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西铭广仁寺简介
TUhjnbcbe - 2021/5/4 0:11:00
西铭“广仁寺”,太原市万柏林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铭村西南卧龙岗上。为太原古代西十方院,太原古代有东、西、南、北十方院四个,即西为广仁寺,东为杏花岭区宝林寺,南为迎泽区白云寺,北为尖草坪区千寿寺。“十方”佛学中是指十个方位,即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寺院亦即丛林,指僧侣聚集、修道之所。分为“子孙丛林”和“十方丛林”两类。子孙丛林,由自己所度的弟子住持,是一种师承制。而十方丛林,由官府监督选举名僧住持。广仁寺属于十方丛林。广仁寺,始建于隋末唐初,唐武德、金代及清代道光年间重修,该庙在民国时期为学堂,上世纪50年代为太原市第二十完校,曾有太原第二完校(现五一路小学)的师生敲着洋鼓、吹着洋号步行三十多里到这里交流、取经。上世纪60年代改为西铭小学,当时还曾残留着一些房舍和破旧的塑像。而现今的西铭小学,与之也只有一墙之隔。上世纪“文革”期间,该寺院的书面历史资料全部遗失。年至年又维修、重修。寺院坐西朝东,三进院落。由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五爷殿、地藏殿、三面观世音立像、凉亭等组成。由范南沟朝南顺坡而上,青石铺甬道,山门坐西向东,为牌坊式*瓦覆顶,上书“广仁寺”。进了山门,寺院正门出现在正前方,山门与寺院正门之间有一开阔场地,每年农历七月初二的大型佛事活动均在这里举行。天王殿居前院,为两开间,四大天王塑像分列两侧。四大天王乃是寺院的护法神,南方增长天王怀抱琵琶,眉清目秀;东方护国天王手持清风剑,气势非凡;西方广目天王手持宝塔,怒目横眉;北方多闻天王手持浑元珍珠伞,威严端坐。天王殿正中端坐着大肚弥勒佛,笑逐颜开,喜迎八方香客。背面塑有韦陀菩萨,神态威武。太雄宝殿,为五开间,建筑面积平方米,殿内塑有三尊金装佛像,中间为佛祖释迦牟尼佛,左面为药师佛、右面为阿弥陀佛。三世方佛两侧,左塑乘坐狮子、手执如意的大智文殊菩萨;右有乘坐白象、手执莲花的普贤菩萨。观音殿,位于大雄宝殿南侧,三开间建筑。殿内原塑白衣大士坐像,故曰白衣殿。白衣大士为观世音菩萨化身之一,身穿雪白衣裳,手执柳枝净瓶,即人们说的白衣观世音菩萨。白衣大士坐像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年翻修殿顶,年殿内重塑观世音菩萨坐像,故称观音殿。善财,龙女分列左右,中间观世音菩萨手托净瓶、挥柳枝,神态慈祥。五爷殿,在寺内的南跨院,年在原龙王堂的原址上兴建。建筑面积70平方米。坐西向东,三开间。殿内供奉着五爷木刻塑像。五爷殿的前身是龙王堂。早年间每遇大早年景,村人总要组织祈雨活动,并将附近五龙庙的黑龙爷、龙洞的*龙爷、安南河的白龙爷请来,供奉于堂内,保佑村中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毁于战乱。地藏殿,位于大雄宝殿北侧,三开间建筑。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左手持宝珠右手持锡杖,神态威严,以济度众生,消灾增福。伽蓝殿,在寺内的北跨院,三开间建筑。供奉着伽蓝菩萨(关公),形象威严,正义凛然,英气逼人。三面观世音立像,高9.9米,耗资30万,由赵拉栓等倡议,在本寺住持上昌下智师主持下,西十方院广仁寺建造三面露天观世音菩萨立像,正面观音手持经匣,右面观音手持莲花,左面观音手持念珠,依次象征智慧、平安、仁慈。每一尊法相蕴含一种大智慧及感应功能,能增福添慧、佑一方安宁净土。钟鼓楼,原广仁寺有钟楼,无鼓楼。年新建钟鼓楼于广仁寺天王殿南北两侧,二楼底为洞穴,上面是二层式木制阁楼。寺内僧人每日早五时晚四时钟鼓齐鸣。凉亭,建于寺院东北方向的高台之上。为一六柱六角形二层木结构建筑。飞檐挑角,琉璃瓦盖顶。站在亭中,村中景物尽收眼底。塔林,位于寺院外西北角。从观音殿出后门,顺着青砖曲径穿过一片柳树林,便来到广仁寺塔林,是为历代高僧圆寂后的墓地,建有明清时期的小型宝瓶型佛塔几座。寺院内清香安静。三株隋末古槐树(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科学鉴定)枝繁叶茂,神态轩昂。村民称寺内五爷殿前一株为“龙槐”;山门前左侧一株称“象槐”;山门前右侧嵌于围墙中的一株称“凤槐”。“龙槐”直径1.9米,主干树围5.96米,根部周长12.8米,冠幅约18米,支干2根,形如腾空之龙,令人望而生畏,称为神树。“象槐”直径1.8米,根部突出地面2尺余上层高2,树围5.65米,树高约16米,主干1根,似龙盘象卧,蟒伏蛇卷,树大如伞盖,又如直立的大象。“凤槐”直径1.5米,树围4.71米,树高10米,冠幅20米,生长在崖畔上,树身嵌于墙,两个硕大的树杈由墙里伸出,形如凤凰起飞。寺院大部分建筑为近年重建。年,寺内七八通古碑碣被红卫兵全部破坏。年,广仁寺僧人在重修山门时,出土了金代大定年间()珍贵的经幢。一通清代道光二十三年()石碑,石碑记录了村民建寺的情况。在金代时,广仁寺内已有高僧主持法事。是太原西山地区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对宣扬起到了一定作用。经幢柱身为六面体石柱,名为“满公大师灵塔”。经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高28厘米,直径30厘米,刻有“南无多宝如来”“南无秒色身如来”等经文;下层高33厘米,直径32厘米,石刻文字破损严重。经辨认,经幢下层刻字显示:满公大师俗姓卢,自小入寺为僧,曾主持修葺寺院。结尾显示,经幢建于金代大定十四年(年)。金代经幢记录了满公大师的生平事迹。对于研究古代太原西山地区的宗教发展、民间信俗提供了珍贵依据。年,万科集团对广仁寺东面部分进行了重建和改建。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好多现代元素,使原有的文化内涵变得更加丰富。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西铭文旅小镇建设的不断推进,广仁寺的前景将越来越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铭广仁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