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寺·蓬莱寺·昌国祖印寺
普陀山妙善题。定海昌国路98号
大宋,高高的僧,卿禅师,了印,
慧询,密庵咸杰,顽极,呆过。
普陀山高僧一山一宁解读系列之一
“海外草圣”
元初普陀山渡日高僧一山一宁《雪夜作》墨迹研赏
文/歨怛量子
/09/16
作品简介。一山一宁《雪夜作》,图1a。纸本,立轴,草书,纵89.4cm,横30.3cm。日本京都建仁寺藏。另一张一山一宁《雪夜作》,图1b。
一山大师《雪夜作》
一、关于一山大师《雪夜作》墨迹诗偈释文
相关一山一宁《雪夜作》墨迹的文章和网上《一山国师语录》里的《雪夜作》的电子版本,对墨迹诗偈部分的释文沿用以下两种解读。
1.《雪夜作》诗偈释文如下:寒添少室齐腰恨,冻结鳌山客路情。一夜打窗声淅沥,又因闲事长无明。
释文出自《一山国师语录》,佛书刊行会编《大日本佛教全书》。东京:佛书刊行会,年。诗偈为汉字繁体。
2.《雪夜作》诗偈释文如下:寒添少宫齐腰恨,冻结鳌山客路情。一夜打窗声淅沥,又因间事长无明。
释文出自大正藏电子版,第80卷部,《一山国师语录》卷下《偈颂》部分。
二、关于作者简历和历史地位
墨迹最后落款为,一山老衲一宁。衲,指僧徒的衣服,常用许多碎布补缀而成。老衲,作者自称,老和尚的意思。草书《雪夜作》为其书法代表作之一。
作者一宁(--),元代临济宗僧人。据一山弟子虎关师炼《行记》等介绍,一宁俗姓胡,号一山,浙江台州临海人,在四明普光寺出家,年阐法昌国祖印寺,一住十年。年,主持昌国宝陀观音寺。大德三年()奉诏出使日本,未归,主持过日本建长、圆觉、净智、南禅等寺,年71岁圆寂后,后宇多天皇赠“国师”称号,赞美其像曰:宋地万人杰,本朝一国师。一山一宁成了一国一宁。
一山一宁在日本传播宋朝文化19年,创立了一山禅,成为24派中杨岐派之一,使临济禅从日本的上层社会初步深入到普通百姓阶层,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木宫泰彦在台湾华宇出版社佛历年初版的《中日佛教交通史》一书页写到:对于日本文化各方面,有绝大影响者,为元之庆元府普陀山僧一山一宁……其于日本精神界之影响极著。弘安以来,几乎断绝之中国留学,所以能再盛者,全由一宁刺戟而成。
文中的庆元府,于至正十四年()升为庆元路。庆元府相当于现在的宁波市;昌国州,相当于现在的舟山市。现在的宁波市为单列市,舟山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两者没有地属关系。现在两市的管辖区域和那时不同,当时的昌国州隶属庆元路。赴日时,一山一宁担任昌国州普陀山宝陀观音寺主持。因此,一山一宁也被记载在宁波的一些地方志里。
关于一山一宁的地位,宗教文化出版社年3月出版的楼筱环、张家成著的《元代普陀山高僧一山一宁》作了介绍。第55页,有句如下:“与龟山法皇同受供奉的……惟一山一宁是”;“纵观宋元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惟一山一宁是最崇”;“正如《语录》中所说的,其为人主被崇如此”。第页,有句如下:在中国渡日僧人中,被称为“五山文学”始祖与日本朱子学始祖,开创日本国家文化史与日本历史上一个新时代的人物,唯有一山一宁一人而已。
三、关于《雪夜作》墨迹的书写时间
落款时间为:雪夜作/正和乙卯腊月
正和乙卯,为正和四年,公元年。一山大师挥笔书写的时间为,乙卯腊月一个下雪的夜晚。
根据《五灯会元》卷一载,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十二月九日夜,禅宗二祖慧可在少室少林寺达摩居室外求法。联系墨迹内容,一山书写的时间,最大可能为乙卯年腊月初九左右。
