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古代高僧大德的故事一行大师
TUhjnbcbe - 2021/4/10 17:4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有几个版本:

一、

 唐代高僧和科学家。俗姓张名遂,巨鹿人。二十一岁因不想和武则天的侄子结交,从荆州景禅师出家,不久又跟嵩山普寂学禅,后从善无畏和金刚智修学密法,并协助翻译密续要籍,如《大日经》、《金刚顶经毗卢遮那一百八尊法身契印》等。此外,一行亦精通天文历法,曾和梁令瓒同制*道游仪,于全国十二各地点进行天文观测重测一百五十余颗恒星位置,推算出子午线纬度长的近似值,是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


  浙江国清寺外,七佛塔上方,古木浓荫之下,又有一座古墓,墓碑上写着:“唐一行禅师之塔”。唐代僧人。天文学家。据记载:“一行,唐高僧,张公瑾之孙。武三思慕其学行,请与结交,一行逃匿,寻出家。开元中,玄宗强之至京,置于光太殿,数访以安国抚人之道。有《摄调伏藏》、《释氏系录》、《开元大衍历》、《大日经疏》等书。卒谥大悲禅师。为中国佛教密宗之祖。历数、天文,并为大家。”

二、


  释一行(公元673-727年)。天文、历法学家。巨鹿(今属河北)人。俗家姓张,名遂。生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公元673年)。他是唐朝初年襄州(今湖北襄阳)都督剡国公张公谨的后裔。少年时代即聪明过人,且有老成之风。宋《高僧传》卷五说他读书一遍,即能背诵,其记忆力之弧实属罕汇年近二十,博览群籍,尤精经史、历象、阴阳五行之学。青年时代,他就著有《大衍玄图》和《义决》,用以解释杨雄的《太玄经》,得到尹崇(藏书家)的推崇。


  一行所处的时代,正是武则天当皇帝的时侯。武氏的侄儿武三思,品质很坏,想拉拢一行。一行为了摆脱他的纠缠,乃到嵩山从著名禅师普寂出家。普寂有友,姓卢,名鸿,很有学问,受托写一篇序赞邑社的文章,要找人在寸拎上念。卢鸿将文章放在几案上,对普寂说:“某为数千百言,况其字僻文古,请求朗俊者宣之,当须面指,摘而授之”。普寂当即叫一行。一行来后,从几案上拿起那篇文章看了一遍,便微笑地将文章仍放在原处。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卢鸿的不满,认为他太轻薄。大会开始时,行奉师命在大会上念卢鸿写的文章,一规误,使卢鸿惑到十分惊奇,睁大双眼直看着一行,辅是赞叹不已。然后他对普寂说:“非君所能教导也,当纵其游学”。这样,一行便获得其师普寂的许可,离开了嵩山。


  一行离开嵩山之后,先到当阳玉泉寺从悟真学律,后又至天台山国清寺从一位隐名老僧学算术。唐开元五年(公元717年),他被玄宗召到京城,协助善无畏译经。玄宗问他:“师有何能”?一行答:“略能记览,他无所长”。玄宗当即命人取来宫中藏书,一行看了,便将书合上,背诵给玄宗听。玄宗当即下榻作礼曰:“师实圣人也”。从此以后,玄宗就经常召见他,询问治国兴邦之道,对他十分敬重。


  一行进京的任务,除协助善无畏译经之外,还要整理历法。他经过数年的努力,编成了《开元大衍历经》。终因劳成疾,于开元十五年去世,世寿五十有五。玄宗谥为“大慧禅师”。


  一行死后,由张说整理他有关历书和天文方面的遗著,其中包括《长历》三卷、《历议》十卷、《成立法》十二卷、《天竺九执历》一卷、《古今历书》(即《历草》)二十四卷、《略例奏章》一卷,共计五十一卷,总名称为《开元大衍历》。


  一行关于《大衍历》的编著是他理论方面的成就。作为一位科学家,还应有实践。他的实践是根据自己的理论,制造观测天体的仪器。他与梁令瓒合作,观测仪器制成了。他们首先用铜铁铸成了测量星宿运动和考察月球运行规律的*道游仪。后来又改进了浑天仪。此种浑天仪,自古就有,但比较落后,经过一行和梁令瓒的改进,这种仪器就更加先进了。关于这种科学上的成就,《旧唐书.天文志》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一行在历书和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嘉许。


