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道生长老一生的守望
TUhjnbcbe - 2021/6/28 20:48:00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58927.html

年2月2日23时10分(佛历二五六一年十二月十七日),普陀山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道生长老于普陀山普济禅寺安详示寂,世寿96岁,僧腊87年,戒腊84夏。佛教界又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远行。今天人天同泣,草木含悲,普陀山举行长老荼毗法会。

与往年相比,今年南方北方,都异常冷,本来2月4日就是立春,期盼着天气的回暖。然而,“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长老的离去,令这一份冷更是寒彻骨髓。《五灯会元》曰:“春寒料峭,冻杀年少。”人天眼灭,法幢摧折,我们后学晚辈真有顿失依怙之感,仅以此文,一申缅怀。

道生长老被誉为“普陀山之宝!僧宝中的宝中之宝!”长老于普陀山,因缘深深,生于兹,长于兹,落发于兹,养成于兹,圆寂于兹。一生系念普陀山,一生守望普陀山,做如来使,做观音使。

道生长老俗姓裘,名乾和,年6月3日(农历壬戌年五月初八)出生于浙江舟山的一个渔民家庭,是兄弟三人中最小的一位。长老的一生就像一支圆规,始终以普陀山为中心,划定活动范围。

年10月,于普陀山白象庵礼了空法师剃度出家,法名悟本,号道生。白象庵,位于普陀山西天渡口往上,“心”字石侧路东,文殊岩下。据《普陀山志》记载,白象庵为明僧普耀同徒通因创建。民国十年()德莲募建山门及厢房。年1月17日普陀山佛教协会刚刚举行了白象庵重建上梁法会,长老还亲自出席法会现场。而如今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年2月,就读于普陀山化雨小学,太虚大师曾于年秋在此小学出任教员。

年5月,于普陀山法雨寺受具足戒。

年,奉了空法师之命离开白象庵,到佛顶山慧济寺参学。慧济寺戒律清严,道生长老于此勤修三学,解行并进,且于梵呗、书法,皆有所得,为以后弘法利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年,前往宁波天童寺参学,此前中国佛教界领袖圆瑛大师曾于民国十九年至二十五年(-)住持天童6年,禅风激荡,名闻遐迩。

年,回普陀山法雨寺,任副寺、知客。

年,道生长老再度前往宁波天童参学,并开始了追随静权老法师听经闻法的历程。在三年多时间里,他在弘法团任维那,“复小座”多次,听讲《妙法莲华经》两次。

年,回普陀山普济寺任知客。

年,再次前往宁波天童寺参学。

年,入住浙江慈溪五磊寺,任知客等职。年春,金仙寺住持亦幻法师,倡办律学道场,曾邀弘一法师至五磊寺主持“南山律学院”,弘一法师乃于是年五月至五磊寺,授菩萨戒,发弘律誓愿,开办律学道场。

年,前往上海,追随续可老法师继续听闻《妙法莲华经》。

年,再回五磊寺。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宗教信仰自由*策开始恢复落实,普陀山列为第一批开放寺院,妙善老和尚被请回来主持普陀山佛教恢复工作。年6月普济寺当家师福臻老和尚知道道生长老是普陀山出身,就邀请他来做寺里的维那。福臻老和尚不久因病往生,道生长老便既做维那又兼当家。当年只有20多个男女众,普陀山佛教的全面恢复就在普济寺启动。百废待兴,僧才紧缺,道生长老不辞辛苦,一人肩负维那、知客、监院数职,建寺安僧,收徒传法,创规立章,重振宗风,为普陀山佛教的复兴竭尽心力,任劳任怨。长老始终以大局为重,不图名利,先后协助妙善老和尚、戒忍大和尚、道慈大和尚等开展恢复寺院殿堂、重造金身圣像、规范佛门仪轨、开创普陀山佛学院等工作,为普陀山佛教事业的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道老所作的巨大贡献,后被推为普陀山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普陀山全山首座。

一、以《法华》为依止

道生长老的一生以“诵持《妙法莲华经》,得六根清净”为修持法门。宋代孤山智圆大师有偈曰:“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载。”佛陀住世说法四十九年,在临入灭的最后八年才讲了《法华经》和《涅槃经》,并以《法华经》作为临终遗嘱,“如来不久当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华经付嘱有在。”佛陀还苦口婆心地叮嘱说:“能于来世,读持此经,是真佛子,住淳善地”。《法华经》为何如何重要?因为这涉及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这一大因缘,就是为了让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所以才会流传着“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这样的说法。

道生长老一生受持此经,与他的参学经历有关。静权老法师曾于年受普陀山洪筏禅院圆照法师之邀请来山讲《地藏菩萨本愿经》,而此时道生长老正好在普陀山法雨寺,任副寺、知客,想必就是这样与静权老法师结了法缘。静权法师曾受谛闲长老的委托主持过宁波观宗佛学社,以讲经说法为己任,蜚声浙东。从年抗日战争爆发起,有感於日寇侵略,生灵涂炭,就至宁波、临海等地宣讲大乘教典《妙法莲华经》、《仁王护国经》等,倡导抑恶扬善,欲声声唤醒国民*,勇猛精进,做狮子吼,爱国护教。以后道生长老便开始了追随静权老法师闻听《法华经》的历程。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长老曾说:“佛自住大乘,我们也要住于大乘;发誓生生世世做和尚,发菩提心度众生。后来在上海,又听续可老法师讲了三个月的《法华经》。从此每天都要读诵《法华经》,法喜充满,禅悦为食,这部大经真的让我受用无穷。”如此殊胜因缘,成就了长老一生的法身慧命。

