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如如实相印,法法显其真弘一法师李叔同篆刻
TUhjnbcbe - 2021/8/1 0:18:00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较好 http://m.39.net/pf/a_4781955.html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清光绪六年(年)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年圆寂于泉州。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他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是中国近现代“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以下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和分析李叔同的篆刻艺术,从一个侧面了解李叔同对中国文化艺术的贡献。

一、李叔同的篆刻经历

李叔同的篆刻经历可概分三期。

第一期:从13岁()学印起至26岁离开上海。这十三年是深入学习传统、奠定篆刻基础的时期,也是他在篆刻方面进行大量创作的时期。李叔同尝拜师天津名士唐静岩学习篆刻,规秦抚汉。其后,尤于浙派最为倾心。他在这一时期的篆刻,平实、朴茂、大方,有很深的古玺汉印功底。《意园印谱》中有“平都亭侯”、“司隶校尉”、“魏率善羌佰长”等白文印拓,就是李叔同少年时代对汉印的痴迷及其所下功夫的代表。

第二期:31岁()从日本回国后,到杭州、南京任教至年出家。这八年间,加入西泠印社,组织乐石社,组织开展印学研究和中日文化交流活动。这一阶段是李叔同篆刻的创新成熟期,作品更多地受到浙派的影响,但去掉了一些猛力,但又保持住了雄深雅健的大气之风,以白文印“文涛长寿”为代表。

第三期:年出家后,到年圆寂前,这二十四年间,由发愿学佛,以“华严为境,戒律为行,净土为果”的佛学思想为指导,篆刻重禅意,以刻赠夏丏尊的一批印和厦门了智和尚的“看松月到衣”为代表。这一时期,李叔同认为生命的艺术“要透过佛法去实践,去完成”,篆刻亦如此。他在书法中体现出的淡泊之气、中正之气、圆融之气,都在这一时期的篆刻作品中有所体现。这是李叔同作为印人的大致历程。

二、李叔同的篆刻艺术活动

(一)出版印谱5种1、《袭红轩印谱》,收印方,线装本。2、《意园印谱》2册,收印97方,线装本。意园为李叔同少年时家宅内花园之名称。3、《李庐印谱》,为李叔同20岁时辑。原谱无觅。只有自叙如下:“自兽蹄鸟迹,权与六书。抚印一体,实祖缪篆。信缩戈戟,屈蟠龙□。范铜铸金,大体斯得,初无所谓奏刀法也。赵宋而后,兹事遂盛。晁王颜姜,谱派灼著。新理泉达,眇法葩呈。韵古体超,一空凡障,道乃烈矣。清代金石诸家,□辑探讨,突驾前贤;旁及篆刻,遂可法尚。丁*唱始,奚蒋继声,异*特起,其章章焉。盖规秦抚汉,取益临池,气采为尚,形质次之。而古法畜积,显见于挥洒,与之于刻画。殊路同归,义固然也。不僻处海隅,昧道懵学,结习所在,古欢遂多。爰取所藏名刻,略加排辑,复以手用,置诸后编,颜曰《李庐印谱》。太仓一粒,无裨学业,而苦心所注,不欲自□。海内博雅,不弃□陋,有以启之,所深幸也。”

4、《汉甘林瓦研题辞》两2卷,初冬编辑刊印。(李叔同珍藏的纪晓岚旧物)。

5、《李叔同印存》,线装本4册,现存天津博物馆。

(二)组织乐石社及出刊

年,李叔同组织成立了一个以研究印学为宗旨的乐石社,并主编《乐石》、《乐石集》和《乐石社社友小传》。乐石社为李叔同在浙江一师任教期间与同校好友夏丏尊等发起组织的一个著名的印学社团,由李叔同主编、刊印的乐石社资料被世人评价为“就民国篆刻史而言,领风气之先,也可能是我国最早的一份印社作品集与史料汇编”。遗憾的是,这些资料在国内却是难以觅得,只有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的东京美术学校)保存有当年李叔同“呈赠东京美术学校”的《乐石》8卷、《乐石集》和《乐石社社友小传》各1卷。这些资料攒集在年出版的《弘一法师李叔同篆刻作品集》中。

