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船子和尚
TUhjnbcbe - 2022/5/11 14:28:00

船子和尚(生卒年不详),名德诚。唐代大禅师药山惟严门下,与道吾和云岩同为禅门巨匠。

唐朝很奇怪,儒家为主,文人墨客倍出,道教取得了类似于国教的地位,却双始终不及佛教深入人心。行走坐卧皆是禅,不过是指到了一定功夫得道得定的人,从一叶一草,感悟道体。高僧大德能够显现神通,是因为他们洞悉事物的本质演化规律。

惟俨禅师曾对德诚有云:“你以后上无片瓦,下无锥地,大阐吾宗”。一天,船子和尚对两位师兄道吾、云岩说:“你们将来应各据一方,建立药山宗旨。我率性疏野,唯好山水,乐情自遣。今后你们晓得我所到的地方,如果遇到有些灵性的佛家子弟,指一人来,我将平身所得,传授给他,以报先师恩德。”

于是他从药山出发,渡洞庭、鄱阳,涉长江、钱塘,东行四五千里,一直到了朱泾,见此地芦苇萧萧,一水长流,风景轻灵,才停歇下来。于是,他在三泖一带上下百里的河流上,终日驾一叶扁舟,出没在烟波芦苇之间,随缘度日。有人时舞棹渡客,无人时挥丝垂钓。当地人不知道他的来历,便叫他船子和尚。

船子孤身一人,每天随缘渡客,本意寻觅有悟性可度化之人。但30多年他虽怀着高超德行,遇到的却总是世俗之人。在船子和尚70多岁时,与船子同参惟俨的师兄道吾到了京口(今江苏镇江)鹤林寺。当时,道吾遇到夹山上堂。当时的夹山已是一个熟读了三藏十二部的所有经典,文才、口才都非常优秀的法师。一天,夹山上堂说法时,一个小和尚问:“如何是法身?”夹山回答:“法身无相。”小和尚又问:“如何是法眼?”夹山回答:“法眼无暇。”在堂下的道吾嗤嗤笑出声来。夹山心想,这笑的人肯定有他笑的道理,于是夹山便走下座,先顶礼,然后十分谦逊地问道吾:“我刚来,刚才的回答必定有不对的地方,才让法师失笑。望法师不吝慈悲指教。”道吾见夹山这样礼貌的问自己,于是说:“你说的对是对,可惜不是你自己的”。经他这么一说,夹山心里特别服气,因为他心里非常清楚,他所讲的经,全部是在照本宣科,是按着前人留下来的书来讲的。至于书上所说的那种境界,自己确实没有体会,于是又赶紧顶礼,请求点拨。道吾也确实喜欢这个没有架子,学识满腹的青年人。有心收留他。忽然,他想起师兄船子曾经说过,有应门的给寻着点,他觉得这年轻人和船子很有因缘,于是说:“我不是你师父,你师父在某渡口开船,你去找他吧。不过,你最好把这身方丈主持衣服换了再去找他,要穿破一点,否则他不会收你。

那一天,船子和尚一见平常人打扮的夹山,就看出他的与众不同。于是,他和夹山间展开了一段绝妙的对话,话中藏满禅机,非一般人能领悟。但这一段多年前的对话却被佛家作为经典记传下来。

船子的第一句便是问:“大德住什么寺?”夹山回答:“寺即不住。住即不似。”船子:“不似,似个甚么?”夹山:“不是目前法。”船子:“甚么学得来?”夹山:“非耳目之所到。”船子:“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又问:“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夹山刚要开口,被船子一浆打落水中。夹山才上船,船子又说:“道!道!”夹山准备开口答话,船子又举浆打他。夹山豁然大悟,乃点头三下。船子接着说:“丝悬渌水,浮定有无之意。”夹山答:“语带玄而无路,舌头谈而不谈。”船子叹道:“钓尽江波,金鳞始遇。”夹山乃掩耳,船子道:“如是,如是。”于是嘱咐他:“汝向去直须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吾三十年在药山,只明断斯事。汝今既得,他后莫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里头边,觅一个半个接续,无令断绝。”

夹山禅师听了,于是辞行,上路时却忍不住频频回顾。船子和尚看在眼里,知道他心中尚有一丝疑问,不敢完全承当,于是便大声喊道:“阇黎”!夹山禅师一听,便回首。只见船子和尚竖起桨来,说道:“汝将谓别有(你认为还有别的什么妙法,不肯死心承当)!”说完便将船覆过来,没水而逝,以绝其疑虑。


  船子和尚入寂后,夹山禅师恭禀遗命,遁世忘机,随宜施化。住山不久,即学者交凑,所隐之处,旋即变成了一大丛林。夹山禅师圆寂于唐中和()元年。临行前,师召主事曰:“吾与众僧话道累岁,佛法深旨,各应自知。吾今幻质,时尽即去。汝等善保护,如吾在日。勿得雷同世人,辄生惆怅。”言讫,奄然而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船子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