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最简洁明了的定义可以说成是一个已经流传了千年的「海神信仰文化」体系,并且在今天的现代社会中仍然有无法磨灭的身影。
任历史的时间线和剧情如何变迁,在地域文化和地域集体意识中,「妈祖」的流行性和影响力都很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并且逐渐变成了某种精神的寄托,也成为了聚合不同地区信众的粘合剂。
越是在沿海的地区,越容易看见「妈祖庙」的建筑和妈祖文化的信众,越是在一些和海洋有关的职业人群中,越容易发现和「妈祖」有关的信仰习惯。
因为妈祖的发源地就是在海边,而和妈祖显灵有关的传说故事,都是和海难、海事和海洋有关。
真正深入妈祖的传说,或者是展开妈祖的故事来看,就会发现在妈祖的故事中,还有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蕴。
历史上「妈祖」的故事,也是真的有迹可循,并且得到了不同朝代的官方认证。
说起妈祖的故事,要从「林默」这个名字说起。通常大家在听到「林默」这个名字的时候是比较陌生的,不知道这到底是谁。而「林默」这个名字,就是妈祖在「羽化登仙」之前在人间的名字。
曾经的她是湄洲岛(位于莆田市)一个寻常人家的小女孩(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老幺),也有相传林默出生的「林氏」家族,也是当地的望族。
但是这个小女孩在出生之后,就展现了一些异于常人的地方,让这个名字从此之后都不再普通和平凡。
历史上的奇人一般都有一个更加出奇的出生传说,林默的传奇出生故事就和这个「默」字有关。
之所以为「默」,就是相传在她出生到满月之间,从来都没有哭过,并且在林默成长的过程中,是聪慧的,但却沉默不多言(这也和当今社会的一些天才有共通之处)。
除了「林默」这个名字之外,一些文献记录中也会有「默娘」出现,而「娘」是旧时对于单名女子的称呼,因此在提及「默娘」的时候,也是在指代「林默」。
据记载,林默出生于建隆元年(年)的农历3月23日,羽化登仙的日期在(年)的农历9月9日(农历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9」被认为是「阳数」,因此农历的9月9日就是两个「阳数」的重叠,是一个被认为是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在登仙之时的林默只有27岁,是终身未婚的状态。「羽化登仙」在神话故事中经常出现,听起来并不陌生,也是因为苏轼在自己的《赤壁赋》中就留有名句:「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在古代形容的是人得道之后而飞升成仙,也比喻人远离尘嚣,洒脱如临仙境。
「妈祖」羽化而登仙的传说,可以理解为一种「非正常」和「非正式」的死亡,是摆脱了自己的物质肉体,而变成了更高意识的神灵存在,这种羽化而登仙,多少也能让人联想到佛教中和「虹化」有关的记载(高僧圆寂时殊胜而稀少罕见的现象,肉身化成一道彩虹而去)。
在民间传说的妈祖故事中(民间的故事可信度请每个人自行判断,此处对于真假不作评判),林默在童年时期就有「预测天气」的异能,因为出生在海边,她就用自己的一些通灵能力,帮助那些出海的「渔人们」抵御海上的风浪,也常于海难时「出海救人」,只是这个出海并不是透过物质身体,而是透过灵*的出窍显化神通(神仙技能,可以参考西游记)。
在登仙之后的林默,还是继续在海难中显灵,甚至是在多次的危难情景中有求必应,因此让当地人觉得颇为灵验,逐渐供奉为「妈祖」,直到后来声名远播,成为了一种具有大爱无我和济世精神的文化符号。
林默的出生地和最后的登仙地,都在今天的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上(距离大陆位置大约3公里),是莆田的第二大岛,面积在14平方公里左右(上海*浦区的面积大概在20平方公里左右,湄洲岛的面积比*浦区还要再小一点),岛上人口在4万人左右。湄洲岛是国家4A级的旅游风景区,并且主要以「妈祖文化巡礼」作为观光的重点。
在今天的湄洲岛上有「湄洲妈祖祖庙」(因为位于妈祖的发源地,因此湄洲妈祖祖庙在所有的妈祖庙之中有着特殊地位),原名为「神女祠」,这里也成为了最吸引台胞的地区之一,在往年(新冠疫情之前的数据),每年来湄洲妈祖祖庙谒祖进香的台胞超过30万人次。
在湄洲岛东环路南海岸上,有一个「妈祖影视城」,也是电视剧「妈祖」的主要拍摄地。
因此在后世流传的和「妈祖」有关的故事中,妈祖主要显灵的地方主要是在海上,尤其是在海上有大风大浪有危难的时刻。