  一行是僧人,在天文学上有那么大的成就,在中国佛教史上是少见的。他在佛学上的成就,也十分引人注目。根据有关史书记载,他在佛学方面,有以下著述:


  《掇调伏藏》十卷、《释氏系录》一卷、《大日经疏》、二十卷、《药师琉璃光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一卷、《大毗卢遮那佛眼修行仪执》一卷、《曼殊窒利焰曼德之万爱秘术如意法》一卷。


  从一行的上述佛教著述看,他是一位密宗信徒。《大日经疏》是他的代表作,为汉传密宗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曾师事善无畏和金刚智,从他们学习金、胎二界密法和灌顶,成为大阿阇黎,在汉传佛教密宗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他的出名主要还是在天文、历法方面,这是举世公认的历史事实。

三、

中国古代僧人科学家——一行大师的故事

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位僧人科学家,法号一行。俗家姓名张遂(公元-),直隸巨鹿人,是唐太宗功臣张公谨的孙子,长期住在都城长安。其父母及祖上都是佛教信徒,所以从小受到佛教的熏陶;又加上天资聪明,过目不忘,年青时代,就成了长安城内一位有名的儒家学者。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深研佛教经律论;又学得历数算法之秘要,所以还有一手独特的预测功能,深得唐玄宗的欢喜。由于他精通密法和天文,所以创造了世界历史上有名的大衍历,从而成了闻名世界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原来他的前世就是一位大菩萨,为度世而再来此世界。现在就让笔者详细地讲述他不平凡的一生。

一.在嵩山少林寺出家

一行大师,小时候也学过道家的气功和咒术,但与佛教相比,只是运用于实际的善巧方便的功法而已。其为了追求真理,也为道家抄写经文,了解其具体内容。但最后经人介绍到了嵩山少林寺,拜在当时闻名的高僧普寂大师门下,学习北宗流行的禅观之法(属于修学神通的一种功法),很快就获得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觉受。

当时,佛教在北方流行的是禅宗,称为北宗,是以南宗六祖惠能大师齐名的神秀法师为宗主。当时神秀大师已是99岁高龄了,他在禅宗五祖弘忍法师门下时,有句“身为菩提树,心为明镜台,应要常拭拂,不使惹尘埃。”被尊为佛教渐修法的祖师。而普寂大师就是神秀大师的大弟子。

神秀大师在武则天时代就被看重,尊为国师。到了唐玄宗时代,当家和尚就是普寂大师。所以在当时北方的佛教,就以普寂大师代为统领天下僧众。

一次,普寂大师打算在少林寺内举行佛教法会。年前就通知各地在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圣诞之日,来少林寺召开僧众弘法大会。于是一呼百应,数百里之内,凡能传到消息的,都如期到达,唯恐没有了位子住处。所有名僧大德,没有缺席的。赴会的有数千人之多。一时间,少林寺内,香火缭绕,钟鼓齐鸣,悬缯升旗,白天念观音菩萨圣号不断,一到晚上,还放焰口超度亡灵。真是阴阳两利,盛况空前!

当时,在嵩山老林中,还隐居着一位高人,是位学佛居士,俗名叫卢鸿。此人道学深厚,名声极大。朝庭也曾屡次请他出山作官,他都不曾应允,坚辞不就。这次普寂大师,有请卢员外出山赏光法会,而卢员外欣然乐助香金三千两银子。其他有钱的出钱,做官的也来捐助香金和供养三宝。唐玄宗闻知后,也命太监领旨,赠金随喜、庆贺!

