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明朝高僧憨山大师的庐陵佛缘
TUhjnbcbe - 2022/6/17 15:14:00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明朝高僧憨山大师的庐陵佛缘

释慧正(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博士后,南京古鸡鸣寺比丘尼)

摘要:憨山大师与庐陵有一段甚深的佛缘,他曾三次来到庐陵。第一次在57年,年轻的大师简单恢复了吉安当地的禅宗道场,并剃度了四十余僧人。第二次年,天命之年的大师在吉安小住近月余,和当地僧信均有往来,并应邀注释了《楞伽经》。第三次在67年,古稀之间的大师亲自指导青原七祖寺的重兴,并做序以记之。这段不被人重视的故事,在憨山大师一生诸多的事迹之中极具代表性,其积极主动弘法护教的担当,不愧其“明末四大高僧”的尊称。

关键词:佛教;憨山;青原;吉安;庐陵

憨山大师(—63),安徽全椒(今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俗姓蔡,字澄印,号憨山,法号德清,谥号“弘觉禅师”,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岁辞亲入南京报恩寺,依西林永宁和尚诵习经教,兼习儒学及古文诗赋,不久即能背诵《法华经》,并博通内外*老之学;9岁从南京栖霞寺云谷法会大师剃度出家,为临济宗门下;0岁结禅南京天界寺,精进念佛习禅;6岁开始行脚参学,北上南下,听经闻法;7岁游至五台之北台,见憨山景色奇秀,遂“默取为号”;4岁在万历朝李太后资助下,于东海牢山创建海印寺;50岁因遭人陷害,发配充*到广东雷州;充*期间,应当地官民邀请,以流放之*卒服装,登座为众说法,创开岭南的佛教风气;64年,大师终于结束了近0年的充*生涯,到庐山五乳峰下,创办道场法云寺,清修讲学;7岁时,大师曾短暂东游,到苏杭一带游历说法,不久又回庐山领众修行;77岁回曹溪说戒讲经,次年(明天启三年)圆寂,世寿七十八,僧腊五十九。他精通儒佛道三教,主张三家融合,倡导禅净双修。六祖创建的曹溪祖庭,在憨山大师的努力下,从荒废又重新成为禅宗大丛林,因此他被尊为禅宗“中兴祖师”。

憨山大师与庐陵有一段甚深的佛缘,他曾经三次来到庐陵。第一次,是6岁之时,即57年,那个时候虽然还比较年轻,但却恢复了吉安当地的禅宗道场——清原行思曾经住持过的寺庙,并剃度了四十余僧人。第二次,是他5岁时,即年,在吉安小住近一个月时间,和当地僧信均有往来,并应邀注释了《楞伽经》。第三次,是他7岁时,即67年,这次他亲自指导青原七祖寺的重兴,并做序以记之。这三次至庐陵,均被憨山大师在《自述年谱》(以下简称《年谱》)中涉及,并被收录在《梦游集》里。故而千年之后我们能得以见当时之一二,略以此文述之。

一、青年憨山游吉安,复兴废寺度僧人

在嘉靖四十五年(),岁的憨山大师刚从一次殊胜的禅期中出来,他剃度出家的金陵(今南京)栖霞寺便发生了一次巨大的火灾,“二月十八日午时,大雨如倾盆。忽大雷自塔而下,火发于塔殿。不移时大殿焚。至申酉时,则各殿画廊,一百四十余间,悉为煨烬。”[]寺庙毁于雷火,甚至惊动了官府,憨山大师初发心与师友们共同恢复道场,经过五年的努力,基本没有什么进展,因此二十六岁的憨山大师,暂将复兴的想法搁浅,发心学善财童子外出参访善知识。

在比他年轻一岁的雪浪洪恩大師(-)的陪同下,两人路经吉安,游访青原,《自述年谱》中关于这一段的记录十分简单:“(隆庆)五年辛未(57),予年二十六。予以本寺回禄,决兴复之志,将修行以养道待时。是年遂欲远游,始同雪浪恩兄游庐山。至南康,闻山多虎乱,不敢登,遂乘风至吉安,游青原。见寺废,僧皆蓄发。慨然有兴复之志,乃言于当道,选年四十以下者尽剃之,得四十余人。夏自青原归,料理本师业,安顿得宜。”[]

两人机缘巧合,因不敢上多虎之山而改乘水路到吉安,看到了青原山七祖道场荒废不堪。晚年憨山大师回忆起这次青原之行,说:?°予少年曾礼七祖,见其僧非拔俗,寺委荒榛,惟诸贤祠宇,尊祀其中。时则慨然叹曰:‘诸天奉佛,诸贤事天,然各尊其道理,或宜,然恐神有所未妥也。’徘徊而去。?±

