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郭海鸿麦芽糖,以及那个偷米的少年
TUhjnbcbe - 2022/5/18 0:04: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比较专业的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3680395434159865&wfr=spider&for=pc
麦芽糖——苦涩的童趣

我们在谈论“麦芽糖”的时候,谈的是什么?

谈的当然是客家美食,是乡情民俗,是属于我们的旧时光。

“麦芽糖”,我们也叫“谷芽糖”,谷、麦同属禾本科作物,显然,在制作中起的作用是类似的。

在我们的客家山地,在我们的童年时代,谷芽糖不仅仅是一种“糖”,它很大程度反映了物资匮乏的岁月里,孩子们梦想的物化,为了实现对一粒糖的奢望,孩子们演绎出了许多险象环生,啼笑皆非的往事。我们这个年龄段的“过来人”,如今回忆起来,品味童趣之时,更多的是苦涩余韵。

麦芽糖,是客家地区常见的一种地方小吃,又称“双糖”,它是由小麦和糯米经过发芽、浸泡、蒸煮、压榨、拽拉等工艺制作而成。成品后色泽赤*,成固体状态,嚼之性韧。须用刀剪按大小规格分解成粒状,散装或包装储存、销售。

我等小时候,是所谓的“计划经济时代”,除了村中代销点,少有商贾贸易,偶有个别老人制作糕点糖粄售卖,也是偷偷摸摸的。虽然说物质交易非常之匮乏,即使不那样,温饱尚且困难,哪来多少余钱消费。可怜的孩子们,嘴巴是好奇的,肚子有奢望的。我们没见过大白兔奶糖,没见过苹果。我小学作文就会写“红扑扑的小脸像苹果”,实际上是假想的。

前几天的公号文,写到孩提的一些往事,许多朋友、乡亲勾起回忆,在评论中提供了诸多记忆线索。有的提到“大饼”、“兰花筋”、“扭枣子”等等那时候的常见食品,其中,回忆指数最高的,当属“麦芽糖”。

行走在乡村的

换糖人

当时,与“麦芽糖”相关的,是一位老汉、常年挑担游走收购废品的外乡人,他的交易模式是“以糖换物”,无现金兑换。我们的家乡话叫“告(换)糖子”,一副箩筐,上面是一个铝皮盆,装着整块的巨无霸麦芽糖,上蒙白布,有人送来牙膏皮烂鞋子鸡毛鸭毛等等,他把物品扔进筐里,然后掀开白布,敲下一粒两粒糖给你,算是交易完成——他不是卖麦芽糖的,只是“对换”,也没有计量的准则,那种交易标的,完全就是忽悠小孩子的。

平时,我们很积极地收集所有能够弄到的,且在换糖人“收购目录”中的物品,仿佛个个都是鉴定货物的能手,可以代表换糖人进行预先验收——对伙伴们的存货指手画脚,这个行,那个不行。大家手中有东西储备,接着就是等待老汉的到来,等待天下最动听的声音从天街上,屋角头传来——换糖人手中敲打铁搭的声音——“咯咯叮,叮叮咯,咯咯叮叮叮叮咯”。

一粒糖,在那一刻,就是孩子们对整个世界的期待,看着老汉轻车熟路地用手中的铁搭敲、削赤*的糖,看着盆中大块的麦芽糖的截面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孩子们出奇地安静,我们只要老汉刀下那一粒,给多少就是多少,不祈求他把整个盆子的糖都给我们,我们知道,那是他的宝物,他可以用一盆麦芽糖,换走全世界的牙膏皮烂鞋子鸡毛鸭毛,就像他走在这个大地上,到处都是他的地盘一样。每一回,跟孩子们完成交易后,老汉都是匆匆离去,他不是怕孩子们反悔,而是避免大人们追来质问交易的公平,他纠缠不起。实际上,孩子们都很满足,看着他走远,舍不得将糖扔进嘴巴。

那个夏天

一个与麦芽糖有关的糗事

前天,有个族叔给我留言,说到——“你还记得村里的某某吗?记得我们偷米换谷芽糖的历经吗?”