二月十九日前,全寺先念“大悲观世音菩萨”圣号七天。在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的圣诞之日,也就是念观世音七,圆满之日,许多大官、贵秀都来随喜听法!这天早上,卢老员外,即从寺中的居士寮中,起身赶到法堂,首先向普寂大师合掌弯腰问讯,后由侍者安排在上首居士中坐下喝茶。卢员外即从袖中抽出一个作好的歌颂佛教的文章,放于茶几之上,道:“卢某这篇文章,虽不敢称字字珠玑,也可谓呕心沥血,数千言之文,全是古典冷僻之词,而含意极为深奥莫测,不可思议。大师今日举行观音七圆满法会,自然是群贤毕至,英秀如云。卢某想借此胜缘,愿与僧众、居士中选一名最聪慧之人,收为学徒,卢某将以平生之学,亲自指授,不知大师以为如何?”普寂大师微微而笑,“先生要选学徒,亲自指授,此是天大的好事,贫僧怎会不答应?但不知先生,如何挑选中意的学徒?”卢员外微笑道:“这个简单,只要请长老,让来人读一读卢某的文章,多少能读懂一点点,卢某就收他为徒。”

普寂大师便命侍者,出去叫一行来,一行那时还是一位未受大戒的小沙弥。一行一听是恩师叫唤,立即前往法堂,向师父顶礼后,站立一旁,听候吩咐。普寂大师对一行说:“一行徒儿,今天卢员外要挑选一位中意的人,作为他的学徒,你现在可读一读他的文章。”一行拿起他的文章后,一目数行,很快看完,又放回几上,不发一言,却面露微笑,施礼而退,即出法堂。

卢员外一看此小沙弥的行为,气得脸也发青,说不出话来,“此年轻沙弥,怎么如此轻慢!”

长老看时间,已差不多了,也不言语,即命维那师,观音法会开始。僧众及居士们分东西两序排定,在维那师的引领下,合唱观音颂,僧众与居士们附和。而只见长老身披祖衣,在佛祖前,拈香礼拜。许多僧人、居士身穿海青,跟着顶礼膜拜。法事中,一行在引礼师的引领下,从外而入。先从右方,走到中间顶礼三拜后,向西再向北转至佛台前,拈香顶礼佛祖、观世音菩萨后,转向南回到正中的拜垫前,立停。然后将卢员外的颂文一字不错、抑扬顿挫地,从头至尾高声背诵、颂唱!卢鸿居士此时,真是惊得目瞪口呆!其他僧众和居士也津津有味地聆听。在整个法会期间,卢员外他,几乎目不转睛地、一直注视着这位小沙弥,几乎不敢相信刚才发生的事情!

上午法会暂时告一段落。卢员外就紧跟着大师到方丈室,对普寂大师说:“想不到这位小师父,如此聪黠伶俐,天资过人,悟性深湛。卢鸿我没有做他老师的水准!就是你普寂上人,只怕也教不了他,能为其师之人,当世只怕没有。但是大道自然,可任他遍游天下,师法自然而已……”上人亦叹道:“先生此言正合我意,因缘和合,何尝不是如此想的!”于是命侍者叫一行进来,与卢员外一道,告知他们的想法,命一行从此离开嵩山,以天下为师,奉大道为法,行游天下!

二.行游天台山,拜师国清寺

从此后,一行以一位沙弥的身份到处行游,所到之处,总有人留他,但都留不住!因为他要找寻一位师父,教他算法!

在一行大师21岁那年的一天,他听说,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有一位精通历法和算术的和尚,为此,他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行程三千多公里,从长安,行脚到了天台山。

那时节,正是夏天多雨的季节。一日,他风尘仆仆来到了浙江天台山,要找国清寺。只见他一人,沿着山路,从县城向北走来。山上苍松翠柏,远处的山上有一座高耸入云的隋代古塔。他二手合掌,对着古塔表示致敬。

眼前就是智者大师的弟子灌顶大师督造的国清寺。寺前一条小溪围绕,溪水正哗哗地向西流——是在向山上流!一座大山矗立于寺前大约三四十丈的地方,但山门就是不见!——咦?在哪儿啊?正这时,寺中有一僧人,从东边绕出,对着一行问讯,“有请一行禅师,我师有请!”

