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不仅是一部关于阅读障碍儿童的纪录片,更是一部关于如何爱孩子的启示录。它让每一个观众去思考:究竟该如何对待孩子?如何面对孩子的不完美?爱与自由的界限在哪里?怎么做才算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片中的父母,也同样困扰着成千上万个普通家庭。
只有爱和接纳才是最好的答案。
今天,要呈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典型。普通家庭,普通父母,普通孩子。他们选择一条不普通的教育之路:在家上学。上世纪中叶的美国,一些父母选择放学校教育,而选择在家中自主安排孩子的上学问题,他们主张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和人性化,按照每个孩子的天赋和能力进行教育。这便是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的起源。
家是学校,父母是老师,在一个小空间里,他们实践和摸索通往理想教育的另一条路径。本期探园,是位于上海徐汇区长桥街道,青橄榄在家上学。
01/从一间不足30平米的小屋
开启的自由岁月
青橄榄,就是Ruth妈妈一家,爸爸妈妈以及两个女儿。在这所家庭学校里,爸爸是校长,妈妈是老师,学生自然就是姐妹俩了。从开始和别人合租一间不到30平米的小屋子,到后来60平米的家,再到现在多平米的宽敞地儿。从泉州,武汉,再辗转到如今的居住地上海,14年过去,这一家四口,走到哪里,教育就在哪里,父母在哪里,孩子就在哪里。青橄榄,是圣经故事里出现频次最多的植物。在诺亚方舟故事中,第天,诺亚放出一只乌鸦,没有飞回来。过了7天,他放出一只鸽子,鸽子7天后飞回来,嘴里叼着一枝橄榄叶,诺亚知道地上的水退了。橄榄枝,是和平,生命力的象征。取这个名字,大概是校长先生和女教师很中意圣经故事寓意深远的缘故吧。年,姐姐晨欢出生。3年后,她面临上幼儿园。所以就送去小区幼儿园。但是不到一学期,Ruth妈妈发现,幼儿园总是把孩子关在室内活动,很少户外,就更别提亲近大自然了。再加上初上幼儿园的孩子总是会小感小冒的,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家里蹲,担心孩子交叉感染的夫妇俩最终决定:不上幼儿园了,自己在家带。▲向左滑动》不是一时脑热,也不是因为一点点所谓的入园小焦虑,而是有共同信仰的夫妇俩达成一致:先家庭再教育。在家教育的好处,就是把家庭的需要放在优先位置,有更多的自由和环境。孩子和家人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并且愿意跟着父母一起去做有意义的事。一个家庭中有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手足关系。若爸爸妈妈彼此相爱,那么孩子便能有很好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不管是打定主意还是临时起意,总之,这一家子上路了。彼时大女儿3岁,小女儿不到1岁,爸爸作为家庭学校的校长,每天会带小不点们一起早读,然后便上班了。留下妈妈,全天候的陪伴。一起做饭,讲故事,做游戏,玩沙捡树叶,又去图书馆,自由自在天马行空的日子正在开启。▲妹妹讲故事《谁能抱抱我》02/教养孩童走当行的道
到老也不偏离
犹太人的教育成果举世闻名。全球万犹太人,却取得了29%的诺贝尔奖。而且不限于金融家和富商,也不限于科学家和发明家,而是分布在文明的各个领域:大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卡夫卡、卓别林、门德尔松、普鲁斯特、茨威格、基辛格、巴菲特、比尔·盖茨……全是如雷贯耳。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教育极其成功,那就该首推犹太教育了。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可以从别处借鉴什么?两位爹妈是有专门研究的。纵观犹太教育目标有三,第一:教养孩童,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离。什么是当行的道?就是如今所说的价值观,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那就是当行的道。可不是挂在嘴上贴在墙上,而是身为教育者的父母,做好榜样。“有的父母想偷懒,自己不愿改变,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让老师去改变。”“小心你的孩子会变成两面派,他们会很聪明,知道学校老师讲的是一套,自己父母生活的是另一套,他们学会在什么人面前做什么人。”这是爸爸校长的领悟。第二,教导孩子谋生的技能。谋生的技能,在现代社会是不屑于被新一代父母所教导的。诚如我们的小时候,父母永远会说,你专心读书就好了!可现实是,许多本科研究生毕业的,找工作很艰难,自己也很迷茫,高不成低不就。因为教育经历没有帮助他们在实践上有谋生的技能!第三,教导孩子将来怎样做丈夫或妻子,做爸爸或妈妈。这实在太重要了。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如果每一个家庭都和睦,每个人都明晰自己的位份,天下安泰也。▲向左滑动》看起来很简单吗?实则包含了很多在夫妇俩看来合乎真理的世界观、价值观。“是学校无法给予孩子的,只有在家庭中,借着父母的教导和身体力行才可以让孩子传承下去。“北大前身燕京大学的校训是“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而在青橄榄的家庭学校里,目标也同样高蹈在上:认识真理,得自由,去服务人。这是一所学校的顶层设计。03/对标杜威陶行知的理论
不可避免地与一地鸡毛的生活碰撞
有了教育顶层设计,确定教育目标。接下来就该研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时机这三大重要元素。这对青橄榄不是问题。教育内容,就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教育方式,就是自我的不断完善和身体力行的示范。教育时机,生活中真是每分每秒都是教育的时机啊。生活即教育,家庭即学校。再推而广之到社会这所大学校。青橄榄摸着石头过河的想法,不正是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吗?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
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向左滑动》陶行知师承美国杜威,这个影响中国百年教育的美国实用主义集大成者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如何提供条件呢,如何保证生长呢?愿望总是美好的,理论总是清晰的。古往今来,影响人类成长的最关键因素,还是人类自身。即,教育者自身的生命状态与综合素养。“刚刚把大女儿接回家的最初几个月,常常怀疑自己无法胜任妈妈老师这一职责!”Ruth说,尤其是看到幼儿园里小朋友欢乐地在操场上做操玩游戏,便更深怀疑自己。一方面,身为母亲,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要做家务,照顾好丈夫和孩子的身体,锅碗瓢盆一地鸡毛。还要给三岁多的姐姐安排每日学习的内容,真是不堪重负啊。▲疫情期间在外婆家在家上学我不就是孩子的老师吗?我不是应该像幼儿园老师那样,每日带着孩子做游戏,学知识、为她们寻找同龄人作伴吗……在家上学开启了几个月,Ruth的纠结和挣扎满地满脸都是。04/个实践案例
共同面临的三大难题
就像所有仓促上马的人那样,昔日同济大学的高材生,第一次陷入“我不行,我怎么办,我也许该放弃了”的自我否定中。这不是Ruth妈妈独有的问题。据有效数据统计,全国大约有1.8万家庭选择在家上学。但其实只有6千家庭正走在践行的路上。这6千家庭当中,教育内容也有不同取向。有中国传统文化取向,宗教教育取向以及儿童特长或特殊需要取向。他们当中,80%以上接受过高等教育,多数都是城市居民,58.21%居住在大城市。有出国半年以上经历则占20%以上,还有一半家长具有教学经验。与学校教育所强调的掌握知识和通过考试相比,他们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