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莲诗赏析远公讲经台
TUhjnbcbe - 2021/8/10 5:30:00

此诗作者乃明朝王守仁(-年),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事家。

他出身贵族家庭,其父王华乃成化十七年(年)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据说,其母怀他超过十个月才分娩,诞生之前,祖母夜梦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信此瑞相,觉孙不凡,遂取名“云”,居住地取名“瑞云楼”。

王守仁学语甚迟,据传五岁仍不会说话,但能默记祖父所读之书。一日,高僧过其家,摩其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遂改其名为“守仁”,此后即开口说话。

王守仁生于书香门第,从小拥有优越的学习环境,复加禀赋超群,志存高远,与老师讨论天下最要紧的事时,他说:“科举并非天下第一等事,最要紧的事是读书做圣贤。”他刻苦攻读,志取功名,造福苍生,但几次不第,父亲怕他伤神,劝慰他下次一考即中。然而,他却笑言:“别人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而懊恼为耻。”后于弘治十二年(年)考取进士,朝廷授其兵部主事。

此后仕途跌宕,人生沉浮,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诬陷,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龙场驿站驿丞。在此期间,他领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并写下“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修文阳明洞,王阳明悟道之地

刘瑾被除后,再次得到朝廷重用。一生功绩显赫于世,平定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平定洪都(今南昌)宁王朱宸濠之乱,平定广西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及断藤峡盗贼,深受朝廷赏识与百姓爱戴,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候;死后谥文成,后人称为王文成公,万历年间享祀孔庙。

阳明“心学”继承佛道儒之精华,其精髓是“心外无物”“心即理”“知行合一”及“致良知”等,从中可见深厚的佛学印记。王阳明一生致力于恢复圣学,创建书院,授徒讲学,弟子芸芸,勋业卓著。其《传习录》《大学问》等作品,由中国传至日本及东南亚,影响后世深远。

此诗乃王守仁于明朝正德十六年(年)游历庐山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慧远大师的追慕与景仰,东林寺曾是东晋南方佛教文化中心,法运是何等兴盛,而目下却是一片凄凉景象,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不禁慨叹世事无常,遂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远公说法有高台,

一朵青莲云外开。

慧远大师乃东林寺开山宗主,也是震旦净土宗初祖,当年率众在般若云台建斋立誓,启建莲社,精修念佛三昧,共期西方净土,一百二十三人均得往生,其中声誉最著者为“十八高贤”。

慧远大师学识宏博,德业隆盛,冠绝当代,泽被后世,是以作者起笔即感怀远公,以富有想象力的笔触赞叹其当年讲法时的盛况,亦隐喻了往昔的隆盛法运——道高德盛的远公端坐在高座上,宣说无上妙法,弟子围绕凝神聆听;远处望去,犹如一朵青莲华绽放于云端。

大师乃东晋时代人,俗姓贾,生于山西雁门楼烦(今山西代县),世代书香之家。从小天资敏慧,对儒学及老庄浸淫甚深,十三岁随舅父游学许昌、洛阳等地。

二十一岁时,偕同胞弟慧持赴太行山聆听道安法师讲《般若经》,悟彻真谛,遂感叹道:“儒道九流,皆如糠秕。”于是发心出家,随道安法师修行,终成万古人天之师。

公元年,道安法师被前秦苻坚所执,请其往长安大弘法化,其徒众星散各地说法布教。远公率弟子十数人,计划去广东罗浮山,路经浔阳(今九江),见庐山清净,足可栖身办道,便驻锡庐山龙泉精舍。

当时刺史桓伊在远公道友慧永法师的倡议下,发心建造东林寺。建成以后,各界名士仰慕远公德望,舍弃俗事,奔赴东林跟随远公修行。就此结成一百二十三人的白莲社,信愿念佛求生极乐。史料记载,莲社所有人均有往生瑞相。

《十八高贤图》

岁月变迁,东林寺经过数百年的兴盛,唐武宗在位时,因其崇道排佛,敕令尽毁全国寺院,东林寺亦惨遭厄运,破坏不堪。唐宣宗继位后,敕令复兴佛寺,东林寺又粲然于世。南宋年间,被李成、何世清二盗占为贼巢,致使莲风无影。元朝延祐七年,寺宇又遭焚毁。

台上久无狮子吼,

野狐时复听经来。

“狮子吼”,原指狮子的吼声能慑服群兽,借喻佛陀说法具有震慑一切外道的威神力;“野狐”的典故出自《景德传灯录》,指迦叶佛世有一人,因下错一转语,堕为五百世野狐身,后遇百丈禅师才得以解脱,此处指知见邪僻之人。

大概王守仁游历东林寺时,昔日的莲宗发源地已是一片衰败景象,殿宇残缺,法运凋零,邪说竞兴。住持的三二僧人也无甚学识,不能阐扬大法,于是发出了“台上久无狮子吼,野狐时复听经来”的感叹。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般若台畔草木丛生,野狐不时返顾,意喻东林寺很久没有像远祖那样道德学问俱佳的高僧宣说佛法了,但那些知见邪僻的愚昧众生还是会时不时来到这里,希望能聆听正法的教化,以期解脱轮回。

法不孤起,仗缘而生。时至万历四十年(年),僧海贤游历庐山,甚爱东林幽胜,遂发愿复兴,延请寂光律师入住,大弘律学,一时归者云集,盛极一时。崇祯初年,僧寂融继承海贤遗志兴建东林神运殿,于年喜遇九江关榷使祁逢吉捐俸倡建寺院,不出数月大殿告成,并建弥陀胜刹,蔚为壮观。

清朝咸丰年间,寺宇又在太平天国与清*的交战中毁坏;之后僧俗二众发愿重建寺院,但由于各种因素而收效甚微。后来又被日本侵华毁寺。抗战胜利,有赖妙理法师护持之力,顺利重修“祖师墓塔”。

在法运方面,自光绪以降,僧侣仍延承旧制,以东林寺为子孙庙,非十方丛林,不愿更改,净宗第一祖庭暗淡无光。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宗教*策后,随着果一上人住持东林,开山接众,办学安僧,祖庭逐渐呈现中兴气象。果公圆寂后,传印长老赓续遗愿,带领东林僧团砥砺前行。大安法师代任住持,说法利生,兴建大佛,昔日净宗第一祖庭再展新姿,重振辉煌气象。

自远公大师创立东林寺以来,一直以“持戒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之平实家风而闻名寰宇,为四海尊崇的净宗祖庭,亦显阿弥陀佛普度众生之大悲愿心。

今日之东林,承虎溪遗韵,延莲宗法脉,昔日远公结社之盛况复现于阎浮提。诗人笔下的“野狐”,自此听闻正法,亲炙弥陀,遂得解脱无量劫来的生死轮回之苦。

本文选自《慈护》杂志年第三期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庐山东林寺《慈护》杂志征稿启事

投稿邮箱:donglinsijty

.
1
查看完整版本: 莲诗赏析远公讲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