原来,国清寺座南,而山门转了九十度是向东的,名之曰为:“紫气东来”。一行禅师跟随进内——啊呀,寺院太大太大了!要知道这是天台宗第四代祖师,智者大师设计,由其大弟子灌顶大师督造的,是天台宗的发祥地。这里僧材辈出,历来是圣人、菩萨、罗汉出没的地方。当初,还有丰干和尚、寒山和拾得尊者三位圣人,同时出现在国清寺中,为证明天台宗而来。今天一行我有幸来国清寺,真是有缘。他边想边跟随而进,一直跟随进到僧人僚房。只见一位精通高明算法的师父,高坐法台,一行禅师就下跪顶礼拜师:“我师在上,受小徒一行三拜!”“一拜一拜。”这位师父是弘景大师的弟子,法号曾寂大师,与历史上有名的到日本去传法的鉴真大师齐名,与普寂大师是师兄弟,同样精通天台和密法。师父在上边说:“为师正听到,外面的溪流与往日不一样,好样在往西倒流,朝山顶上奔涌而去,一定是我的弟子一行到了,正是‘一行到此,溪水向西流’。故令徒儿到外面瞧瞧,果然徒儿一行来了。”一行站出来,就由侍者领到客堂,安排住处。

从此后,一行就住在国清寺内,向那位老禅师修学历法和算法高超的天台宗法门。把天台宗的观行法门及运用计算的奇妙法,统统学精学透!真是上知天,下知地,观天观地如掌中果!在此,还为一行禅师受了具足大戒(受具足大戒,都有极为严格的要求,要有七师十证的高僧为受戒者证明)。从此后,一行大师进入菩萨戒的行列。戒行并进,智慧更高。日中一餐,白天学习算法,晚上夜不倒单,坐禅观想,有时候几天不出定。真正进入了极高的禅定止观境界!

要知道,天台山是出圣人、高僧的地方!一代高僧,僧人科学家,就在这里被培养出来了!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的大事,近代,就在国清寺西侧的溪水边上,立了一块石碑,上书“一行到此水西流”七个大字。凡现在去参观浏览的,都能在寺前的桥旁,看到这一景观!

三.测天算地创造“大衍历”

唐玄宗开元三年(公元年)。印度密法僧人善无为大师,来长安弘法,因此唐玄宗想到一代高僧一行大师。一行大师得知能协助印度梵僧翻译密宗典藉,非常高兴!来到长安后,就拜在善无为金刚上师的座下,修学密法,夜以继日地学习梵文。由善无为金刚上师读梵文,一行大师译成中文的密法典籍,就在他们师徒二人的努力下,蒙诸佛菩萨加持,很快就完成了!

开元九年,撰大衍历九卷(现代编大衍历法为52卷)。这是因为朝庭主管天象的官员,预告将在某日发生的日蚀,届时并未发生;而由一行大师所说的时日倒真的发生了。唐玄宗知道此事后,就命一行大师着手组织编撰新的历法。

为了获得第一手的观测资料,在当朝的主持下,与工匠师梁令瓒一起设计制造了两具新的天文仪器,一具就是*道游仪,用来专门测定太阳运动在空中的位置及轨道;另一具就是浑天仪,用来测量日月星辰的运行周期和测定时间,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比西方最早的钟表早了六个世纪。

在开元十年(公元年),一行大师奉命在全国设置12个观测点。对北极高度和冬至点、夏至点的日影长度进行了实地测量,并使用了他新创造的测量仪器叫“复矩”。当时,由一行大师主持测量的地球子午线的精度为每差一度,南北相距为.22公里(唐制为里80步)。虽然与现在来比,误差较大,但在当时来说,是世界上第一次用实测方法,来测定地球子午线的长度。并且极为有趣的是,他还证明,地球是圆的。他测定了多颗恒星的位置,并指出,恒星也在缓慢地运动之中,而西方到了年才由科学家哈雷发现恒星的自运动状态,整整早了一千多年!

在一行大师工作之余,从不忘密宗、天台宗持咒观想的修持。他还受到金刚智密宗大师密法灌顶的修法教导,他在密宗方面的成就也非常巨大,著作颇丰,因此成了中国第一代的密宗大师!

公元年,一行大师自知时至,就来到了陕西新丰县的华严寺,结双盘而坐,由当家师等诵经持咒中,观想恩师善无为、金刚智等上师,自己观想坐在金刚座上,到佛国中去了!成了现世成佛的典范!圆寂后,被谥为“大慧禅师”,葬在济洲的一*土南坡上,是年五十四岁。

觉修编著

年11月6日于启东慧光精舍

????????

以金刚为正法眼

以楞严为降魔杵

以大悲为利世灯

以弥陀为导归处

教在天台行归净土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法喜充满六时吉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高僧大德的故事一行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