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家院子
文/清湘老道
四
米汤老爷入住十家院子,马上就有他的一个“尾巴”跟着住了进来,他紧挨着米汤老爷做了邻居。这人年纪更大,已是花甲之人了,但在清湘却是有相当影响之人……但他却偏偏嗜好米汤老爷的米粉和锅巴!
这个老人姓*。*老先生是一位前清的举人,但又不是一位食古不化的遗老,他能很快适应形势,重新学习后又担任过省立小学和初中、高中的国语老师。*老先生大名仁任,字克己。取这名字,颇费了其父的精神,请来了一位老秀才,翻了半天书,最后才从《论语·泰伯》摘下两字:仁任。书曰:“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字则源用“克己复礼为仁”。但他一辈子却以教书为生,自取大号“柳山遗人”。因为在北宋初年,朝廷曾派出当时努力反对晚唐五代浮靡文风、极力提倡继承韩柳古文的头面人物柳开来出任清湘太守,这位颇有建树的官员一到清湘,便不遗余力地兴办学堂,并用皇帝赏赐给他的钱创办了清湘首家书院,因书院位于州城西北面柳山之下,故后人称之为柳山书院。柳开是清湘最早开发民智的官员,深受清湘人民爱戴。*仁任大概自认学无所成,既不能为官济世、兼治天下,却可以独善其身,一辈子教书育人,也算承继了柳大人的衣钵吧,于是便以“柳山遗人”自嘲。他年轻时家境不差,父母一心想培养他读书做官,出人头地而荣宗耀祖。此子也不负长辈所望,生性文静沉默,读书颇为用功。他第一次参加考试,便进身为秀才,二十多岁又通过了乡试,成为了举人。哪知命运不济,光绪皇帝听信了康有为之流的建议,开始戊戍变法,提出了兴学校、废科举,虽然维新不成,康梁出逃,谭嗣同等八君子喋血京城,可到了年,慈禧老佛爷突下懿旨,使在中国实行了千多年的科举立时死亡。不少士子学人眼见十年寒窗化为乌有,登科求仕顿成青烟,再也不能靠钻八股而考取功名了,便纷纷跑到孔子庙里痛哭哀号。*仁任平时好看些杂书,也曾经接触过康梁文章,所以当朝庭宣布废除科举后,*仁任并未坐悲叹命运不济,而是在一位留洋友人的指引下,一下瞅准了速成师范学校,免费读了两年,回家便有了“饭碗”。
“柳山遗人”一生喜好古文,诗词歌赋和骈文、对联在清湘也小有名气,其“清隽最是乡音好,湖楚天阔自有源”也曾深受人们的称赞。除此之外,*老先生就是喜好米汤老爷的香锅巴泡红油米粉。只要无事,*老先生每天八九点起床就要用手捧着他那把金灿灿的*铜水烟壶坐在米汤老爷的饭馆里,等着第一锅锅巴出锅。当然,*老先生吃锅巴不同于一般之人,他像品茶一样,一是看,二是闻,三是听,四才是尝。米汤老爷最是尊重和照顾*老先生这位老主顾,他喜欢听老先生说古谈趣事,什么三国、什么聊斋、乃至田横八百壮士和李白酒醉草蛮书,让米汤老爷听得如醉如痴。而当他第一锅饭锅巴出锅时,米汤老爷一定会将那最香最*灿灿的锅巴让给*老先生。*老先生一见这碗香锅巴端上来后,先放下手中的水烟壶,伸直了上身,接着要用手将自己的八字长胡捋上几遭,然后坐端正了,目不斜视,紧盯着这金*焦脆的大米饭锅巴,看了这面看那面,看得高兴起来,便会吟出几句诗句来:“谁遣彩云授苏子,赤橙*绿成佳肴”。约莫五分钟后,*老先生就会低下头去,微闭双眼,把鼻子凑近锅巴,抽动鼻翼闻那香味,似乎那锅巴里蕴含了世间最为丰富的气息。闻过之后,他就会要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红油米粉,猛地一下倒进锅巴里,滋地一声,锅巴迅速吸收米粉汤,嘎然而响。*老先生便会侧起耳朵,听锅巴吸汤时的声音:干干的燥热的锅巴猛一遇水,其滋滋然有如婴儿吮乳,更似久旱之田逢甘露;待它一经吸足水分之后,就开始瓦解,丝啦啦之声仔细倾听,就有如临春江之畔,开江裂冰訇然之势立呈眼前。紧接着锅巴就萎顿松散,与红色的油汤、与白白的米粉粉条和那肉末青葱汇成一碗,香、辣之气渲腾,叫人口中顿生唾液,食欲即炽。
*老先生是有产业的人,他有一座青砖到顶的房子,位于县城西隅城墙脚下,从其家出西门过板桥头,沿青石板铺就的小街,走一二里地就到清湘寺寺门前。南边是万乡河码头,湘桂两省朝佛进香的信众大都从这里舍舟登岸,走不过十来米便见着重檐翘角的山门和怒目威严的四大金刚。好古怀旧的*老先生从来就把这清湘寺作为本县历史的骄傲,过去他就常来寺里参禅,或观题词题诗、或品味石刻门联,或体会古人心迹,他更是能如数家珍般地说出古寺的种种来历、典故和传说。
