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高效抗白个性施术 http://pf.39.net/bdfyy/dbfzl/171129/5888067.html世人也提倡有松有紧、劳逸结合,如《礼记》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张,指拉紧弓弦;弛,指放松弓弦。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良方。因此,做任何事都要有一种窍诀。比如企业管理或寺院管理,管理人员如果太严格,什么都按照规矩办事,条条框框理得非常清楚,那可能太紧了,大家都呆不住,全部会跑光;如果太松了,什么规矩都没有,整个组织无头无尾,谁也不愿意呆在那里。所以,我非常佩服上师如意宝,且不论他老人家修行的松紧适度,仅仅是对学院的管理,许多方式也非常符合现代人的规律。大家以后不管在佛教道场还是世间单位,做管理人员时应该掌握分寸。如果你太凶了,别人把你看作魔王一样,也不行;如果你太软了,别人把你看作牛粪一样,根本不当个人,也不行。你要管理的话,则应像《君规教言论》所讲的那样,有忿怒的一面,也要有寂静的一面,不管你内心的境界如何,行为上有了这样的调整,做任何事情都很方便。修行的时候也是同样,不能太松了,否则,整天吃喝玩乐、迷迷糊糊,非常可怜;也不能太紧了,虽然有些人精进值得随喜,但能否长期保持也很难说。我们学院有一个男众发心人,他刚来的时候,离我院子大概五十米的地方,就开始磕长头过来,我劝他不要磕、不要磕,但他一直不听,头上流了好多血。他信誓旦旦地说:“我从今天开始依止您,您所有的弘法利生事业,我一个人全部接下来,我一定要成为您最好的弟子!”当时我看他有点过激,不太好,但后来技术还可以,就把很多工作交给他。结果不知道他是累了还是怎么了,又太放松,许多行为就不好描述了,跟以前完全截然不同。所以,一个人刚开始又哭又闹又特别精进,我也不敢全部相信,不知道他以后能不能长久,还有没有这样的精进。世间上的工作、生活,甚至是感情,其实也需要长期观察。前不久我听老乡说,去年有两户人结成亲家,最初关系特别好,本来你是你家的帐篷,我是我家的帐篷,但因为这两家太亲热了,过年期间竟把两个帐篷架在一起,然后你吃我碗里的东西,我吃你碗里的东西。没想到好景不长,几个月后,彼此之间又发生各种矛盾,最后弄得非常不愉快。不过,对于他们的结局,很多老年人早就预料到了:“他们两家今年太亲密了,明年可能有不吉祥的事发生。”实际上闻法和修行也是如此,一个人若非常极端,太放松了或太精进了,有些老修行人就知道他修行定然无法成功。玛吉拉准空行母玛吉拉准空行母也说:“不紧亦不松,彼具正见要。”玛吉拉准是藏地十分著名的空行母,她依靠显宗的般若经典开悟,之后依止帕·单巴桑吉,创立了般若法门——断法派。她所传下来的法脉,藏地各教各派都在修。她还将很多伏藏品隐藏在神山中,后由一些高僧大德取出。有关她的生卒年代,很多历史都不相同,有些说她降生于公元年,公元年圆寂,还有些说她生于年,但不管怎么样,她以悲心和空性的境界摄受了无量众生,尤其是对天龙*神,通过布施身体与空性、悲心结合起来,从而收服他们、降伏他们,是这样一位大成就者。她在给后人留下的教言中说,平时闻法或修行时,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过紧的话,容易出问题,有些闭关者修行时一直特别专注,身心都有点不健康了,出关时眼睛红红的、头发长长的,见了就害怕;过松的话,像有些人一样,放弃闭关跑到城市里去了,因果在他眼里也不存在,什么都像虚空一样,这种人现在特别多。所以说,太紧了不行,太松了也不行,不紧不松才是甚深的秘诀。萨绕哈巴尊者萨绕哈巴说过:“心如解紧缚,松之得解脱。”心里的束缚若能松开,就可以得到解脱。然而,现在有些人对解脱特别耽著——“上师您可不可以用棍棒打一打我,我很想开悟啊!我二十多年都没有学佛,今天学了佛,才发现落了这么多课,好多法都没有听,很多境界都没现前,好着急啊,我一定要马上开天眼!”自己也用头使劲撞墙,想开天眼,这是不现实的。修行需要一段时间,刚开始学佛不要过急,不管怎么样,你现在遇到佛法还是很好,可是一口不能吞下一锅饭,应该一步一步地来,这样境界才会在你相续中出现。修行应当长期不断地串习,藏地汉地的很多大德都是在十年、二十年中,常年如一日地努力,并不是在上师面前灌顶那一天非常精进,或者听一两堂课、看一两本书非常精进,这不算什么,不一定马上获得解脱,必须要有长远的打算,如此修行才能成功。总而言之,心既不能过紧而内收,也不能过松而外散,要做到不松不紧、恰到好处,诸根悠然而住。当然有些人很会放松,就像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所说,放松方面不必去劝。我跟有些道友说:“你要注意身体,不要太精进了。”“啊!上师您这方面不用劝,我放松倒没有问题。我有两个特征,一是睡觉,二是吃饭,这两者不用任何善知识来引导。”可是对个别人来说,如果心不会调整,刚开始学佛、尤其是闭关时比较着急,非要得成就不可,这个也要学、那个也要学,不学又不行,最后把身体弄垮了,心里会更着急,心里越着急,事情就越办不成。所以,大家要牢记上面的教言。恭录自《前行广释》第9课
生生世世不离师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唯愿速得金刚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