根据台湾法鼓佛教学院佛学规范资料库中日韩佛教年代时间对照表,镰仓时代花园天皇正和四年(乙卯)十二月九日,为公元年1月4日。
一山大师生于年,丁未。
寒佩。羊。也许是顽极先师送的。
四、关于墨迹释文的研讨和笔者释文
在网上,我们一般能迅速查到的是图1a。而图1a墨迹的第4字“室”很容易认出来,而第二种释文为什么解释为“宫”?大正藏是权威的文本,一般不会有错,是不是有第2张《雪夜作》?感谢胡建明先生,他的博士论文《东传日本的宋代禅宗高僧墨迹研究》附图52-2为我们提供了一山大师的第2张《雪夜作》墨迹,即本文图1b,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
从墨迹图1a图1b来看,一山完成图1a后,很有可能马上写了图1b,图1b开笔已经没有了图1a的拘谨,也没有图1a墨迹前2字毛笔几根毛分叉的现象,图1b落款没有具体日子,只有名号。图1a图1b为大草,比较难认。从墨迹的格调和高难技巧来看,图1b不是临作,2张应该都是真迹,而且图1b的书写完全进入了状态,“寒”、“窗”、“声”三字写法和图1a不同,书家写第2张同样内容的作品时,一般都会采用部分字的其他写法,一山大师也不例外。
根据图1a,比较图1b,查找书法字典,笔者释文如下:寒佩少室齐腰恨,冻结鳌山客路情。一夜打窗声淅沥,又因闲事长无明。雪夜作/正和乙卯腊月/一山老衲一宁
我的解释为第三种释文。墨迹中“牎”字为“窗”的异体字。释文为汉字简体。
和上两种释文比较,主要的是,把墨迹第2字“添”改成了“佩”字。“室”和“闲”字沿用第一种释文。不采用第二种释文最后一句的“间”字。理由如下:
1.“佩”字。关于诗偈第一句的第2个字,第一第二种解释都为“添”字,其实是“佩”字。这个字的解读是全偈的难点。
这个字对于不熟悉“佩”字草书写法的人来说,确实比较难认,因为和想象中的“添”字有点接近,而且觉得解释为“添”,诗偈就可能比较通顺了,所以被解读为“添”。其实,对照网上书法字典,墨迹里第二个字是“佩”字比较标准的草书写法,“添”字完全不是这种笔顺。“佩”又通“珮”,珮即佩玉。寒佩,就是寒珮的意思。
2.“宫”字。关于第二种释文的“宫”字,“宫”字应为“室”字。
第二种释文,更可能是根据图1b而来,墨迹第2字更容易被读成“添”,第4字“室”下部分“至”的草写,一个弧度非常不明显,看起来不像“至”,这个字易被读成“宫”字。其实,“宫”的草书写法也不是这样。图1b的“室”,和怀素《自叙帖》里的“室”字差不多写法;比较图1a,就更清楚了,易认,应为第一种解释的“室”字。
3.“间”字。有疑问的是“间”字,这个字比较好认,墨迹里“门”下面一个“木”,一看就是一个“闲”字。第二种释文为什么不用“闲”,而用“间”?查阅书法字典,“间”字原来也有同样的草法。“间”字是后起字,间的篆书写法为门里面一个月字,这是“间”的古字,也是“闲”的异体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解说,“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
第二种解释,为什么不取“闲事”而用“间事”?是不是用“闲”字更好?查阅在线汉典字典,“闲事”有两种解释:1亦作“间事”,亦作闲事;2关于使用间谍的事情。闲事,就是无关紧要的事情,闲杂的事物。庄子《齐物论》有句:大知闲闲,小知间间。第二种释文,取“间”字,释文者会不会强调,和一山刚到日本时被认为间谍有关?“间事”让一山长无明?
从一山写此偈的背景来看,一山已是朝野极为尊敬的高僧,没有必要为此事耿耿于怀,也绝不会为此事入愚痴无明的状态。释文者也可能没有这个想法,只是一个普通的“闲事”用法罢了。为符合现在的阅读习惯,笔者认为,取“闲”字更好。
镇鳌山隧道。朱关田题字。
一山大师当年在鳌峰山上?
