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
惠能大师弘化于岭南,对边区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影响。王维《能禅师碑铭》谓其:“实助皇王之化”;同时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养,皇室屡次迎请惠能进宫,并为其建寺造塔。在滑台大云寺的无遮大会之后,通过对南北是非的辩论,奠定了曹溪禅在禅宗的地位。今以《禅宗六祖惠能生平十七事略》对惠能大师作简要介绍。
?
(1)得名惠能
师于唐贞观十二年戊戌岁二月八日子时也。时毫光腾空,香气芬馥。黎明有二僧造谒,谓师之父曰:「夜来生儿,专为安名,可上惠下能也。」父曰:「何名更能?」僧曰:「惠者以法惠济众生,能者能作佛事。」言毕而出,不知所之。
惠能俗姓卢,传说初生时有“二异僧“来取名“惠能“,是从小就叫惠能;按照佛门惯例,“惠能“是出家时的法名。父亲原在范阳(今北京附近的涿县)做官,后来被贬迁流放到新州(今广东新兴县)。惠能于贞观十二年在新州出生。
?
▲唐贞观十二年(公元年)二月初八子时,一个体重稍轻但还健康的男孩在夏卢村降生了。第二天早晨,有两位僧人登门说,你家昨生贵子,贫僧专门为他取名“惠能”而来,其父问:“为何叫惠能?”僧人回答:“惠者,以佛法惠济众生,能者,能做佛事。”
(2)打柴供母
慧能三岁父丧,葬于宅畔。母子移居南海(广州)。长大以卖柴维持生
▲在惠能刚满3岁之时其父撒手人寰。由于年幼丧父,惠能从小就饱尝人间疾苦,懂得为母亲分忧,从不计较吃喝住穿的好坏,经常陪同母亲到田里干活,帮母亲做家务事。年纪稍大,便跟随大人上山割草砍柴。因为家贫,惠能从来没机会上学读书识字。
(3)闻经有省
年二十四,一日有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师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金刚经。师一闻经语,心即开悟。听客言,*梅五祖忍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师闻说,宿昔有缘。遂欲礼参。
据《坛经》系所说,惠能某天听人诵《金刚经》而有所领悟。被告知*梅凭墓山弘忍大师讲《金刚经》,于是决定去参礼。
▲惠能虽然不识字,但心境清净,一心向佛。母亲与舅父无计可施之际便指着一块大石头说:“如果你能拜开这块大石头,你就去吧。”惠能诚心跪拜,日复一日。一天,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一道亮光及一声霹雳将巨石劈成两块,舅父和母亲十分惊愕,只好同意惠能学佛的请求。
(4)金石为开
师欲家参学*梅,母不允,而推迟云:请汝舅决。舅更不允。师跪求之。舅指开前大石前曰:此石若开口,汝志则可。惠能遂于石前,叩头跪拜。时,烈日当空,酷热难耐,师向佛之心坚定不移,长跪数日,心中默持金刚经。格感动天,晴天雷闪,听一声炸雷,劈石为两。舅遂许之。
?
▲惠能与母亲、舅父依依惜别,别母北上。一路风尘仆仆,晓行夜宿,风餐露饮,翻山越岭,横渡九江,直造*梅五祖道场。
《坛经》炖煌本只简略说“辞亲“;后来惠昕本和《祖堂集》说,有客人鼓励他并出钱安顿老母。依《别传》,惠能参礼弘忍,与《金刚经》无关。《别传》说惠能先去曹溪,结拜兄弟刘志略的姑母“无尽藏“尼常诵《大涅盘经》,惠能不识字,为他解说经义。在宝林寺住了一段时间,到乐昌依智远禅师坐禅,又受慧纪禅师的激发,才决定去*梅参礼弘忍。
?
▲惠能见到五祖弘忍大师,一番问答使五祖对惠能刮目相看。一日,五祖召集众门徒各作一首偈,以便传付衣钵。神秀作一偈被整个东山禅寺传颂。惠能亦作一偈,五祖看偈之后暗中欢喜,于三更时分为惠能解说《金刚经》,并把袈裟衣钵传给惠能。
(5)东山学法
(惟求作佛、腰石踏碓、无物何染、何期自性)。
到*梅,祖问其志,答曰:不求余物,惟求作佛。祖诘之: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师道: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祖器之。
祖令师入厨中供养,经八月余。师不避艰苦。忽同事戏调。嶷然不以为意。忘身为道,仍踏碓。自嫌身轻,乃繫大石着腰。坠碓令重,遂损腰脚。祖因行至碓米所,问曰:汝为供养,损腰脚所,痛如何?师答曰:不见有身,谁言之痛?
祖观时机将熟,命大众各作偈抒所见。众皆推迟,独上座神秀书偈于壁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师闻其事,亦呈所得,其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书已,众皆惊讶。祖扬言:犹未见性。磨其字,众仍休。
次夕三更,师奉祖入室,祖说《金刚经》。深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旨。师言下大悟,启所见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师得髓,遂付以顿教正法为第六代祖,并传衣钵为信。
?
