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故事出自《虚云和尚自述年谱》,讲的是能知道前世为僧的人。近现代学者梁漱溟晚年,也自言前世是禅僧。
光绪三十年,甲辰,虚云大师六十五岁,且读虚云大师自述年谱:
往腾冲募化。住湖南会馆,行单未卸,有穿孝服者数人来叩礼云:“请和尚念经。”予曰:“我非应赴经僧。”孝子曰:“为你们和尚念。”予曰:“此地听说无和尚。”会馆首事人为之释曰:“大师要去念经。事甚巧合,今日来者为吴太史之曾孙。
太史生平,修持甚谨。数十年间皆称吴老太爷为善人,今寿八十余矣。儿孙数十人,膺孝廉科者数人,秀士更多。日前去世时自言是和尚,遗嘱以僧衣殓,不许哭泣,不许杀牲,不许请师巫诵经,并谓将有高僧来为之超度。盘膝坐脱,经日面目如生。今日师来,得非法缘?”
予许之。到其家诵经,放施食七日。阖邑官绅士庶,咸来随喜,愿归依者又千余人。官绅拟留予住腾冲,予曰:“我为修鸡足山。来此募化。不能住也。”众皆欢喜,踊跃乐捐巨款。
于是回山备粮,建造房屋,立定规约,坐香讲经,重振律仪,传受戒法。是年,四众求戒者七百余人。至是,山中诸寺,亦渐改革,著僧衣,吃素菜,且上殿、挂单矣。
[附记]一:陈太守兰卿,原籍浙江绍兴,生长昆明,归依昆明西山岩栖和尚,志心念佛,常持《金刚经》,工画兰草螃蟹,人争宝之。
其早年回籍应试时,初到杭州,宛如故里。忽忆前生系西湖玛瑙寺僧,尝对友预言寺中景况及旧住寮房内之陈设,乃至庭院中花木等,历历如绘。群疑其诞,嬲之到寺,果如所云。
又言其妻前生为玛瑙寺旁木鱼铺掌柜妇,曾供养袈裟一领,致结今缘。人闻益信而异之。
其生平福报甚厚,子孙数十人,虽信佛念佛而无再披缁之意。
光绪三十年,余住昆明福兴寺,常相往来,屡警之弗省也。经云:“富贵学道难。”惜哉。
二:腾冲东门外万佛寺有老僧,一生念佛,诵《金刚经》,行至笃。吴太史祖父常供养之。其媳将娩,忽见老僧入室,太史即生。异而趋视,僧果寂矣。
这里虚云大师讲了三个故事,都与僧人的轮回转世有关。以上文字我重新断句标点、分段,层次更清晰了。下面简要地讲解一下。
虚云大师在清末去云南访道云游,来到了腾冲,刚在湖南会馆住下,还没有卸下行李。这时就有人穿着孝服请他去给亡人诵经。虚云说,我不是专门为亡者诵经的“经忏僧”。结果来人说:“是给你们和尚念经。”
虚云已经在腾冲周游过了,知道这里没有寺院,没有僧人,所以才住湖南会馆,假如这个地方有寺院,他是出家人,就会到寺院挂单,和僧人住一起,这才符合佛教的戒律。
虚云大师祖籍湖南,所以住湖南会馆。他说:“这里没有僧人呀。”这时湖南会馆的主事的人,姑且叫总经理吧,他出来说:“这是当地吴太史的曾孙,吴太史是我们当地的大善人,他今年八十岁了,去世前说他前世是僧人,要求家人给他穿上僧衣入殓,不许哭,不许杀牲祭祀,不许请巫婆神汉诵经,而要按照佛教仪轨入葬。
他还预言说过几天有高僧来超度他。他是坐化的,已经好几天了,面容如生。今天恰好你来了,这岂不是缘分?”
于是,虚云和尚就去为这位吴太史做了超度法会。法会一做,当地就有一千多人来皈依。因为吴太史的影响太大了,他的故事流传太广了。
太史即史官。估计吴老先生曾经考中过进士,做过清代翰林院编修,这样出身的人一般尊称为“太史”。
也是因为这层因缘,虚云大师化了一些资金,在复修鸡足山佛教道场时起了很大作用,肃整了道门,僧人们能严格修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