五、关于相关文章对此诗偈的内容解读
关于少室山。诗中少室为达摩面壁过的地方。北宋《景德传灯录》等书所载,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达摩大师从南朝梁北来,面壁于嵩山少林寺,历时九年,首传禅宗。少林寺在少室山,少室山是中岳嵩山的分支。
关于鳌山。著名的鳌山有湖南常德市北的鳌山。《大明一统志·常德府》载:鳌山在府城北七十里。相传昔有僧宣鉴、义存、文邃三人同游此悟道,故其徒称“鳌山悟道”。后泛指鳌山为僧人参拜悟道之所。
年4月,首都师范大学博士论文《中日禅宗墨迹研究---及其相关文化之考察》,第70页认为第一句里的“少室”是指禅宗初祖达磨,第二句的“鳌山”,是指中国湖南省常德县的名山。一山写下了追忆初祖达磨的遗德的偈语。相关文本也是这个提法。
达摩,即达磨。笔者认为,诗偈中“少室”可能不仅仅指达摩呆过的少室山;诗偈里的“鳌山”,可能不是指常德市北的鳌山,“鳌山悟道”的故事可能在一山挥笔时一闪而过而已。全诗的主题也不是缅怀达摩,而是怀念故土,想念至交。下面作一个全方位的探讨。
六、关于全诗关键词解读
这首诗的解读,关键词为“鳌山”、“少室”。“无明”是佛学名词。
(一)、关于鳌山。
关于鳌山命名的山,打开百度,就能找到很多个。其中一个就是昌国的镇鳌山。
关于镇鳌山和诗偈中“鳌山”的关系,一山阐法十年的昌国祖印寺和“鳌峰山”、“鳌山”的关系。请看下面材料。
1.侍者了真编的《一山国师妙慈弘济大师初住四明鳌峰山祖印寺语录》。记载:
据室。任公之钓,一制六鳌。若是跛鳖盲龟,(咄)缩头去。
法座。祖佛行不到处,道不及处。新鳌峰要举步踏著,开口道著,何故?别有一路子。遂升座,祝圣罢。
这里的“四明”指宁波的四明山。唐玄宗时,宁波为明州。舟山为明州的一个县,即翁山县。后人沿用“四明”指代历史上的宁波。
2.一山的贴身弟子虎关师炼在一山国师《行记》中记,师“据室曰‘任公之钓,一掣六鳌,若是跛鳖盲龟,缩头去!’衲子抵掌称善。”
一山的师祖杨岐方会曾说,“急水江头须下钓,如何钓得巨鳌归!”
3.任公之钓,一制六鳌。
任公垂钓选自《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馅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神,惮赫千里。
一制六鳌,典出《列子-汤问》: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
4.宋乾道《四明图经·昌国》。
昌国县的“山”条目记载。蓬莱山,在县东北四百五十里,四面大洋。耆旧相传,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入海,求神仙灵药,尝至此。按孙绰《天台赋》云:登陆则四明、天台,入海则方丈、蓬莱。岂其所乎?
5.宋宝庆昌国县志。
叙县沿革论条目记载。昌国县在唐为翁山县,秦汉时地属会稽郡句章县。
寺院禅院十记载。祖印寺,县东北海中,旧名蓬莱,晋天福五年()建,皇朝治平二年()赐今额。
6.元大德昌国州图志。
叙山条目记载。镇鳌山。在海中,屹然有六鳌背负之势,州治据其趾而坐镇焉,因以名其堂。
寺院条目记载。祖印寺。在州治东南。原寺在朐山,旧名蓬莱。晋天福五年()建。往宋治平二年()赐今额。嘉熙二年(),邑令余桂迁至此,以接待寺并而为一。
7.康熙定海县志。
县治图说记载。治昉自宋熙宁间,跨鳌山之麓而城,元代因之。
卷三·山川条目记载。镇鳌山。城西北嵎。雉堞跨其上,平峦蜿蜒,苍翠可挹。宋、元州治俱在山之麓。一名锁山,宋淳熙间赐名“镇鳌”。
卷四·城池条目记载。明洪武十二年,增葺昌国城。......次年,指挥许友展跨鳌山,恢复旧制。