供奉人类圣贤和神仙们的祠堂甚多竟然,将原先的佛堂团团围起来,佛堂衰颓,僧人居然留起了头发,全然跟俗人无异了。憨山大师看来之后,心痛不已,便发心重建,与当地有关人士沟通之后,得到了支持,把四十岁以下的僧人全部重新剃头,多达四十多人。虽然不久憨山大师便离开了青原,未曾开展其他的弘法活动,但寺庙的的僧人至少现出了僧相,也算是风貌焕然一新了。作为一名年方6的年轻僧人,不是空有弘法护教的口号,而能如此有担当力,如此有行动力,其日后的荷担如来家业打下了十分扎实的福德、善根、因缘的基础。

二、中年憨山返故地,交游僧信注楞伽(一)交游僧信

6岁的憨山没有想到,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后,他又故地重游。在青原,他结识了地方上的僧信,让憨山大师在今后的岁月里,一直惦念。憨山第一次到青原时,认识了一位汪姓官员,职务为“使君”,以及一位名叫王塘南的老人,但当时没有留下任何记录。时隔5年,他第二次到青原时,不料汪某已经去世,而塘南老人却依旧神采奕奕,又认识了一位年轻且慧根深重的居士王性海。

王性海(-60),即王尔康,字道安,号性海居士,庐陵人,四戒居士。王性海等居士在庐陵的净土庵,准备了素斋供养憨山大师等人,憨山大师吃着斋饭,想起过去一位汪姓已经去世,十分怀念,便做了一首题为《庐陵净土庵受王性海诸居士斋因怀汪使君》的诗:[3]

庐陵一粒米,价重过须弥。须弥尚可碎,此粒无坏时。

化为香积饭,转作净土资。拈来信口飡,一饱忘百飢。

如食金刚屑,终竟透出皮。此土多莲华,众妙香芬披。

一人坐一华。左右相追随。光明暎日月,弹指超僧祇。

华中少一人,悠悠劳我思。

在对故友的悠悠思念之情之中,憨山大师离开了吉安,到了岭南之后,给王性海写了一封信,后以题为《与王性海大行》收录在《梦游集》中。因王之官职为“行人”,故而尊称其为“大行”。内容如下:[4]

庐陵米价,竟无可醻。净土胜缘,业已深结。承禅悦饱飡,当不负空生托鉢也。别后抵戍所,其地瘴烟,复逢饥馑。惟此苦趣,触目心悲,痛彻骨髓,恨不能徧身毛孔,一一如空,流出利生四事耳。斯实与贫道菩提分法,为增上缘。承以《楞伽》见委,竢幻躯得所,暂息尘劳。定当穷神,必不负嘱累因缘耳。

不久,达观真可大师也经过吉安,也见到了这位王性海居士,真可大师给憨山大师的回信中,便提到了王居士,对其评价十分高:“会王性海,此君天然道骨。不意末法尘劳中,有此上根利智,将来成就法缘不浅。”[5]清人彭绍升的《历代著名居士传》中有其小传,[6]确实十分神奇,内容如下:

王尔康,字道安,号性海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父育仁,终涪州知州,之官时,携家宿旅亭,梦大比丘入门而生道安。道安生而渊默,儿时常乐趺坐,年十三,见案上《圆觉经》,窃观之。父过,问曰:“解否?”应曰:“解。”时道安实未晓文义,父遽指经语曰:“试解之。”道安惶迫无以应,良久,胸中砉然开裂,夙慧顿发,即为父宣说其义,父骇之。退而博览佛书,皆如夙所习。

万历二十三年(),举进士,授行人(官名,掌接待诸侯及诸侯之上卿之礼)。初受戒于云栖宏公,修念佛三昧,复参求宗要,用力精猛。二十九年(60),谢病归。居招提(民间私造的寺院)中,为众讲《起信论》,著《起信疏记》。

无何,疡生左足,日讲《楞严》不辍。已而右足又生疡,渐剧,预知不起,舍田宅与僧,择日为券。其友请以十月朔后十日,道安曰:“吾不待也。”易以朔,谓其友曰:“后九日吾行矣。”及期,见群僧绕案,有顷,曰:“天人至矣。”遂瞑。敛之夕,地震动,屋瓦尽鸣,卒年三十八。

道安在时,尝止小楼诵《华严经》。妻刘氏,梦大日轮悬楼上,光彩煜然,不可正视,寤而言之。道安为语佛法,欣然信受,屏荤血,清净自居,先道安三岁没,没时了然若无事者。

还有一位王姓居士和憨山大师建立起长久的缘分。憨山大师给好友雪浪洪恩大师写的信里提到对他的评价:“因缘不浅,经庐陵,会王塘老,所养甚佳。其信向净土精专,观其立言,似非本指耳。”[7]这位王塘老,即王时槐(5-),字子植,号塘南,吉安人,“嘉靖丁未()进士。除南京兵部主事,历员外郎、礼部郎中。出佥漳南兵巡道事,改川南道。陞尚宝司少卿,历太仆、光禄。隆庆辛未(57),出为陕西参*,乞致仕。万历辛卯(59),诏起贵州参*,寻陞南京鸿胪卿、太常卿,皆不赴新衔,致仕。乙巳()十月八日卒,年八十四。”这位王南塘老翁集诸家之大成,启为学之新境,终成阳明学之光大者。憨山大师本就倡导儒佛道三教融通,因此与这位南塘老人再次相见甚欢,5年前第一次见面时,南塘老人已经50岁,现在75岁,因此憨山大师做诗以记之:

《庐陵喜再逢王塘南翁(有引)》[8]

余二十五岁,曾游青原,晤翁,时年五十。

今复晤之,又过半矣,宛然在昔。

以翁精心白业,色若婴儿。感故念今,喜而赋赠。

人生一百岁,四分二十五。初逢半之半,再会十之五。

君已过三分,宛然似初覩。面如婴儿色,骨似金刚股。

心想入莲华,音声出天皷。端坐七宝台,经行众香树。

不离五蕴身,便是清净土。打破频伽瓶,即见华中主。

与君虽别离,恰是相逢处。

这几位忘年之交,见面后交谈了些什么呢?离开庐陵之后不久,憨山大师在给*檗无念禅师写的信里说:“昨过庐陵诸君子,皆以青原未了公案,切切痛心。”[9]君子,是对当地二王等儒生兼居士们的尊称,可见憨山大师与他们一起,热烈地探讨过“青原未了公案”,即对七祖公案中不曾明了的内容进行了交流探讨,所以“切切痛心”,而青原行思大师最著名的公案,自然就是“庐陵米价”了。

在与居士交往之外,憨山大师也和僧人有交流,因为他有一封信,写给当地一位法名密洁的禅僧,题为《示庐陵僧密洁公》,[0]内容为:“庐陵米价近如何?问着休全举似他。一粒但能轻嚼破,始知佛法总无多。”虽然这封信没有表明具体的时间,但从口气来看,绝不是青年时期的憨山大师。

(二)注释楞伽

此次吉安之行,对佛教最重要的贡献,或许就是为注释《楞伽经》做了一个开端。这事由王性海促成的,他得知憨山大师乘船而来,便前来迎接,直接在船上拜见了憨山大师,提出了供斋的请求,并请求大师注释《楞伽经》,一个月之中,憨山大师完成《观楞伽讲记》的前两章,而这个注释则持续到第二年(即年)佛成道日四月初八方才正式完毕。

早在年,憨山大师已经完成《楞伽经》的科释,这次则正式开始注释这部禅宗曾经作为传心的佛典。《年谱》中记录说:“二十四年丙申,予年五十一。春正月过文江,访邹南臯给谏。庐陵大行王性海,礼予江上,请注《楞伽》。二月度庾岭。”[]在后来的《观楞伽经阁(搁)笔记》[]中,憨山大师回忆说:

顷蒙恩遣雷阳。丙申春,过吉州,遇大行王公性海于净土(庵)中,请益是经。因出前草二章,公首肯。遂以正受注,并三译本,稽首属余,请卒业焉。余携之,以是年三月十日抵戍所,于四月朔即命笔。时值其地飢且疠,死伤蔽野,余坐*雾尸陀林中,日究此经,至忘寝食,了然如处清凉国。至七月朔,甫完卷半,比与柯孝廉复元,率诸父老,掩胔骼,至四千头有奇。建盂兰会,说幽冥戒,普济之。时天迺雨,而疠随止,遂令蔑戾车地,大生欢喜心。无迺借此性海一滴,润此焦枯乎?余亦奉镇檄来五羊,憩东郭垒壁间。又首事于十月朔,至明年佛成道日,迺阁笔焉。

愚窃思多生以谤法因缘,今感斯报。荷蒙圣慈,以万里之行而调伏之,使入其难入。期年之内,奔走居半,而能了此积劫广大因缘。非荷诸佛神力加持,何能以思惟心,测度如来自觉圣智境界乃尔?以是弥感圣恩,析骨难酬也。稿成。

为了让憨山大师更好地注释《楞伽经》,王性海是有备而来,不仅带来的宋朝正受大师的《楞伽经集注》以及《楞伽经》的三个译本,供其参考。憨山大师南行至雷州之后,四月便开始注释。总的来说,从当年正月,一直到第二年十月,共个月,方才彻底完成,期间经历瘟疫,帮助掩埋死尸,做超度法会,授幽冥戒等等,一位忧国忧民,修行度生两不误的高僧形象,跃然纸上。憨山大师把被万历皇帝流放的处罚,看作是自己“多生以谤法因缘”才感的果报,而把这个万里之流放,看作是“调伏”自心,“使入其难入”的因缘,这样思维,无异是“烦恼即是菩提”的人生诠释。

三、晚年憨山亲指导,重兴青原七祖寺

与庐陵有着如此深厚的佛缘,看到当地以七祖寺为代表的寺庙颓废,憨山大师十分心痛,在他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朝高僧憨山大师的庐陵佛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