的普陀山潮音洞处上岸,结庐供奉观音像。后来观音菩萨在本地屡次显灵护佑百姓,信徒接踵而来,建寺庙称“不肯去观音院”,普陀山观音道场从此而始。以后经由历代营建,普陀山庙宇林立,成了出名的观音道场。普陀山的旺盛,比南五台供奉观音菩萨,晚了最少三百年。观音做为释教寰球的第一菩萨,在我国险些悉数的释教庙宇都有供奉,净土宗更是将观音菩萨与阿弥陀佛、局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的印光法师即是在南五台莲花洞寺剃度出家的。光绪十一年,印光专家为寻访南五台开山缘由,曾在留村西寺中(系大顶圆光寺下院)找到数块石碑,正本是元朝至元七年(公元年)凭借古碑所做的《缘由碑记》,名为《南五台山圆光寺观音菩萨示迹之记》。据记录,隋文帝年间,南五台山中有条*龙,改变成道人在长安城卖药,称人服用后能够得道圆寂,本来是操纵邪法,将服药之人带回岩穴吞食。观音菩萨现比丘身,在峰顶搭建草庐,用佛法降仰药龙,使百姓免受伤害。观音菩萨显化的比丘身于第二年六月十九圆寂,当时天生异象,地面闻箫鼓,瑞云奔飞,异香浓郁,观音菩萨显现了安好端严法相,信徒百姓千百余人都目击菩萨真仪,南五台清气异香经于累月。碑文中说:“左仆射高公,具奏其事。皇上览表,嘉叹久之。收骨起塔,御书牌额,锡号为观音台寺,拨赐山林田土,方广百里。每岁时降御香,度僧设供,大崇法化。”碑文中提到的塔,即观音大士应身塔,又称圣寿寺塔,是汗青上最先为观音菩萨而建的佛塔,也是方今我国仅存两处观音大士应身塔之一(另一处是延安浮图山的浮图),据传大雁塔即是仿造圣寿寺佛塔而建。清代道光二十九年()的《观音大士伏龙赋并序碑》对南五台观音显灵降仰药龙之事亦有记录。南五台现存庙宇白衣堂、五马石、黑虎殿、紫竹林、送灯台等均与观音菩萨伏龙的传闻相关。因而可知,早在隋朝南五台就曾经被朝廷认定为观音道场,是官方最先认定的观音菩萨的根底道场,从隋至宋,南五台做为观音道场不停特别旺盛,近千年来不停是信众朝拜圣地之一,明朝以后才慢慢被浙江普陀山高出。
皇家庙宇
南五台主峰观音台又称为大顶,海拔米,观音台寺建于其上,因而也称大顶观音寺或岱顶观音寺。自隋文帝仁寿年间(公元年-年)敕建观音台寺以后,南五台便不停是皇家庙宇,传闻隋文帝的母亲就曾在此拜佛修行,观音大士应身塔即是隋文帝奉母命所建。在庙宇长大的隋文帝坚信释教,也常常到南五台消夏避暑、参禅礼佛。唐代大历六年(公元年),观音大士应身塔地方的塔院扩建,改称南五台圣寿寺,因而岱顶观音寺改成圣寿寺上院,观音大士应身塔也被称为圣寿寺塔,山口扩建弥陀寺,庙宇范围空前,信众络绎不停。为求朝拜便利,各地信众沿山又接踵建成七十二汤房,留一些居士长年驻防。相传盛唐期间,南五台环山四周40里有庙宇上百、僧众万余,人谓“长安三令嫒寰球、终南百万玉楼台”、“一片白云遮不住,满山红叶尽为僧”。至北宋安祥兴国三年(公元年),大顶前后六次浮现五色圆相祥云,因而宋太宗敕额“五台山圆光寺”,朝廷敕赐金额,增修宝殿,此时圣寿寺又改成圆光寺下院。不论称号怎样改变,观音寺、圣寿寺、圆光寺都手足同心、一体相承,做为历代皇家庙宇而备受崇敬,信徒趋之若骛,香火继续,佛法旺盛,高僧如云,也吸引了周边国度浩繁学佛之人,也才会有日僧慧锷从南五台请观音铜像的旧事。
隐修圣地
据《关中通志》记录,“今南山神秀之区,唯长安南五台为最”。释教名山,神秀之区,成效了南五台隐修之人修心圣地的隽誉。美国人比尔·波特在三十年前采访揣测终南山中出名左右离开当代文化、全力心坎修炼的隐士,并诗意地称他们为“空谷幽兰”。那末,南五台究竟有几多隐士?据年出书的《长安庙宇》记录,仅长安区内,由香港朝日团体抚养的住山修行者在余众。而业界人士称,抚养者不到本质修行者的一半,仅长安南五台四周10里就多余人众。笔者曾三次徒步10多千米,从翠西岳、南五台中央的西岔向南五台山腰的紫竹林穿梭,沿路经狮子茅棚到王家大院,再到小茅棚、大茅棚,所见有隐士寓居的院子10余处,最大的院子见隐士7、8人。登至观音台回望后山,从西安水源地石砭峪水库登南五台的后山小道旁,仍散落隐士小屋4、5处。这些隐者,信念释教、玄门的都有,他们或许以遁世修行的方法抵达某种高出性的方针,或是正式出家修行前的自我历练。尚有一些人,无所谓信念,嫌弃了原有的生计方法,便取舍平宁、安好、自力、俭朴、淡静的遁世生计。终南山南五台的隐修文化积厚流光,从北周静霭头陀带领徒众入终南锡谷(俗名小峪、在南五台旁)遁世并建七十二茅蓬于今,数千年来,住山遁世修道之风从未连续,孕育了奇特的人文处境,贤者、盛德浩繁,可师可友;山民憨厚,护持礼敬。据一位参访过天下各隧道场的法师讲,现在在天下能够随便搭建茅蓬而无人过问的形势,生怕仅剩终南山了。而在南五台下星火村,都市住民租借、修理村民的土屋以实行短期的遁世,也已渐成气象。在我国释教的进展汗青上,前后浮现了浩繁影响深切的家数,南五台与终南山四大释教祖庭相邻,渊源颇深。三阶教祖庭白塔寺、华严宗祖庭至相寺距南五台仅一山之隔,律宗祖庭净业寺、净土宗祖庭香积寺距南五台大致15千米,最远的三论宗祖庭草堂寺距南五台也不高出30千米。做为观音化迹之地,又有隋文帝敕建、宋太宗敕额之誉,南五台在华夏释教史上的身分特别要害,遭到各个期间盛德信士的正视。制造终南山寰球地质公园观光会聚区、创造国度5A级景区,就要高度正视南五台的宗教身分,复活其汗青文化价格,营销其释教名山品牌,开辟特性观光产物,吸引天下信众,资本互补、借重营销,在秦岭北麓孕育楼观台道文化展现区与南五台佛文化展现区相收获彰、不相上下的共赢局势。
谢谢羽扇纶巾受权,将他年发于个体博客的旧文受权本号重发。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倘有侵权,请揭示省略。
羽扇纶巾:陕西蓝田人,中年大叔,职场糊口30年。做过混砂工人、行业报记者,当过餐饮、观光团体团委布告、宣扬部长,历任观光上市公司、秦岭终南山景区和文化企业高管,现落足长安从事乡下观光进展。公布颁发做品百余篇,业余运维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