从上述等材料我们可以了解到:列子的五山,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昌国州古称瀛洲、蓬莱,公元年建翁山县,有蓬莱乡、安期乡、富都乡,传说为秦安琪生、徐福,汉梅福,晋葛玄、葛洪等丹家修炼处。会稽东海,泛指昌国州一带海域。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专门提到了海外仙山翁山为丹家修炼理想之地。庄子塑造的任公在蓬莱海域钓大鱼。任公钓的大鱼,钓的是六鳌,钓的是心中的理想。
一山据室开场白引用“一掣六鳌”等典故,一脉相承杨岐祖法,又与当时祖印寺位于鳌峰山下的人文地理背景相吻合;“一制六鳌”、“新鳌峰”等词,表达了一山接任主持后,决心以“任公”为楷模,不辜负先师期盼和众僧的信任,用新的传经方式创造新的业绩,几年不鸣,一鸣惊人。
我们可以基本得出如下结论:
宋昌国县、元昌国州,县治州治在现在的舟山群岛新区定海区镇鳌山山麓。鳌峰山,又称“鳌山”,被赐名“镇鳌山”。祖印寺在鳌峰山麓。一山诗偈里的“鳌山”,为四明昌国“鳌峰山”,也就是一山再也回不去的“鳌山”,被冻结了客路的“鳌山”。虎关师炼在《行记》里说,一山在鳌峰山下“新佛殿外门,又舍衣资,买湖田圃地,添寺产”,把鳌山下的祖印寺打理得有声有色,很有名望。
现在的镇鳌山,海拔近60米,范围大致在定海环城西路以东、环城北路以南、舟嵊小学以西、舟山二中以北的位置,正好是老城的西北角,是定海西北的天然城墙,是昌国的靠山,所有也叫锁山。
祖印寺从朐山迁到镇鳌山下后,几经兴衰,寺址一直没有变。现地址为:舟山市定海区昌国路98号。
(二)、关于少室。
1.《山海经·西山经》:“丹水出焉......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扬扬,皇帝是食是飧。”郭璞注引《河图玉版》:“少室山,其上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晋张华《博物志》卷一:“名山大川,孔穴相内,和气所出,则生石脂、玉膏,食之不死。”明无名氏《金雀记·定婚》有句:“天台有路通蓬岛,绝胜裴航碾玉膏。”
2.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四》金丹篇,提到“是以古之道士,合作神药,必入名山,不止凡山之中,正为此也。又按仙经,可以精思合作仙药者,有华山泰山霍山恒山嵩山少室山长山太白山终南山......”
从这些文字来看,少室山是古代丹士修炼的仙地,是产白玉生玉脂的地方。诗偈中的少室山,不只指达摩的少室山,而且主要指仙山少室山,泛指拥有蓬莱仙岛海域的昌国州。古蓬莱是中国道教仙山,一山主持的祖印寺和宝陀观音寺属于蓬莱海域。一山的诗偈里,“寒佩少室”四个字的意思是,少室寒珮。最早佩玉的往往是巫师,据说可以通灵。此寒佩可能是一山在昌国蓬莱期间一直佩戴在腰间的稀有美玉,可能是先师顽极送的,当然也有点可能是少室山的高僧或和少室山相关的朋友送的,到日本了也一直带着,代表着故乡的信物。
和少室山和慧可相关的诗偈,《一山语录》里确有一首以《少林》为题的诗偈,如下:面壁人归岁月移,丛丛寒树半无枝。霜凋万叶红于血,又是*惊断臂时。这首诗主要叙述了慧可“立雪断臂”的故事。
(三)、关于“无明”。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佛教小辞典,年12月第1版,页,关于“无明”一词解释为:亦名“痴”、“愚痴”,教义名词。有时与“惑”通用,称为“愚痴”。“十二因缘”之一,“三*”之一,根本烦恼之一。泛指无智,愚昧。在一山国师南禅寺语录里记载,“顽极和尚忌拈香曰:者个老冻浓,素来情义薄......如今已喜两分张,年年西望恨犹切”。从这段话来看,一个“恨”字,《雪夜作》第一句也一个“恨”字,彻底流露了一山想回故土却回天无力和万般无奈的心情。晚年的一山大师西望昌国州,思念故土和先师已经入骨,简直到了愚痴的地步。
歨怛小品。好想飞回家。
过了腊八就是年,我一
山能飞回鳌山鄮山多好。
七、关于诗偈的场景模拟描写
