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觅苏记常州藤花旧馆东坡书院终老之所
TUhjnbcbe - 2021/6/21 19:00:00
东坡原本在宜兴买田地以做终老之所,但其以君子之度,将所买之房归还给了原房主,而后他借居到常州孙氏宅,未曾想,这里成为了他终老之地。对此,南宋施宿在其编纂的《东坡先生年谱》中简述道:六月,至常,病甚,乞致仕。表大略云:“臣素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粗了饘粥,所以崎岖万里,奔归常州,以尽余年。五月间,行至真州,瘴*大作,乘船至润,昏不知人者累日。今已至常,百病横生,全不能食者二十余日矣。自料必死,欲望朝廷哀怜,特许臣守本官致仕。”一请而获,以七月二十八日,公薨于常州城中,葬于汝州郏城县。

几年过去了,仍然在施工中

东坡在北返途中染病,一再向皇帝请求能够居住在常州,终于得到了皇帝的许可,而后他租赁在孙氏宅内。因为东坡居住在孙氏馆期间,曾在院中种植了一棵紫藤,故后世称此地为藤花旧馆。当年他借得此宅后,曾给苏辙写信说:“今已决定归常,借得一孙氏宅,极佳。”可见东坡对此房十分满意。其实东坡的确喜爱常州,宋熙宁七年,他前往苏南一带赈灾,来到常州时,前往钱府追悼钱公辅,同时他应钱世雄之请,写了篇《钱君倚哀词》,此词中有“大江之南兮,震泽之北。吾行四方而无归兮,逝将此焉止息。岂其土之不足食兮,将其人之难偶?非有食无人之为病兮,吾何适而不可?独裴回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

与车同行

君倚乃钱公辅之字,东坡的这几句哀词其实写的是自己,他说自己行四方而无可归,终将以常州为归宿。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志愿呢?东坡自称因为他眷恋于常州有很多的君子。当然东坡也认为钱以辅乃是他所认可的君子之一,因为钱公辅就是常州人,神宗时钱公辅为天章阁待制,后出知江宁府,徙扬州,改提举崇福观。东坡曾为钱公辅填过一首《西江月·送钱待制》:莫叹平原落落,且应去鲁迟迟。与君各记少年时。须信人生如寄。白发千茎相送,深杯百罚休辞。拍浮何用酒为池。我已为君德醉。

粉丝围观东坡的场景

影壁介绍牌

这首词中的“人生如寄”一句,令我感叹最深,为此我特意请朋友刻了一枚闲章,以此提醒自己人间只是暂住,没有什么永恒。而该词的最后一句则表达了东坡欣赏钱公辅之德。余外,东坡还在《跋钱君倚书遗教经》中发如下感叹之语:“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钱公虽不学书,然观其书,知其为挺然忠信礼义人也。”

文保牌

东坡再次发挥柳公权人正则笔正之意,以此来说明他观看钱公辅的这幅书法作品,就能得知书写之人最重忠信礼义。东坡在任杭州通判时,与钱公辅的儿子钱世雄为同僚,两人关系处得颇为融洽,苏轼离开杭州后,跟钱世雄多有书信往来,留存至今者达十六封之多。当年东坡被贬到惠州时,钱世雄曾派人从江南代送家书给东坡,为此,遭到过官府的追究。东坡晚年遇赦北还,他在虔州时写信给钱世雄,托钱帮助在常州寻找一处院落。东坡在给钱世雄的信中写道:某已到虔州,二月十间方离此。此行决往常州居住,不知郡中有屋可僦可典买者否?如无可居,即欲往真州、舒州皆可。如闻常之东门外,有裴氏宅出卖(虔士霍子侔大夫言),告公令一干事人与问当,若果可居,为问其直几何,度力所及,即径往议之。俟至金陵,别遣人咨禀也。若遂此事,与公杖屦往来,乐此余年,践《哀词》中始愿也。

终于开了门

纪念馆平面图

东坡托钱世雄帮助找可租可买之房,虽然他也提到可在真州、舒州一带寻找,但常州却为首选。他甚至点明听闻到常州东门外有裴氏宅出卖,希望钱帮着打听细节,东坡甚至说如果能拿下此宅,今后则方便与钱相互往来,这也实现了他给钱世雄之父钱公辅的《哀词》中许诺要住在常州的愿望。东坡的船驶到九江时,钱世雄派人给东坡送信,并送上两首迎候诗,东坡看后颇为感动,随即撰写了十一首诗送给钱世雄,并约起在镇江金山见面。东坡所乘之船到达金陵时,他接到了钱世雄的信,钱世雄果然不负朋友之托,他在常州城内找到一处孙氏宅,而后写信告诉给东坡,东坡在回信中表达了谢意:示谕孙君宅子,甚感其厚意,且为多谢上元令侄,行见之矣。王、范二君处,皆当力言也。刘道人若能同济明来会,深所望。未敢奉书,且为致此意。裴家宅子果如何?