▲趁更深夜精,五祖亲自送惠能到九江驿。上船后,五祖拿到船桨划水,惠能说:“你老人家坐好,摇奖划水的事由弟子来做,因‘迷时师度,悟了自度’。”五祖说:“你说得很好,禅法今后由你去弘扬了。”
(6)化度慧明
师辞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一僧俗姓陈,名惠明,为众人先,趁及师。师掷衣钵于磐石,自隐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师遂出,坐盘石上。
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师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师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师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明曰:『惠明虽在*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师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梅,善自护持。』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师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明礼辞。
?
惠能在*梅得法,当夜就走了。过长江,到九江驿,然后直回岭南。东山门下,知道衣法付与惠能,有些人就向南追来。其中有名惠明的,一直到大庾岭上,追到了惠能。惠明曾任四品将*,有*人的气质。当时惠能将衣给惠明;惠明反而不知所措,表示“远来求法,不要其衣“。传衣虽表征了传法,但有衣并不代表有法。惠明要的是法,惠能便为惠明说法。说法的内容后来传说为:“不思善,不思恶,正与幺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惠能于是让他向北去化人,惠能这才平安回到岭南。惠明本是弘忍弟子,因为听惠能说法,而作为惠能弟子。
?
(7)南归隐遁
师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
《坛经》以来,一致表明惠能曾有隐遁。惠能所遇到的障碍,史料均没有确切说明。弘忍付法时曾说:“自古传法,气如悬丝;若住此间,有人害汝。”
禅者传法和弘法有难,禅史多有载录。如果是“当理与法”(指当时东山门下的秘授传法)的付法,得法的人多,便不会引起严重纷争。但一代一人的付嘱制(或继承一个寺院),在名位心未尽的,就不免引起纷争。惠能当时是24岁的在家行者,如果公开付法,则不可能不争不害。弘法而有难,在《高僧传》和《续高僧传》中有诸多例子。
?
▲惠能始终没有忘记师父关于“广度有情,流布将来”的嘱咐。当争夺衣钵的风声平息下来后,便来到南海法性寺(今广州光孝寺)。到法性寺后,恰遇二僧争说是风动还是幡动。惠能便上前对大家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仁者(你们)的心动。”在场的人都感到十分震惊。
(8)仁者心动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遯。』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盘经》。时有风吹旛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旛动。』议论不已。师进曰:『不是风动,不是旛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印宗延至上席,征诘奥义。见师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师曰:『不敢。』宗于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证诸奥义,叹未曾有。于是为师剃发,愿事为师。师遂于菩提树下,剃度受戒,开东山法门。
惠能过了多年遁迹于劳苦的生活,终于因缘成熟而出家。乾封二年()正月初八日,惠能到了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印宗正在讲涅盘经,惠能在座下参听。“因论风幡语,而与宗法师说无上道“。印宗非常欣奇,问起来,才知东山大法流传岭南的就是这一位。于是非常庆幸,正月十五日普集四众,由印宗亲为惠能落发。
二月初八日为惠能授具足戒。此时惠能30岁。惠能弘法伊始,便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禅,为岭南佛教带来了一股清新气息,在当地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他作为五祖衣钵传人的身份,更使他受到了广州方面的敬重。
?
▲印宗法师猜测惠能即是六祖,惠能亦从行囊中取出袈裟圣钵给大家观看,印证了惠能就是禅宗六祖。唐上元三年(公元年)春,由印宗法师亲自主持,在法性寺菩提树下,聘请授戒师、羯磨师、教授师、说戒师、证戒师等先后为惠能举行庄严、隆重的剃度和受戒仪式。
(9)宝林说法
师至宝林,开佛心印,所谓菩提自性,本自具足,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说摩诃般若波罗密义,示无相无住无之宗要,明定慧不二之一乘禅法,示无相戒、自性三归依、惟心净土诸要义,为宗门纲领。
惠能受戒后,就在广州法性寺开单传宗旨。次年春,惠能去曹溪山宝林寺(今南华禅寺),“印宗法师与缁白送者千余人”。曹溪属韶州,与广州相去七百多里。惠能得印宗赞扬且受广州方面的崇敬。
《别传》说惠能去*梅前曾在曹溪小住。从*梅回来又到过曹溪。从广州经大庾岭而到*梅,必经韶州;惠能在往来时在曹溪小住,多少有相识的人。过去“虽犹为恶人所逐“,不能安定的住下来。现在出家受具足戒,得到广州的拥护,曹溪僧众也就表示欢迎。所以惠能回到曹溪而成为宝林寺的主导者。
(10)接引启悟(略)
?
