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解读ldquo善有善报恶有恶报r
TUhjnbcbe - 2021/2/7 23:35:00

我们常听人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们每个人都是多面性的,在我们的一生之中,一般不会做到纯善或者至恶,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既“行善”又“作恶”的层面,也正是因为善恶参半,我们才得人身,而不是升至天上享受妙乐,也不是堕入地狱饿*等道受尽折磨。

因果真实不虚,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人作恶所得之恶果,绝不会因为我们的善行而作抵消,为什么这么说呢?善恶业之果究竟是如何运作的?

解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我们所做其善恶业,必生得同类果报。这还意味着一个人若既行善又作恶,则其善、恶各自生果报,不能互相抵消,不可能用行善的方法消灭恶业之恶报。而善业再大,也不能消灭其所作恶业的恶报。《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下,佛言:“夫人修福,不与罪合,不共和故,要须方便,令得灭罪。”谓善恶各有其果报,不相混合,若要消灭恶业罪报,必须用能消灭恶报的方法,如至诚忏悔、念佛、诵经、回向、修学福慧等方式。六祖惠能大师在《六组坛经》曾说:“拟将修福还灭罪,应世得福罪还在。”善恶遇“缘”则报谈到善恶因果循环,佛教思想认为这中间还有一层作用,那就是“缘”。离开了“缘”这个字,善恶的果报都不会发生,而只是还未萌芽的种子。如果条件不具备,或者时候未到,种子没办法发芽,果报也就不会发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了。这里的时候,就是指“缘”的因素尚未成熟。比如,我们今生修善有可能今生就得其果报,也可能今生不得,来世得。还有可能来世也不得,来世的来世才得报,甚至是来世的来世也不得报,百世以后才得报。为什么是这样?比如我们播种种子,如果把它种到地里,因缘具足了,遇到了合适的环境,如好的土壤、肥料,充足的水分等,几天就可能长出苗芽。如果我们一个月之后种,那一个月之后才能长。如果三年之后播种,那要三年之后才可能发芽。同样的道理,我们无论是作恶还是行善,有的立刻得报,有的今生得报,有的则来世得报,甚至很多世之后得报。那么这个决定时间的因素就是“缘”。

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

我们对待因果问题必须要客观、实际,而且要非常敏锐地去看待。就好比我们说某人是好人,而好人肯定不会做坏事。说某人是好人,是因为在他的习气中,善的习气多一些,但他也有恶的习气,照样也会做恶事。同理,如某人是坏人,十恶不赦,我们可能会对其全盘否定,会认为他从来没做过什么善事。实际上,再恶的人也会有慈悲、善良的一面。善人也有恶行,恶人也有善行,不能一票否定或肯定。这也让我们以更宽广的视角看待他人,更好地去处理人际关系,当然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心看开,而不是狭隘于肉眼可见的层面。

“断恶修善”才能积德积福

“断恶修善”是佛教修行中最基础,也是最方便的法门。我们可以从先断除粗重的烦恼开始,如断除贪、嗔、痴等烦恼,再渐渐断除微细的烦恼。那么我们又该如何修善呢?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四摄(布施、爱语、利他、同事)法,发菩提心行利他之行都是修善的好方式。《增一阿含经》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关于“诸恶莫作”,《十善业道经》中这样说道:“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华严经·净行品》云:“断一切恶,具足众善。”我们信佛、学佛、修佛,就是想把日子过得更好,我们想要改造命运、改变命运,就应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起。一切不善的念头,不善的思想,不善的言行,要正之改之;一切善的念头,善的思想,善的言行,要确之做之。久而久之,我们在一次次断恶修善的过程中,清净的本心便会逐渐显现。这也是我们信佛、学佛、修佛最根本的改变,也是最重要的改变。来源:上海玉佛禅寺往期回顾

原谅你,是因为你承担不起

消业障的三种方法,缺一不可~

吵还是不吵,佛弟子该怎么做?

十位高僧大德圆寂前的珍贵开示

在家学佛,请一定牢记这四句话!

一朝恩怨十世追讨,人生不是偶然!

学佛与不学佛,到底有什么不同?

心境决定处境:《金刚经》的八大真理

学佛的核心要领(珍贵开示,值得收藏)

修行,固然需要,修心,更为重要!

如厕时不要刷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读ldquo善有善报恶有恶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