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主题歌听的让人心情豁达!
布袋和尚圆寂年
后梁贞明二年()三月初三
欢喜和尚、人间弥勒布袋和尚圆寂前留偈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布袋和尚是弥勒佛的千万化身之一,他体态肥胖,大腹袒露,笑口常开,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平生好学,善吟咏、偈语。因伸张正气,劝人为善,常给群众带来欢乐、除却烦恼,亦称“欢喜和尚”。他虽是菩萨,但他好像离我们又很近,生活在我们当中,一个活生生、胖墩墩的可爱老人形象,所以当代的高僧星云大师提倡“人间弥勒”是非常有道理的。弥勒菩萨即弥勒佛(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梅怛俪药,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
法华嘉祥疏二曰:“弥勒,此云慈氏也。过去值弥勒佛发愿名弥勒也。出一切智光仙人经,弥勒昔作一切智光仙人。值慈氏佛说慈心三昧经,故曰慈也。
华严经云:“初得慈心三昧,故名慈也。”应化事迹布袋和尚笑口常开,真正是教我们常生欢喜心,教我们皆大欢喜。他那个形像为人演说,他表演给人看,那个显示最明显的,真的就是常生欢喜心,所以有人称他作欢喜佛。他表示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悦相。平等心从哪里看?任何人供养他的东西,无论贵贱一律平等,都装在袋子里头;大布袋装的东西显示平等,没有分别。呈喜悦相是他的形象,见到善人欢喜,见到恶人也欢喜,见好事欢喜,见坏事也欢喜,示现清净平等给我们看。轶闻传说
传记里面有记载,有一次有人在路上碰到他,问他怎么样修行?他老人家把布袋往地下一放,两个手展开;就表示这个,他也没有说话。人家看这个样子,懂得了。这是什么?放下。懂得放下,放下之后怎么办?他老人家把布袋给拿起来,背著就走了,一句话不说。放下之后就是提起,走就是了。所以叫放得下,提得起。放下是什么?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提起是什么?上求佛法,下化众生。
布袋和尚诗与画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
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
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
非圣非凡复若乎,不强分别圣情孤
无价心珠本圆净,凡是异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无量清高称道情
携锦若登故国路,莫愁诸处不闻声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
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唾吐在面上,随他自干了
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
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
宽却肚皮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若逢知己宜守分,纵遇冤家也共和
倘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道,后退原来是向前
有人问和尚有法号否?布袋和尚又以偈答: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
打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问大师有行李否?又以偈答曰: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
曾有居士恭请和尚再留斋宿,以尽弟子恭敬之意。
翌日一早,大师复书一偈于居士之门上曰:
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
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
无一块泥土,无一点彩色
工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
体相本自然,清净常皎洁
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布袋和尚圆寂前留偈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