在今天妈祖的地理文化半径中,主要流行的地区,也是集中在中国东南的沿海地区。不过在日本本岛、日本琉球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区域(主要是华人文化区)中,也常见妈祖文化的身影,比如:横滨妈祖庙,那霸天妃宫,旧金山的美国城也有一个「美国妈祖庙」,是台湾北港朝天宫的「分灵」,而在纽约州有「美国妈祖基金会」,是莆田湄洲岛妈祖祖庙「分灵」而来的。
而「妈祖」这个名称,是后人对于「林默」在登仙之后的一种神格化的尊称,以示尊敬和认同。「妈祖」词语的本意,是兴化人(「兴化」是莆田的旧称)对于女性祖先的尊称。
称「林默」为「妈祖」,一方面可能是真的在受到了「林默」神迹显灵之后的心灵感召,表示出一种对于神性的尊敬之意,另一方面也是将「林默」神仙化和祖先化之后的表现,当认为是「先祖」的时候,其实就带着一种灵*层面的臣服了,而妈祖的信众之所以能够有一种凝聚性,就是因为在信仰妈祖的时候,好像也就拥有了一位共同的祖先。
由此可见,「妈祖」在一个地域的文化中是有着非常高的地位的,其代表的文化符号已经超越了一些个体化的神话故事,而变成了一种精神信仰的传承和精神文化的认同,对于一些忠实的妈祖信徒,这个共同的信仰就像是有了一位共同的祖先,就像是有了一个灵*的根源,有了一个精神的归属和扎根之处。
「妈祖」历史文献中的分析记录现存最早的和「妈祖」有关的文献(在最早的文献信息中,人为加工和神化的部分就越会少,可取和可信的程度也会「相对」较高),是南宋时期廖鹏飞在年所写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这里的「顺济庙」,就是妈祖祖庙):
“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
年,距离「妈祖」相传的登仙时间,也已经过去了年。
江湖上只剩下了林默的传说,在世人的眼中和口口相传的故事中,林默是一个「通天神女」(有「通灵显灵」的能力,也确实是一位女性),也确实是湄洲岛人(「屿」就是「岛」的意思)。
在最开始的时候,林默主要做一些和「巫祝」有关的事情(古代称「事*神者」为「巫」,「祭主赞词者」为「祝」,后来形容能够指掌占卜和祭祀的人),这里可以看到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林默的「通灵」和「占卜预测」的能力得到了确定和认可(有超出凡人的部分),并且这些能力更有可能是她天生就自带的,而非后天的拜师学艺。她能够预知人的祸福,因此能够最大可能地在海难中帮助一些出海之人度过一些危难。
在廖鹏飞的这篇文献中还记载着一个和妈祖显灵有关的故事:
"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道东海。值风浪震荡,舳舻相冲者八,而覆溺者七。独公所乘舟,有女神登樯竿为旋舞状,俄获安济……”
「给事中」是古代的一个官名(始于秦时,在一些官职的背后加上「给事中」的头衔之后,就可以出入宫禁,常侍皇帝左右),路允迪是一个人名,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官至「给事中」。
在路允迪出使高丽的途中(高丽,也就是朝鲜半岛的古代王朝),经过东海海域的时候,遇到海上风浪震荡,「舳舻zhúlú」是船的船头和船尾,其中舳是船尾,而舻是船头,在这里「舳舻相冲」描绘的是在海上风浪时发生的船体追尾现象,而覆溺者七,也就是有的船遇到大浪翻船了,但是路允迪所乘的这个船,像是有神女扶竿一般,安然无恙。
船员就说,这是神女显灵了,于是在路允迪出使归国之后上奏朝廷,于是有了在宣和5年(年)宋徽宗赐予妈祖庙庙额「顺济」的缘起。
在南宋李俊甫的《莆阳比事》(「莆阳」是「莆田」的别称之一,「比事」是排比史实,既然是「排比史实」,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中,是这样记录的:
"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灵异,能言人休咎,死,庙食焉。"
在短短的几句话中,其实也可以得到确认的信息,就是林默的这种灵异能力,是生而就有的,并且可能是在很少的时候(童年时期)就有展现的,「休咎」的意思就是祸福、吉凶和善恶,也就是说林默有一些预测未来,预测他人祸福吉凶的能力。「庙食」,就是说在她死后,在庙中被人奉祀。
其实这个故事就变得很有意思了,在死后就被人立庙奉祀,这不是一间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呢?