乐石社还培养了一大批篆刻人才,如丰子恺、潘天寿、丘志贞、李鸿梁等大师和名家。李叔同亲自传授,经常举行篆刻现场活动。年初春,春和景明,惠风和畅,浙江一师的艺术活动非常活跃。李叔同除了经常带学生赴西湖等风景区写生外,还组织乐石社社员举行春季大会,交流切磋印艺。十多位学生则为自己敬爱的老师合刻“李息翁日利长寿之印”、“李息翁常吉”印。这既是一段印林佳话,也道出学生对老师精心栽培的感激之情。潘天寿、丰子恺就在这段时间打下了篆刻基础。李叔同把篆刻成绩优秀的同学,吸纳进乐石社。此外,李叔同还在自己主编的《太平洋报》副刊和浙师校友会发行的《白阳》刊物上,选登篆刻家徐星洲、李苦李、经亨颐、夏丏尊等人的篆刻作品,以宣传和普及印学。

(三)中日印学文化交流现从东京艺术大学图书馆藏的《乐石集》来看,李叔同是年分两次寄往东京母校的。据东京美术学校《校友会月刊》第十四卷第一号中记载李叔同写给母校的信,大致情况如下:“恭祝,《乐石社》四册印集用小包裹寄赠贵库,并且往后也会继续寄赠。敬请收下,如能供同学参考,不胜荣幸,愚生现在就职于浙江省杭州第一师范学校。工作之余,组建了乐石社,从事印章的研究。”落款是年3月30日。李叔同寄赠母校的共3函10册,第一函是《乐石集》第1—4集。第二函是《乐石集》第5—8集和《乐石社社友小传一册》。第三函是《乐石社印集》1册。这里可以看出,李叔同寄赠母校的三函十册,至少是分两次寄的,第一次即年3月30日寄的,是《乐石集》第1—4集。而其他两函6册肯定是以后寄赠。只是没有史料记载。这10册封面上都有李叔同用精美的楷书写的“乐石社呈赠东京美术学校”的字样。而扉页钤盖“东京美术学院文库印”的收藏印。

(四)研讨印学历史上的西泠印社与乐石社的关系非常紧密,活动交流也非常繁多。因为地域关系,两社相近而易交流,更主要的是李叔同的桥梁作用,使西泠印社成为带领推动乐石社研究印学、提高创作水准的一个兄弟印社。李叔同既是乐石社的社长,也是西泠印社的早期社员。据《西泠印社百年史料长编》记载,他入社的年份是年(民国三年)。但从近年发现的他申请入社时所写自传《哀公传》来看,传中有“入世三十四年”一语,可知他时年34岁,应在上一年,即年(民国二年)。双重的身份使他更在印学研讨交流上有了便捷之门。西泠印社与乐石社的交流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第一,乐石社与西泠印社开展联谊活动,取得西泠印社支持,使学生拓宽视野。吴昌硕、叶铭是李叔同在同社中的两个好友。年西泠印社举办一次《金石书画展》。李叔同知道后立即给叶铭去信,提出想带乐石社的社员前往开展观摹展览活动,以扩大学生眼界,请叶铭关照免票入场,尽可能减少学生负担。李叔同认为这是风雅之事才冒昧提出的,叶铭欣然同意,大力支持,使得乐石社社员增加了与西泠印社交流的机会,学到不少好的创作经验,悟出印学真谛。

这年的重阳节,天高气爽,金桂飘香,西泠印社又迎来了一批同道好友,那就是乐石社的全体社员在此举行重阳西泠雅集。西泠应邀也派员参加,诗词唱和,咏歌翰墨,金石声声,才子擅绝,现场切磋印艺,盛况空前。散会后,李叔同的学生陈兼善余兴未除,专为老师刻了一方朱白相间的“臣息”,并在边款中记载了此次重阳活动的盛况。

