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德清大师(图片来源:曹溪南华寺)
憨山德清禅师(~),世称憨山大师,与云栖袾宏大师、紫柏真可大师、藕益智旭大师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憨山大师虽是禅门宗匠,但修行上不拘一宗一派,极力倡导禅净一致,尤致意于华严;在佛教内主张禅净双修,对外又宣传儒、道、释三教调和。大师中兴曹溪,后圆寂于南华寺,留下不坏金身。
憨山德清大师,俗姓蔡,安徽全椒人。20岁在南京报恩寺出家,住持西林命法孙俊公教他读《法华经》,四个月即能背诵。西林见他聪颖,为延师教读《四书》《易经》及古文诗赋,因此他在童年即能写诗作文。
嘉靖四十三年(),他谒云谷(法会)于摄山栖霞寺,获读《中峰广录》,大为感动,因决意学禅。同年冬又从无极(明信)听讲《华严玄谈》并受具足戒;因仰慕清凉,自号为“澄印”。
隆庆五年(),他北游参学,先至北京听讲《法华》和唯识,并参徧融(真圆)、笑岩(德宝)二巨匠,请示禅要。继往游五台山,不久又回到北京西山。
万历二年(),他又离京行脚,游嵩山、洛阳,至山西蒲州会见妙峰,和他同上五台山,居北台之龙门,专事参禅。万历九年(),神宗慈圣太后派人至五台山设“祈储道场”并修造舍利塔,他和妙峰禅师共建无遮会为道场回向。
万历十一年(),他赴东海牢山(山东崂山)那罗延窟结庐安居,开始用憨山为别号。皇太后遣使送三千金为他建庵居住,时山东遭灾荒,他即建议将此费全数施与孤苦。万历十四年(),神宗印刷大藏经十五部分送全国名山,慈圣太后特送一部与东海牢山,因无处安置,又施材修寺,称海印寺。
万历二十三年(),神宗不满意皇太后为佛事耗费巨资,恰恰太后又派了个当时大臣所忌的使者送经到牢山,这样就迁罪于德清禅师。他刚从北京回来,就被捕下狱,结果以私创寺院罪名充*去广东雷州。于十月间携侍者福善南行,至韶关,入曹溪南华寺礼六祖肉身,越三年三月到达雷州。当时雷州旱荒,饥民死亡载道,他发动群众掩埋并建济度道场。八月间,镇府令他还广州,当地官民仰慕他的学德,经常有人去访问他。他即以罪犯服装登座为众说法,创开岭南的佛教风气。
万历二十八年()秋,南韶长官祝公请他入曹溪,时南华寺衰落已久,他到寺后,开辟祖庭,选僧受戒,设立僧学,订立清规,一年之间,百废俱兴。万历三十一年(),达观在京师因《妖书》事,被捕下狱,又累及德清,仍被遣还雷州。这中间他曾渡海游海南岛,访苏东坡故居,作《琼海探奇记》。
万历三十四年()八月,明廷大赦,德清禅师于是再回曹溪。他为复修南华寺大殿,自往端州采运大木。有僧挟嫌诬他私用净财,讼于按察院,他船居芙蓉江上二年待讯,大病几死。后来虽真相大白,他却坚决辞去曹溪的住持,至广州长春庵,为众讲经。
万历四十一年(),他从广州至衡阳,居灵湖万圣寺。缁素又在寺旁,为他建成昙华精舍。他在衡阳写成了《楞严通议》《法华通议》《起信论略疏》,并自开讲。
万历四十四年()四月,他离开湖南至九江,登庐山。九江四众弟子为建静室于五乳峰下,他很爱其环境幽寂,有终老其地之意。天启二年()十二月,他受请回到曹溪,为众说戒讲经,次年()十月十一日圆寂于南华寺,世寿七十八岁。
憨山大师博通内外学,他的著作有:《观楞伽经记》八卷、《楞伽补遗》一卷、《华严经纲要》八十卷、《法华击节》一卷、《金刚经决疑》一卷、《圆觉经直解》二卷、《般若心经直说》一卷、《大乘起信论疏略》四卷、《大乘起信论直解》二卷、《性相通说》二卷、《肇论略注》六卷等。
禅林网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禅林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犯著作权及版权。
禅林chanlin
禅宗智慧的耕耘者
chanlinorg
禅林APP下载
苹果/安卓
苹果版
安卓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