因为首先,林默在登仙的时候只有27岁(虚岁28),这是一个还算是年轻的年纪,其次,林默是一个女性(在这个年纪之下还是一个年轻女性),这是一种「女性崇拜」,并且还是一个「年轻女性」的崇拜。
并且这是在死后就去做的事情,这让这个故事变得有趣起来,因为在古代的社会非常重视年龄的「长幼有序」(十分看重年龄的排序,年纪大的人会受到更多的尊敬,年纪大的人,越会有被尊敬的趋向),同时也是「男尊女卑」的(男性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而「林默娘」的妈祖信仰,是一个「年轻女性」的「女性崇拜」信仰文化,并且在死后不久就在当地建庙供奉,这让妈祖的故事变得在一种「不可能」中,反而变得「有可能」起来了。
因为如果确无其人,为什么要在那样一个封建意识体系下,去崇拜一个女性呢?而且是崇拜一个终生「未婚未育」的年轻女性呢?难道是在宋代的女权主义兴起吗?
这就留给各位看官各抒己见,见仁见智了。
在之后的历代文献中,也有关于神女林默的文字记载,只是在之后的妈祖故事中,有了时间的隔断,也会有了民间故事过多的渲染,甚至是过度神化。
在清代的《长乐县志》中(长乐,古代的福州府长乐县,今天的福州市长乐区)有记载:
"航海遇风祷之,累著灵验"
这样的记载让妈祖故事中的一些信息得到了确认,也变得更有意思。也是为「妈祖」为什么能够流传这么久做出了解释,因为妈祖在之后也不断地在海上显灵,似乎是经常「有求必应」,于是收获了大量的信众。
「妈祖」别称五花八门文化的历史演绎在香港地铁(MTR)港岛线上的其中一站,就叫做「天后站」。
这一站也因为Twins的歌曲「下一站天后」而变得比较出名(到天后,当然最好)。
在天后车站位置邻近的「天后庙道10号」上,就真的有一个天后庙,位于铜锣湾的这个天后庙,又称为「灯笼洲天后古庙」,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之一。
一般路过这一站的游客,大部分人都先想到的是明星一般星光璀璨的「天后」,再想到的就是Twins的歌曲「下一站天后」,但是也会有一些真正深入了解和思考的人会意识到:原来这里的天后就是赫赫有名的「妈祖」,也有不少人会在这里下车,到妈祖庙看看,只不过在香港,妈祖都被称为「天后」,所有的妈祖庙,都是「天后宫」。
在世界各地的「妈祖庙」有很多种不同的名字,「天后宫」(主要是广东等地的用法),也有一些地方叫做「天妃宫」,「妈阁庙」(澳门),连日本都有「天妃神社」。
而「妈祖庙」五花八门的别称,来源于「妈祖」这个名称也在不断的演化中,从宋代开始,直到清代,都被不同的皇帝给予了不同的封号。
妈祖的第一次官方认证,就是从宋徽宗开始的(宋徽宗赵佶jí,就是那位自创了「瘦金书」字体的皇帝,比起皇帝的身份,他更像是一个艺术家)。在宣和5年(年),宋徽宗赐予妈祖庙庙额「顺济」(「庙额」就是庙宇的匾额,赐予庙额多有挂牌的味道)。而「顺济」二字中的「顺」,给人一种顺利、顺风顺水的感觉,预祝海上出行、出入平安,而「济」展现的是肯定妈祖在显灵之时对于人所给予的帮助。
之后妈祖的封号从「夫人」(宋高宗年:崇福夫人)、
到「妃」(年:灵惠妃)、
再到「天妃」(忽必烈年:护国明著天妃)、
到「圣妃」(朱元璋年: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
和「天后」(康熙年: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
其中宋高宗就给予了妈祖封号3次,分别是:「崇福夫人」(绍兴二十五年年)、「灵惠夫人」(绍兴二十六年年)、「灵惠昭应夫人」(绍兴三十年年),怎么看宋高宗都像是妈祖的迷弟之一了(宋高宗赵构就是处死岳飞的皇帝,也是「南宋」的第一代皇帝)。
在古代的「夫人」并不代表着「老婆」和「自己的女人」之类的含义,在古代有身份地位(贵族)之类的女性才会有机会被称为「夫人」。在曾经「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之中,「妈祖」作为一个「女性角色」而受到尊崇,可以其在历史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给予「妈祖」的这些封号也越来越长,最后一个官方封号来自于咸丰帝(年),被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