东坡像

五月底,东坡到达金山与钱世雄等人在金山相聚,后来东坡的船进入常州境时,钱世雄赶到奔牛去迎接,东坡见到钱世雄时,把自己在海南完成的《易传》《书传》《论语说》三部重要著作托付给钱世雄,他嘱托钱称此手稿暂不要示人,等三十年后再拿出来,人们将会懂得这些书的价值。以上这些都说明了钱世雄乃是东坡晚年在常州交往最密切之人,也是他最信任的朋友。钱世雄帮助东坡赁得了孙氏馆,使得东坡终于有了安稳的住所,但因其途中中暑而时常发烧,钱世雄特意派人送去蒸了的和钦子,为此,东坡写信答谢钱。

归里园

某一夜发热不可言,齿间出血如蚯蚓者无数,迨晓乃止,困惫之甚。细察疾状,专是热*,根源不浅,当专用清凉药。已令用人参、茯苓、麦门冬三味煮浓汁,渴即少啜之,余药皆罢也。庄生云在宥天下,未闻治天下也,如此而不愈,则天也,非吾过矣。杨评事谩与一来亦佳,到此,诸亲知所饷无一留者,独拜蒸作之馈,切望止此而已。东坡向钱世雄详细报告自己的身体状况,看来他的病情很重,东坡自我诊断是热*,他只服用人参、茯苓、麦冬三味药,其他的药都停了。东坡达观地说,如果此次不能痊愈,这也是天意,并非自己有什么过错。东城虽然经济拮据,然他也不受他人的馈赠,但他却收下了钱世雄所蒸之物,东坡说,只此破例一次。亦可见东坡为人是何等之洁身自好。

茂盛的紫藤

根据现代学者统计,东坡曾十一次到过常州,由此也可窥得他与常州之缘。《履斋示儿编》中载:“东坡居常州,颇嗜河豚。而里中士大夫家有妙于烹是鱼者,招东坡享之。妇子倾室闯于屏间,冀一语品题。东坡下箸大嚼,寂如喑者。闯者失望相顾,东坡忽下箸云:‘也直一死。’于是合舍大悦。”东坡在常州居住时,特别喜爱吃河豚鱼,常州的某位士大夫家人做河豚鱼的水平很高,他们知道东坡是位美食家,故特意做好河豚请其来品尝,东坡在吃河豚鱼的过程中,此家人都躲在屏风后听东坡如何评价。然东坡只是在那里大快朵颐一言不发,这些请客之人以为东坡不好意思说河豚鱼做得不好,这个结果令他们大感失望,然东坡吃完后放下筷子感叹了一句也直一死。这让其家人闻言后大为兴奋,毕竟河豚鱼乃剧*之物,确如古人所言冒死吃河豚,但东坡的此次做法显然是欲擒故纵。而他天生具有的幽默感,也是后人喜爱他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惜当他住在孙氏宅时已经病重,除了服药外,不可能再吃他喜爱的河豚鱼了。

文气的墙壁

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东坡的好友径山长老惟琳来看望他,惟琳看东坡病重就住下来陪伴看护,宋傅藻《东坡纪年录》中有记载:“径山老惟琳来,说偈,答曰:‘与君皆丙子,各已三万日。一日一千偈,电往乃能诘。大患缘有身,无身则无疾。平生笑摩什,神咒真浪出。’琳问神咒事,索笔书:‘昔鸠摩罗什病亟,出西域神咒,三番令弟子诵以免难,不及事而终。’并出一贴云:‘某岭海万里不死,而归宿田里,有不起之尤,非命也耶!’盖绝笔于此。”东坡所答偈语的第一句乃是说他与惟琳同岁,皆生于景祐三年两子,到如今已经活了三万天了。其实以东坡的年龄来说,到此时他实际活了两万三千多天,故三万天只是说个整数。东坡偈中所说的第二句和第四句囊括的是鸠摩罗什的故事。《晋书·鸠摩罗什传》中称:“日诵千偈,偈有三十二字,凡三万二千言,义亦自通。”

感觉粗壮程度够不到宋代

鸠摩罗什勤奋异常,他每日诵读千首偈语,再加上他领悟力极高,仅靠诵读就能明白偈语所蕴含的观念。但《晋书本传》中又说他:“罗什未终少日,觉四大不悆。乃口出三番神咒,令外国弟子诵之以自救,未及致力,转觉危殆,于是力疾与众僧告别。”鸠摩罗什在临终之前感觉身体不舒服,于是开始诵读神咒,同时他命外国弟子们一同来诵读,以此来延长自己的生命,但最终未能如愿,只能与各位僧人告别。东坡在偈语中讲出这个故事,乃是想说明像鸠摩罗什这样的高僧也未能看破生死。