通过上面分析,想必大家对全诗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对全诗就不再作解释了。下面,对一山大师的《雪夜作》作一场景模拟描写。
镜头一:东渡。大德三年()八月,昌国州宝陀观音寺一山禅师携西涧子昙、外甥石梁仁恭等一行乘船到达日本博多。
镜头二:乡思。公元年1月4日,也就是正和四年腊月初九,刚刚过了纪念“佛成道节”的腊八,过了腊八就是年,日子一天一天向年关逼近。70岁高龄的一山大师也越来越思念故土,故乡的人开始忙着祭祖过年了,年后要过日本的七草节了。*昏,日本京都终于下起了雪籽。雪籽,淅淅沥沥地敲打窗户,越来越密。一山静静地站在窗前,手又触到了腰间的佩玉,冷冷的,寒。
这一块稀有碧玉,是先师玩极行弥当年在祖印寺所赠。每次抚摸佩玉,每次都心潮澎湃。客居日本,暂将他乡作故乡。推开窗,南禅寺院子大雪茫茫,一山的思绪纷飞,奔向西方。想起了慧可庭外立雪,嵩山的雪几乎到了腰际。想起了自己求道的情景,少年时跟着叔父月灵江,在天台随无等慧融修习大慧禅法,后在普光寺剃度,又周转各个寺院,在鄮山阿育王寺师从藏叟善珍、东叟元恺、寂窗有照,最后在顽极行弥门下“倾意亲炙,从容酬酢”,终于至“我无一法与人”处忽然冥契,被授以大藏之关钥。后又参禅天童环溪惟一、阿育王寺横川如珙,禅学达到了渊默如雷的地步。
玩极先师到了昌国,一山也追随到了昌国。梦舟千里,碧波万顷,少室是仙地,蓬莱是仙地,蓬莱洋面的昌国州遥远,梅岑山的宝陀观音寺茫茫不可及,鳌峰山下的祖印寺风铃叮叮,祖印寺的梅花一定开得热烈了。世缘流转,为了通中日之好,想不到我一山成了朝廷使者,都是愚溪这个老和尚捣的*,推荐我成了宝陀寺的头,不得不往海东。现在,梅花消息报春归,梅是主人我是客,我还能回得去吗?恨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还是睡吧。关窗,雪又小了下来,雪籽又开始噼噼啪啪敲打窗户。在床上翻来覆去,迷迷糊糊,总是睡不着。想起自己三年前入主南禅寺,京都各寺院竞争激烈,寺内僧人关系复杂,自己小心翼翼,三思而行。多次逃遁隐居,还是被诏追回来。想起后宇多天皇的无限信任,只好不顾体弱多病,鞠躬尽瘁。灯灭了,琐事,闲事,烦恼事,思乡,一齐涌上心头,好像自己又进入了无明愚痴的状态,一甲子念佛,还是不能摆脱乡思病啊。
老了,过了年,真的70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山在想,天也越来越冷,回归故土的路,就像窗前花瓶的水已经冻结,鳌山、昌国、蓬莱,千里万里。爱徒友梅和德见入元留学,十年左右了,怎么还不回来?音信渺茫。
一山开始轻吟自己诗篇,《古源》:一川虚漾渌粼粼,流注知经几劫尘。桃破小红春着岸,可曾无路接秦人。《送俭上人还乡》:特地今朝又问程,扶桑未必在东瀛。南阳四百八十寺,哪处春山草不青。《雨夜作》:一秋长是雨淋零,点滴空阶夜夜声。三十余年江海梦,博山烟断一灯明。诗兴来了,一山再也躺不住了,点灯,铺开宣纸,边想边书:寒佩少室齐腰恨,冻结鳌山客路情。一夜打窗声淅沥,又因闲事长无明。雪夜作/正和乙卯腊月/一山老衲一宁。《雪夜作》就这样完成了。一山把自己的一腔无明,融入了笔端之中,写这幅字的时候,一山思绪纷乱,字也写得不是十分流畅,于是,又拿起了笔,挥墨直下,随纸流走,第二幅《雪夜作》也完成了。一山幽幽叹了句:塔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鳌山;故乡不可见兮,唯有摸摸佩玉……
天,也渐渐亮了,一庭梅花欺雪。
镜头三:圆寂。文保元年十月二十四日,即公元年11月28日,一山书:横行一世,佛祖饮气。箭既离弦,虚空落地。置笔而化,寿七十一。
镜头四:回家。一山大师圆寂二年后,一山弟子东光寺日僧月山友桂专程护送一山灵位于阿育王寺。
三年后,一山弟子无著良缘禅师赍持先师语录进入元土,参谒先师生前至交,礼请灵石如芝作序,礼请古林清茂、中峰明本、东生德明等禅师为之作跋。