在今天看起来已经有一点过长了,不过一眼看过去,都是在称赞和憧憬的好词。
「妈祖」的地域传播各有风采地理的文化变迁/福建妈祖巡游/
莆田是妈祖的发源地,因此也是妈祖信仰最盛的地区之一,仅仅只是莆田一个地区,就有不下百座的妈祖庙。
但是不少的庙宇曾经被严重毁坏,位于泉州的「泉州天后宫」因为曾经被当作工厂来使用,而避免了一些毁坏,成为了现存海内外同类建筑中礼制规格最高的、现存保存较好的宋代构建、明清目构的妈祖庙类建筑物。
/广东妈祖巡游/
广东省内规模最大的天后宫是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大角山东南的「南沙天后宫」,始建于明代。
/江苏妈祖巡游/
在南京市狮子山麓、长江之滨,就是「南京天妃宫」,始建于明朝永乐5年,相传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海上有遇险,得到了妈祖的相助,于是在归来之后上报永乐帝(朱棣)后修建。
在「太仓浏河天妃宫」(又名「天妃灵慈宫」,俗称「娘娘庙」)内有立碑《通番事迹碑》中有记载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苏州昆山市的「慧聚寺天后宫」是由当地的台商捐款而建立的,这里的妈祖「分香」自台湾最古老的妈祖庙之一的「鹿港天后宫」(「分香」是指在某处取得香火之后,拿到另一处回去供奉的行为,而分灵的神像就需要在每逢一段时间,就要回到「原寺庙」,也就是「祖庙」去参加祭奠,来维持和增添神明的法力)。
在「鹿港天后宫」中被遵奉的湄洲岛天上圣母,被认为是在明末清初,由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将*奉请而来的,因此被认为是有悠久的历史,也有纯正的历史渊源,位于台湾彰化县鹿港镇。
因此在昆山的这个「慧聚寺天后宫」也有更多的闽南和台湾风格,是依照「鹿港天后宫」的型式而建的,
/天津妈祖巡游/
天津天后宫,也叫做「天津娘娘宫」,是中国最北的妈祖庙,在旧时,这里的妈祖承担起来了一些「送子娘娘」的角色,吸引很多「新婚者」前往,该建筑现在也是天津民俗博物馆。
/山东妈祖巡游/
位于山东省长岛县的庙岛,是中国北方建筑最早、影响最大的妈祖庙,因为当时经过此地(沙门岛)的漕运水手多为福建人,因此就在岛上立妈祖祠供养,逐渐形成一种风俗。
在青岛市区,有始建于明代的「天妃宫」,在这里会举办天后宫庙会,俗称「青岛大庙庙会」。
/澳门妈祖巡游/
(图片来自于微博水印出处)
澳门和「妈阁」有关的故事是更出名。
因为曾经的一个误会,就让16世纪登陆澳门的葡萄牙人,以为这里叫做「妈阁」「葡文Macau」,其实是在他们登陆地附近就有一个「妈阁庙」,而当地人的「妈阁」、「妈阁」,让他们误以为这里叫做「妈阁」,足见信仰的深厚。澳门的「妈祖阁」是一个著名的观光景点,也是澳门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
/香港妈祖巡游/
在香港,很少用到「妈祖」这个名称,而是都会用「天后」。而佛堂门天后古庙的历史最为悠久,位于新界西贡清水湾半岛以南,是香港最著名,也是最古老的天后庙。
/台湾妈祖巡游/
「妈祖」是台湾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仅台湾,就有大小妈祖庙座。台湾的各地妈祖庙,从湄洲「分香者」称为「湄洲妈」。
从同安(位于厦门的一个市辖区,别称为「银同」)「分香者」称为「银同妈」。
从安溪(安溪县,属于泉州市)「分香者」称为「清溪妈」。
从泉州三邑(指晋江、南安、惠安三县,今大多位于泉州市境内)「分香者」称为「温陵妈」。
从漳州漳浦县「分香者」称为「乌石妈」。