二、学佛是为度众生

道生长老常对人说:学佛是奉献担当,不是祈求索取。信观音、学观音,更要做观音。而不能仅仅是求观音,只求不学是错的。大家拜菩萨是对的,关键是要学菩萨,比如拜观世音菩萨,就要学习她慈悲为怀、救苦救难、得大自在的精神。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一个学佛人,一定要心怀度众愿,发广大菩提大愿。菩提心以出离心为基,出离心一定以菩提心为导。学佛离不开大众,“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菩萨最要感恩的是众生,正是众生的苦难成就了菩萨的慈悲,“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佛教讲佛、法、僧三宝,其实佛教最大的宝是众生,“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佛教的重点不是佛,也不是菩萨,而是众生。

三、修行就是修平等观

《妙法莲华经》中有一位常不轻菩萨,谦虚恭敬,每逢见到出家、在家修行人,不管其行为如何,都恭敬礼拜,并向他们说:“我非常尊敬你们,不敢有所轻视,为什么呢?因为你们都行菩萨道,将来都要成佛。”道生长老这样说:“我们佛教里讲,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所以我们看到一切人,比我大的是父母,比我小的是儿女,和我平辈的就是兄弟姐妹。所以我们就没有冤亲债主,对长辈我们尊敬,对平辈我们爱护,对小辈我们爱惜。这样一来,我们还有什么仇敌?观世音菩萨、常不轻菩萨等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佛教伟大,照着佛理去做的人,同样伟大。无论出家、在家,做官、经商,都是如此。”修行就是修心,不生分别,不起执著,同体大悲,平等相待。没有嗔恨,不分远近,心无挂碍,自然自在。平等饶益众生,要学佛的慈悲心,平等心,恒顺众生,对所有的众生都要一视同仁。“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做如来使,做观音使的意义,就是“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长老童贞出家,世寿96岁,僧腊就占87年,真正意义上的“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长老做了一辈子和尚,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出家人呢?道生长老很有心得,他说:“出家人要做五件事,一是唱念敲打,二是坐禅用功,三是讲经说法,四是书法文章,五是慈善事业,做好了必能增福延寿。”长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普陀山,长老是位全才的和尚,他老人家要写能写,要说能说,要做佛事能做佛事,梵呗唱念没人能比。有评论说,长老拥有“一流的僧格,一流的道行,一流的慈悲心肠,更有着一流的书法。”长老确是多才多艺,常以书法与善信广结善缘,墨宝遍布海内外。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普陀山普济禅寺方丈道慈法师曾评价长老的书法说:“长老写字不假造作,信手拈来,任运自如,力如静水深流,透着古韵禅风。长老诵经写经,得书法三昧,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生活怡然自在,健康长寿。”长老曾多次举办书法展,其书法集出版时,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传印长老题词“以和为尚,翰墨传香。”虽与长老未能有因缘亲近,但因担任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研究生导师之职,曾于年请托佛学院常务副院长会闲法师代求长老墨宝,不久蒙长老慈悲,题写“越来越好”条幅赐我,到今思来依然温馨在怀,感恩于心。

长老立志当和尚,更立志当一个好和尚。长老曾说:“出家最好,得白云自在,来去自如,无阻无碍。”并发誓生生世世做和尚,发菩提心度众生。

普陀山是长老的根,他一生守望着这里,护持着这里,他是普陀山的子孙,他是观音菩萨的孩子。长老九五寿诞时,道慈大和尚曾手书“寿”字一幅庆贺,并称赞长老是普陀山的“镇山之宝”。

长老百年人生遭受着历史的风雨,岁月的洗礼,但心安于道,矢志不逾,常年以读诵《法华经》为日课,一生以《法华经》为依止,以普陀山为依止,为法为教,不遗余力,始终相信佛力的不可思议,愿力的不可思议,既成就了自己的僧格,也成就了名山的辉煌。泰戈尔说过:“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其实,生命中比苦难更可怕的是,你辜负了所受的苦难!长老这一代人的特点就是百折不挠,初心难忘,信力挺拔,道心坚固。长老曾这样回忆当年普陀山遭受破坏情形说:“欲证如来法性,必须难忍能忍、难行能行,不是有‘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之说吗?或许这正是佛祖的考验,或许这也是普陀山日后更加兴盛的前兆。正是这种信念在复兴普陀的重重困难中,让我挺直了脊梁。”永远将太阳种在心里,长在脸上,微笑面对生活,从容面对未来。这就是一代人的担当。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虔诚祈愿长老不舍众生,乘愿再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生长老一生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