镜头五:纪念。年10月7日,“一山一宁国师纪念堂”及其灵塔落成法会在普陀山普济寺隆重举行。年9月21日,一山舍利子从普陀山被迎送到昌国祖印寺。
八、一山大师墨迹欣赏
虎关师炼《行记》载,一山“又善鲁公屋漏之法。携纸帛乞扫写者铁阃或可折矣。其七会语,充栋汗牛”。这段话告诉我们,一山善书法,得颜真卿屋漏痕之法。当时乞求一山大师墨宝的人多得无数,快到了铁阃可折的地步。
为加强对一山一宁草书的欣赏,笔者又增加了几张一山晚年墨迹。图片2,一山一宁书大觉法皇和韵偈。内容为:去斯地曷向东关,莫谓中宵贪贼艰,今日欣欣看一偈,其踪永卜瑞龙山。右大觉法皇和韵之作/正和乙卯七月晦/一山一宁书。图片3,一山一宁书六祖偈。内容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山老衲一宁书。图片4,一山一宁书阿弥陀佛语。内容为: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正和五年七月十五日/一山老衲一宁书。
图1a和图2图3图4解题均出自江静编著的《日藏宋元禅僧墨迹选编》一书。图片墨迹由笔者释文。
一山作品的最高成就是草书。这5张作品是一山七十岁左右时的墨迹。一山书法宗颜真卿、怀素、*山谷,这些作品整体给人的感觉,是笔下流出来的,达到了天性无碍的地步,羽化登仙,凤舞九天。这也是一山多年修为的结果,一山派禅学讲究心即是法。心无挂碍,无所住,笔无所滞。作品格调圆融真率,仙气流布。结字平正,用笔笔笔中锋,粗细有度,枯湿浓淡,炉火纯青,随心所欲。章法错落有致,奇逸跌宕,有的作品一改过去从右列到左列的写法,从左写到右,象鳗苗欢游,出没云水。
不仅一山大师书法高标出众,历史上还有许多禅僧寄情翰墨,以书法为筏,弘扬佛法。东晋支遁、法嵩,南朝慧超、慧生、洪偃,北朝慧朗、安道壹,隋智永,或书绢,或石刻,促进了经书传播。中晚唐时期,佛教八大流派形成,士大夫与禅僧交游盛行,很多禅僧亦僧亦俗,诗文书法造诣很深,出现了草书僧群体,有怀素、高闲、贯休、释亚栖等;宋有宗杲、虚堂愚智等禅僧,书法都不错,但是杰出的少;元明清有一山一宁、月江正印、破山明、担当和尚、朱耷、石涛;民国以来有弘一、普陀山妙善。禅僧书法,汇成了中国书法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些禅僧书法,最杰出的,当数怀素、一山、弘一三人,八大山人书法的格调也高。怀素和尚著名的帖有《自叙帖》、《苦笋贴》和《小草千字文》等。怀素的草书狂风骤雨,小草内敛婉约。弘一楷书似小龙女出终南山,不带一丝烟火味,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怀素和一山是中国禅僧书法的双子星座,怀素书法在人间,一山墨迹在云水。和藤原佐理的书法相比,藤原佐理书法空灵弹跳,洗练柔润;一山的书格更上层楼,虚无缥缈,禅迹无源。
当代书法明家金陵乐泉先生,见了这些书法图片,感慨如下:太棒。直之笔髓,云水能知?去乎人性,鱼龙不痴。当代书法明家浙大楼可程先生不仅对一山墨迹的释文悉心指导,也对一山书法感慨如下:超一流的创造力。逍遥法中,深水静流。
可以说,一山一宁是中国古代渡日僧人中最有地位、最有影响、最有贡献的绝代高僧,是继唐怀素、平安时期藤原佐理之后的“海外草圣”,是中日草书史上的里程碑。
丙申中秋八月十六
海天佛国普陀山
一山大师像
一山书法
一山雪夜作2
一山雪夜作1
一山书阿弥陀佛语。
一山书大觉法皇和韵
一山书六祖偈语
一山书
一山。默庵
唐怀素自叙帖
日本藤原佐理恩命帖
心开长老像一山赞语
年庐山居照相馆摂。图片来自祖印禅寺网站。
明年,年,一山大师圆寂周年。
也许,一山已经轮廻到普陀山了,正悠
哉悠哉,终于回家了。
*江静编著的《日藏宋元禅僧墨迹选编》一书,为我们了解宋元时期禅僧书法提供了丰富详尽的文字和大幅图片资料,尤其是一山一宁的墨宝让我们大开眼界。特此推广。
祝大家中秋快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