▲惠能授具足戒后,在法性寺大开东山法门,度无量众,当时远近僧尼、居士、信士都前来礼拜听法。消息传到曹溪,宝林寺马上派人延请惠能。惠能欣然应许,到达曹溪,见宝林寺的和尚及曹侯村的民众在山门前列队欢迎,惠能深感佛性无边和自己的责任重大业。
(11)坐具之地
师至曹溪宝林,覩堂宇湫隘,不足容众,欲广之。遂谒里人陈亚仙曰:「老僧欲就檀越求坐具地,得不?」仙曰:「和尚坐具几许阔?」祖出坐具示之,亚仙唯然。
祖以坐具一展,尽罩曹溪四境,四天王现身坐镇四方。今寺境有天王岭,因兹而名。仙曰:「知和尚法力广大,但吾高祖坟墓并在此地,他日造塔,幸望存留,余愿尽舍永为宝坊。然此地乃生龙白象来脉,只可平天,不可平地。」寺后营建,一依其言。
?
(12)度化恶龙
寺殿前有潭一所,龙常出没其间,触桡林木。一日现形甚巨,波浪汹涌,云雾阴翳,徒众皆惧。师叱之曰:「尔只能现大身,不能现小身,若为神龙,当能变化以小现大、以大现小也。」其龙忽没,俄顷复现小身跃出潭面。
师展钵试之曰:「尔且不敢入老僧钵盂里。」龙乃游扬至前,师以钵舀之,龙不能动。师持钵堂上,与龙说法,龙遂蜕骨而去。其骨长可七寸,首尾角足皆具,留传寺门。师后以土石堙其潭,今殿前左侧有铁塔镇处是也。
?
(13)挥刃无损
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师。师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
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行昌惊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即愿出家。师遂与金,言:「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精进。
?
▲神龙元年(公元年)正月十五,武则天及唐中宗李显亲下诏书,迎请惠能入京。惠能没有因为皇上的恩宠而感激,他向薛简陈述自己古稀染疾,愿终老山林,向皇上上一表疏,婉拒进京。
(14)宣诏疾辞
神龙元年上元日,则天、中宗诏云:「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
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其表云:师生自偏方,幼而慕道。叨为忍大师嘱付如来心印,传西国衣鉢,授东土佛心。奉天恩遣中使薛简召能入内。师久处山林,年迈风疾。陛下德包物外,道贯万民,育养苍生,仁慈黎庶,旨弘大教,钦崇释门。恕师居山养疾,修持道业,上答皇恩下及诸王太子。谨奉表。释迦师顿首顿首。
?
▲光音荏苒,惠能想起自己公元年离开家乡至今不觉已20余年,父亲早逝,母亲孤苦,在他离家后不久亦离开人间,父母生养之恩恩深如海,自己职责在身而不能尽孝。公元年,惠能命门人回新州,将其旧居改建为报恩寺。
?
(15)落叶归根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盘。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
(16)悬记之事
(跋陀戒坛药智宝林二士立宗)
南归隐遯,至仪凤元年丙子正月八日,会印宗法师诘论玄奥,印宗悟契师旨。是月十五日,普会四众为师薙。二月八日,集诸名德授具足戒。
西京智光律师为授戒师,苏州慧静律师为羯磨,荆州通应律师为教授,中天耆多罗律师为说戒,西国蜜多三藏为证戒。其戒坛乃宋朝求那跋陀罗三藏创建,立碑曰:「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授戒。」
又梁天监元年,智药三藏自西竺国航海而来,将彼土菩提树一株植此坛畔,亦预志曰:「后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真传佛心印之法主也。」
师至是祝发受戒,及与四众开示单传之旨,一如昔谶(梁天监元年壬午岁,至唐仪凤元年丙子,得一百七十五年)。大师,欲归故里,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
?
▲先天二年(公元年)八月初三,惠能在国恩寺斋饭淋浴后,安详地在禅房端坐,并叫弟子依位次坐好,然后说偈语作最后开示。至三更时分,忽然对弟子说:“我走了。”就平静地圆寂,惠能这年76岁。当时禅房充满芳香,一条白虹连接着天地,林木变白,禽兽发出悲伤的叫声。
?
(17)真身舍利
大师入灭,留真身舍利,以赐福乡里。以表信天下僧俗,以真身为枢纽,住持禅门,接引有缘。禅门大兴,千年不堕,得奈于此。赞曰:真身表信,法宝传心要,宗门续佛心印。端奈于此,一乘佛法遂大白于天下。大哉,师。惠者以法济众生,能者能作佛事。诚然矣。
慧能在曹溪宝林寺说法三十余年。中宗遣使往曹溪召他入京,坚辞不去。朝廷遂下令,以慧能新州故宅为国恩寺。惠能后来圆寂于新州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岁。弟子迎其遗体归于曹溪。慧能圆寂后,肉身不坏,弟子方辩裹纻涂漆于其上,形像生动逼真,现存于南华寺(即古代宝林寺)。
中国禅宗从达摩始百余年间皆以《楞伽经》相印证,故亦称为楞伽宗。达摩的三传弟子道信开始兼以《金刚》等经为典据,到了慧能即以文句简单的《金刚经》义代替了《楞伽经》,其目的在于摆脱名相烦琐的思想束缚,而单刀直入求得开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