当然记得!这是另一位与谷芽糖相关的人。按辈份,我们叫这位卖糖人叫叔公。制作谷芽糖,是他的一门手艺。他家开始卖糖,应该说是*策稍有松动之后,不再冒“投机倒把”之险了,允许一些简单的民间贸易出现。这位叔公的麦芽糖除了家中交易,方便邻里外,也在北礤圩设一小摊售卖。跟废品换糖的方式不同,他的是货币交易。有钱的现钱交易,小孩子没钱,怎么办?更大的陷阱给孩子们挖好了——用米换。这对孩子们来说几乎不是问题,胆子小的,今天偷一点,明天弄一点,找个隐秘之处藏起来,积少成多;胆子大的,一次就弄个三几斤。可想而知,家里的米缸突然少了三几斤米,不需要包公断案,大人立马就知道谁干的,干什么用去了。我读三年级的时候,将一包半斤米藏在书包里,被班主任宜禄老师截获,家访时带回我家,以物证的形式交给我的父母。还好,为了体现风度,我父亲放了我一马。

如今想想,为了偷米去某叔公处换糖,多少孩子挨了父母的打,回忆起来,终算苦涩的趣事。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情景——记得,十一岁那年暑假的一天中午,太阳把大地炙烤得冒烟,我赤脚飞奔在去往北礤圩的路上,途径石寨小学门前的土路时,听见河对面的森工站堆场有人叫我的名字。我停下来仔细一看,看见木头堆里冒出同学汉华的脑袋,他见我发现他了,使劲向我招手——平时我跟汉华并无太多往来,此刻,他有什么相求于我呢?我不能说空中传来了谷芽糖诱人的清香,也不能说有了冥冥中的预感,我只是*使神差般改变了行程,我跳下河坎,淌过小河到了对岸。

在此起彼伏的木头堆里,除了蝉鸣,就是汉华的喘息——至今,我都难于联想,他是如何从叔公那里换到一大坨谷芽糖的,现在想来,至少有三四斤!天哪,他到底用了多少米才换得!难题在于,试图大饱口福的汉华,抱着谷芽糖,藏身阴凉的松木堆里,竟然无从下口。左一下,右一下,就是咬不动,用石块砸,除了飞射落在草丛里的零星碎片,根本没办法。

汉华急得要哭了,正好看见了外星人一样飞奔在火炉般的大路上的我,也许,那一刻他对我的信任度迅速进行了一次评估,作出了大胆的求助决定。他要确保,我不会告密,更要保证我不会带来威胁,要不,请来了帮手,被抢了糖——这不是没有可能的事,要是那天汉华遇上的不是我,而是我霸道的同年米叔,那他休想既得以保密,又安全享有谷芽糖的拥有权,米叔会跟他说清楚分成的绝对比例,再答应帮忙的事,要不两个保证都别想得到。

我承认,我是被汉华手中的谷芽糖惊呆了,我根本无法完成对这个情景的想象。我的智慧,在这个恼人的夏日发挥了出来——我让汉华把大坨谷芽糖放到最顶端的松木上,经过太阳的暴晒,渐渐地融化松软了,然后两人合力搓揉,难题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成了奇迹。铁石般的谷芽糖,慢慢变得柔韧,我们一人一端,不停地拉、拽,越拉越长,像绸缎,像玉练。

被谷芽糖折磨了一个中午的汉华,打开了笑脸,我们时不时停下来咬一口,然后接着玩。我们像两个织布工人,在仄逼的木堆中间劳作,无法停下,一直到太阳收敛它的热力,让大地缓过气来,才把谷芽糖消灭。如果说,那一天,我把一辈子的谷芽糖都吃下去了,一点都不为过。

汉华是个言语很少的人,后来,一直到四十多岁的现在,我们几乎没有任何交流,更别说坐下来谈起过那天的经历,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我不说,谁也不会相信,那么老实的,不声不响的汉华,在那个夏天干了件这么大的事,我想,如果当时我告诉米叔,他也不会相信,这个小伙伴竟然有这么大的胆子,不干就不干,一干就是一票大的。

篇幅所限,关于谷芽糖的记趣,就说到这里,我将把近日公号文细致整合修改,形成系列,另行发表。

麦芽糖的制作

下面,说说客家特产——麦芽糖的制作方法。

麦芽糖,香甜爽脆,适口不腻,营养丰富,具有健胃消食等功效,是老少皆宜的食品,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麦芽糖又称“双糖”,它是由小麦和糯米经过发芽、浸泡、蒸煮、压榨、拽拉等工艺制作而成。它的制作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先将小麦浸泡后让其发芽到三四厘米长,取其芽切碎待用。然后将糯米洗净后倒进锅焖熟并与切碎的麦芽搅拌均匀,让它发酵3—4小时,直至转化出汁液。而后滤出汁液用大火煎熬成糊状,冷却后即成琥珀状糖块。再用两根木棒搅出,如拉面般将糖块拉至银白色即可,量大的,则将其挂于大木叉上,用双手拉拽,直至完成整个工序,再进行定型、切割、包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郭海鸿麦芽糖,以及那个偷米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