第二,乐石社社员常向西泠名家讨教,互相探索印学。乐石社有许多类似史料,如李叔同的学生徐啸涛年入校后,常去西泠,与西泠诸印人朝夕研求而知印以宗汉为上。而李叔同的又一高足梅白自入乐石社后,与西泠诸印人相往来,又得西泠印社所藏自周秦至晚清诸名人印谱朝夕展读,印学益进,书画也浑雄而不失古法。事实证明,除学生常向西泠诸印人请教学习外,西泠的印人也会去学校辅导,这只是私下而非印社指派。由于西泠印社与乐石社,社与社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都是松散型的关系,所以大家都非常融洽和宽松,经常往来亲如兄弟,又毫无保留地传授印技。我认为乐石社的学生能把深奥的篆刻掌握得如此精到,其功绩是与西泠印社分不开的。

李叔同出家后法相

三、李叔同篆刻的艺术特征

李叔同在篆刻上造诣深厚。他的印风秀逸儒雅,书卷气浓郁,有“闲云幽岫,舒展绝俗”之评。下面就李叔同的篆刻艺术做一评述。

(一)李叔同篆刻风格形成的背景篆刻成为艺术发轫于宋以后文人的参与,至明代中叶文彭、何震起,流派艺术始为滥觞,发展到民国时期已是枝繁叶茂。近现代篆刻在整个篆刻艺术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我认为是堪与秦汉、明清比肩的又一个高峰。以此为界,传统意义上的篆刻进入到了一个崭新历史时期。

主要根据:1、诞生了印学社团,像西泠印社、乐石社等,篆刻由艺术家个体活动,提升为集体的、有组织的群体活动、社会活动,进而使篆刻在“文化”中的品级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2、出现了篆刻展览形式,变原来对篆刻只有印谱的把持欣赏为屏幅悬挂展示,拓展了作品空间和印人的空间,这一革新为篆刻脱离书画附属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3、篆刻家介入社会、市场的渠道更为宽泛。这一时期涌现的篆刻家有吴昌硕、邓散木、赵石、齐白石、陈巨来、韩登安、余任天等一大批开宗立派的印人,同时他们也是名人,与社会各界发生着深刻的关系。而报刊媒介的出现、印刷业的发展使篆刻的传播如虎添翼,印谱出版量急剧增加。

4、印材、印具等发展迅猛。青田、寿山等印石产量大幅度提高,刀具、印泥品种质量不断改进,为篆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5、篆刻市场空前繁荣,等等。这一切,都促成了民国这一时期篆刻艺术的发展。李叔同对书画篆刻很早就十分喜爱,十二三岁时,就开始临摹篆书字帖,于《石鼓文》尤为爱好。至17岁时,从津门唐静岩先生学书法及篆刻。唐先生写给他临习的各体篆书范本,他集为一册,付印成书,并于封面上以篆书题签云:《唐静岩司马真迹》,署款为“当湖李成蹊题”。其时为年,他的年龄17岁。当湖就是平湖的古称,可见他至23岁时,在杭参加乡试前至少6年,就已自认是平湖人。所谓“因就近应试而冒籍”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这期间,他临习了大量的古玺和汉印,对浙派篆刻,特别是西泠八家的作品尤为钟情。他曾写道:“丁*唱始,奚蒋继声,异*特起,其章章焉。”可见他对八家非常肯定。

西泠印社初创于年,但开头的10年,忙于社址的建设,故直至年才举行正式成立大会。其时李叔同正在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执教。这所学校的师生中,喜爱篆刻的人不少,校长经亨颐就是一位篆刻名家,曾自云:“吾治印第一,画第二,书与诗文又其次也。”教师中除李叔同外,还有夏丏尊也是篆刻高手。大概是受老师们的影响,学生中喜爱篆刻的人也很多,课余以刻印为乐,差不多成了风气。所以,西泠印社正式成立的消息,在这所学校里极受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如实相印,法法显其真弘一法师李叔同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