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骨非一亦非异,
了如一月映三江。
这是赵朴老对影骨舍利的高度评价。年5月,陕西法门寺出土了4枚佛指舍利,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最后经鉴定,密室中发现的五重宝函第三枚佛指舍利为佛陀真身舍利(又称灵骨);第一、二、四枚舍利为影骨舍利。
舍利是梵语?arīra的音译。
在佛教中,僧人圆寂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称为舍利,佛教认为只有高僧大德才会有舍利。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入灭后,荼毗得佛舍利“八斛四斗”,后被分葬在十处。
二百年后,阿育王下令发掘八王所建的舍利塔,在各地重建八万四千新塔安奉。经过历史的沧桑变迁,中国的陕西法门寺、宁波阿育王寺至今还保存着珍贵的佛祖舍利。
舍
利
在中国历史上,佛教的中国化道路也曾遭到种种磨难。
影骨
道安法师曾说,“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中国历史上先后有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帝、后周世宗四位皇帝发动过毁佛、灭佛的事件,史称“三武一宗”灭佛,佛祖舍利在当时遭受了重大毁坏。
为了避免舍利遭到损毁,当时僧尼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模仿佛祖真身灵骨制造附属品,也就是所谓的“影骨”。
因此,“影骨”在中国的佛教史中发挥了两个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影供
即替代灵骨出面接受礼拜和供养,令信众见如灵骨,生起敬仰之心,使善根增长。
2
影护
因为放置的地方在一起,如影随形,不离左右,必要时作出牺牲以保护灵骨。灵骨与影骨历经岁月的洗礼,主伴相随、真替相依,“非一亦非异”。
历史上,僧尼们为了更好地使影骨与灵骨相近,因此一方面影骨在制作材料的选择上往往千挑万选,大都选择具有极好质地和色泽的玛瑙等宝石作为材料;
而另一方面,在制作上更是精心虔诚,把对佛祖的敬仰凝聚在心中,因此使影骨也具有了灵*。同时影骨由于其特殊的的地位,在长期的供奉过程中,受到与灵骨同等规格的供养,同时又经高僧、活佛不断加持开光,因此具有了超强正能量,能引导人心往善、趋吉避凶。
今天,佛祖的真身舍利已成为世界上最殊胜的瑰宝,有缘的信众们只有到供奉舍利的寺院才能亲身感受其瑞气。
而可喜的是,在佛教中国化的历史中,为了保护真身舍利留下的特殊的佛教圣物影骨舍利却得到了较好的保存。
这些影骨舍利不但惠泽吉祥,佛意深广,而且还有一定的数量,能为真正虔诚和有缘的信众所供奉。
六祖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当历史迷雾般的面纱掀起时,影骨舍利其耀眼的光芒必将辉映信众的心灵。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