东坡井

东坡所说的第三句偈语乃是本自《老子》中的“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此语乃是称就因为我有这个肉体,所以会令我有受祸之患,如果我的身体不存在了,我将何患之有?从这首偈语可以窥得东坡超然的生死观,他以此偈来告诉惟琳,自己对死亡看得很淡,以道家的观念,则是灵*脱窍而去,得到了大自由。因为他终于解脱了肉身对他的束缚,所以他才调笑鸠摩罗什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但他却没有能看破生死,在死亡降临之时,仍想办法延续自己的生命。

第二个院落

施工中

对于东坡去世前的情形,傅藻在《东坡纪年录》中写道:併出一帖云:“某岭海万里不死,归宿田里,有不起之忧,非命也耶?但死生亦细故耳,为佛法、为众生自重。”盖绝笔也。迨将属纩,闻观先离,琳叩耳大声曰:“端明宜勿忘西方。”先生曰:“西方不无,但个里著力不得。”钱济明云:“先生平时践履,至此更须著力。”曰:“著力即差。”语绝而逝。

复制的洗砚池

七月二十八日,东坡勉强写下了几行字,他说自己被贬到万里之外的海南,竟然未死在那里,而后得赦来到了常州,本想在此安度晚年,未曾想可能会病逝于此,难道这是天命吗?按照傅藻所言,这乃是东坡留在世间最后的文字。按照《苏轼文集编年笺注》中的所载,东坡临终之语与此略有差异:“某岭海万里不死,而归宿田里,遂有不起之忧,岂非命也夫!然死生亦细故尔,无足道者,惟为佛、为法为众生自重。”根据后面所添的几句话可知,东坡跟惟琳说自己病逝于此乃是命中注定,而你弘扬佛法乃是为了拯救众生,所以要保重自己。

正堂

两天之后,东坡的气息越来越微弱。惟琳和东坡的好友钱世雄守护在他的身边,他们把一块棉花放在东坡的鼻孔前观察东坡是否还有气息,这种做法称为属纩。二人看到东坡将要断气,惟琳长老凑近东坡耳边,大声地说:端明你不要忘记前往西方极乐世界。元祐七年,朝廷给苏轼加端明殿学士之衔,惟琳乃是以职称来称呼东坡。东坡闻言回答说: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没有,只是此刻不得显露前往这个世界的想法。钱世雄听到东坡的回答后,立即劝慰他说:您本来一生都是行走在前往西方极乐世界的路上,到此刻更应当用力往那个世界走。但东坡却回答说:如果那么用力就错了。说完这几个字,他就气绝了。东坡在去世前是如此的达观,而这正是他超人之处,但不知为何,我每读到这段话,心中都有说不出的哀伤,有时会忍不住为之流泪。虽然人固有一死,但他经历了那么多的痛苦,在晚年终于有转机时却盍然而逝。人无法追问命运的安排,但总是觉得像东坡这样的不世之才,如果能多活一些年,不知道还会为世人创作出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虽然我知道假如没有任何意义,但人生在世,总希望美好的人美妙的事能够长驻世间,如果连这样的愿望都不存在了,那可就是真正的生无可恋了。瓷像关于东坡一生的最后一首诗作,《王直方诗话》中有这样的说法:“东坡将亡前数日,梦中作一诗寄朱行中云:‘舜不作六器,谁知贵璵璠?哀哉楚狂士,抱璞号空山。相如起睨柱,投璧相与还。何如郑子产,有礼国自闲。虽微韩宣子,鄙夫亦辞环。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觉而记之,自不晓所谓,东坡绝笔也。”东坡去世前的几天,他梦到自己写了一首诗寄给了朱行中,东坡醒后记起了这首诗,他自称不明白为什么会在梦中作这样一首诗,但他还是将此诗写了下来。朱行中就是朱服,他是东坡的朋友,按照《朱弁在《风月堂诗话》中的所言朱行中“士大夫颇以廉洁少之”,沧浪之水浊矣,廉洁之人处在其中自然会受到他人的排挤,但东坡却高歌像朱行中这样的人,他在此诗中用了五个典故来表达他对高洁之人的赞美。其实此诗更多者乃是来表达东坡本人的人生志向,但这样的人却不融于世,但他至死都不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想来这也是后世无数人景仰他的原因之一。eili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觅苏记常州藤花旧馆东坡书院终老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