也有把来自莆田的「分香者」称为大妈,来自仙游(仙游县,著名的侨乡)的「分香者」称为二妈,来自惠安(泉州三邑)的「分香者」称为三妈。
/澎湖妈祖巡游/
位于澎湖县马公市的「澎湖天后宫」是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庙宇(年),当地人俗称「妈祖宫」。
/金门妈祖巡游/
金门料罗湾的海滨处,建有「金门妈祖公园」,恭设了由「湄洲妈祖祖庙」所捐赠的公分(公分就是厘米)的妈祖圣相。
/马祖列岛妈祖巡游/
马祖列岛的名称,就是从「妈祖」而来的。
/日本妈祖巡游/
妈祖信仰在江户时代(年-年)之前就已经传入了日本,在今天的东京都、茨城县、长崎县、青森县和横滨等地均有妈祖庙,一些妈祖庙的文化,也和日本传统神道结合,最后演化出来了「天妃神社」,以及日本神道仪式的「天妃祭」。
/琉球妈祖巡游/
在琉球国的时代,闽人三十六姓(是明朝时期迁居琉球的福建人的总称,多来自福州和漳州两地,在明朝移民到达琉球之后,在那霸港附近的岛上建立了久米村),为当地带去了妈祖信仰,比较著名的妈祖庙有「那霸天妃宫」。
/越南妈祖巡游/
胡志明市有「穗城会馆」(天后宫)、「三山会馆」(天后宫)和「海南会馆」(天后宫)等。
/新加坡妈祖巡游/
位于新加坡的妈祖庙「天福宫」,兴建于道光20年(年),由福建移民所建立,是新加坡地区最古老的道教庙宇。
/美国妈祖巡游/
美国妈祖庙位于旧金山中国城,这里的妈祖为台湾北港朝天宫的「分灵」(即「分香」),台湾北港朝天宫,位于台湾云林县北港镇。
美国妈祖基金会位于纽约法拉盛中国城,建立与年,为莆田妈祖祖庙的「分灵」。
/加拿大妈祖巡游/
位于多伦多市的「中华湄洲妈祖庙」是湄洲妈祖祖庙的「分灵」,于是年7月15日举行了安座典礼。
由此可见,在今天妈祖文化的足迹已经不仅仅只限于福建、广东等地,跟随着「妈祖」巡游,其实也是「闽地文化」的传播史,福建人走到哪里,就将「妈祖」带到了哪里。
「妈祖」现代大甲妈祖绕境妈祖也要过生日「大甲镇澜宫」(位于台中市的大甲区,「镇澜」取自天后能镇海安澜之意)中的「大甲妈祖」。
在每年妈祖诞辰(农历3月23日)之前都要举办大甲妈祖绕境活动(也叫做「三月疯妈祖」,这基本上是的台湾民间信仰中,最受瞩目的民间盛世),让信众步行在妈祖神轿背后,从大甲一直走到往南一直走到新港。
该活动的参与者动辄就会有百万多人,人群在队伍中跟随的长度会有数十公里,在早前那些年,也多了很多的观光客和看热闹的人,当妈祖绕境队伍到来的时候,道路两边的居民都会提供食物(免费食物,甚至也会有免费的借宿)。因此在妈祖绕境的过程中,都不会缺少食物,反而是走到哪里就吃到哪里,热闹非凡(这个场景在《这就是台湾,这才是台湾》一书中有详细的描写,非常震撼,可以在「喜马拉雅」中搜索这就是台湾,这才是台湾收听由「林子木」演播的有声书。
妈祖绕境的时间在每年是不确定的,但会在每年的元宵节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五下午6时掷杯宣布。
绕境总共需要用时「9天8夜」,徒步至南部的「新港奉天宫」之后再折返形成一个「折回」的路径。
绕境队伍横跨台湾中部沿海四县市(台中市、彰化市、云林县、嘉义县),跋涉公里路,经过一百多座妈祖庙宇。
原来的「大甲妈祖绕境巡游」是往「北港朝天宫」(位于云林县北港镇)进香,在年的时候这两个妈祖庙产生了摩擦,于是改到了前往「新港奉天宫」(位*义县新港乡)进香绕境巡游。
相比北港,前往新港的路程更远,人数却更多(在新冠之前,每年的流动程度和参与程度都是有增无减)。
除了「大甲妈祖」每年在诞辰之前的台湾本土的绕境之外,「大甲镇澜宫」每5年会举办一次「大甲妈祖回娘家」的活动,前往湄洲妈祖祖庙谒祖进香,而湄洲祖庙会以盛大的队伍迎接。
在哔哩哔哩上,有一些记录妈祖绕境的视频,场景中热闹非凡,的确是堪比过年,这里有一个任贤齐的纪录片可以供大家参考,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通过视频来观摩一些其壮观的程度,的确不是普通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