清湘寺始建于唐至德元年(即公元年),由高僧寂照大师首先结庐清湘州城城西清湘山山腰。这位后来被人们称为“无量寿佛”的禅师,相传当年他一来到登上清湘山,看见四周有72座山峰耸立,把清湘山团团围绕在中央。东边三条清流江水,分别从东、西、南三个方向滚滚而来,在州城东面雷公山下猛然相聚,汇成一条大江,然后簇拥着、喧嚣着一路滔滔北去。而这清湘山又被州人称为“美女梳头”——从三江口旁的“二妃庙”往西面清湘山看来,清湘山在天际显现出来的轮廓就是仰躺着的一位绝世美女:她面朝蓝天,双乳高耸,曲线优美。特别是她那一头秀发,瀑布般地一泻而下,垂向万乡河边。那是当年追寻舜帝而来的二妃之化身!高僧不由心旷神怡,大叫一声“阿弥陀佛”,就在山腰处剪除荆棘茅草,结庐开荒,开始宣讲《大乘》禅经。寂照大师功德高尚,他谈禅讲佛,言语浅显,平易近人,而且哲理精意深刻,很能让人产生联想、启迪心智。因此大受州民赞颂。后来传到了清湘太守耳里,太守也不时前往讨教。
传说一次言谈时太守曾向高僧讨求长生之道,高僧便回答说:忠于国家,勤于职守,为民造福,即寿矣!高僧的功德被越传越神,甚至有人说自高僧来清湘山宣讲禅宗以后,清湘山上连鸟也能念佛了。这种鸟大如竹鸡,高冠锦羽,五彩斑烂,每当高僧清晨盘坐诵经之时,这鸟便自山中飞来,盘旋于高僧头顶,呱呱然大呼“阿弥陀佛”,叫州人莫不惊异。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几乎传至长安都城。据史书记载,寂照大师共活了岁,于唐咸通八年才无疾而终。因他德高道深,寿命长久,人们称其为无量寿佛。高僧圆寂后真身不腐(直至明万历间被火焚化,长达多年),他的弟子将他的真身藏于寺后飞来石旁,专门建造了一座七级浮屠以为大师升天之所。到宋朝时,徽宗皇帝南巡清湘,到清湘寺顶礼,特赐塔名“妙明”。此后清湘寺名闻湘水楚南大地,号称“楚南第一禅寺”。明代大小说家罗贯中的小说《平妖传》,书中所写的主人翁弹子和尚就曾来过清湘江寺朝拜。寺院北靠清湘山,南临万乡河,纵深二三华里。建有红门楼、玄武楼、大山门、大雄宝殿、真武殿、寿佛殿、布经楼、父母堂、敕书阁等诸多殿堂,形成了千亩之多的高大森严的建筑群。那山门前的四大金刚像雕塑得异常威猛高大,而那寿佛塑像则显得慈祥温和。寺中尤以那妙明塔最为出色闻名,据说那塔顶上的宝葫芦是纯金打造而成,每到黑夜时分、或黑云压城之时,人们便会看见塔顶的宝葫芦放射出金色灿灿的光芒来。一但雷鸣电闪的时候,宝葫芦还会引领着雷电,去追击那些不孝之子、贰臣贼子。
到了元朝武宗年间,清湘寺主持铁山长老游历朝鲜半岛,被邀去为当时的高丽国王讲经说法,当然也祥细地介绍了清湘寺的盛况。高丽国王听后十分仰慕,于是在元至正年间派出专门的使者,纵贯中国南北,爬涉万里由朝鲜来到了位于五岭之外的清湘,专门携带来了金轮相顶(夜明珠)、八宝毗庐(即如来佛的法身佛像)、金字《华严经》、金绣袈裟和金钵盂等六件圣器。朝鲜使者农历七月初六到达清湘,清湘大小官员士绅乃至普通百姓在城北十里亭列队焚香欢迎。次日,在清湘寺里举行了百年罕见的一场盛大的法事。那日,清湘州及周边湘桂相邻的州县官吏、社会贤达和善男信女齐齐汇聚到清湘寺的大雄宝殿,焚香化纸、击鼓鸣磬,齐号佛语,为高丽国国君祈福致谢。高呼“阿弥佗佛”之后,又一同簇拥着高丽使者,来到那八角八面的七级浮屠妙明塔内,将高丽国王所赠之衣帽给早已圆寂了多年但还如沉睡之中的寿佛爷的法身穿戴披挂。为了纪念这一盛事,清湘寺过后又特别建了一座“华严堂”,将那部金字《华严经》收藏于内,而那颗硕大的夜明珠则被安置到了妙明塔顶的宝葫芦之上,让人们朝拜瞻仰。至清兴明殁,桂林靖江王十世孙避难清湘寺,入籍为僧,法名元济、道济,自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老人等,在清湘寺修行20多年后离寺,游历大江南北,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成为画坛一代宗师。也为清湘寺再添了一抹亮色。作为墨宝在妙明塔后飞来石上至今仍留有他仅存于世的两幅兰花图中的一幅(另一幅藏于扬州)。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王朝几度更替,沧海桑田轮回,六七百年光阴一霎又过去了,清湘寺也多次遭受兵燹战火洗劫,然而那妙明塔和塔顶的夜明珠宝葫芦却依然如故。相传在明朝晚年,曾有一伙江洋大盗乘着天下大乱想盗取夜明珠,当他们好不容易爬上妙明塔顶时,忽见那金轮相顶—夜明珠突然大放异彩,一团光晕升腾而起,光晕中端坐着佛祖如来,佛光飘曳,如梦如幻,令这伙大盗顿时*飞魄散,直坠塔底、命归*泉。
但是,清湘寺却逃脱不了被日本侵略者毁灭的厄运!自然那镇寺之宝——妙明塔上的金铸宝葫芦和夜明珠也不见了踪影。*老先生当时也“走日本”躲进了大山之中,回来后才发现千年古寺已被破坏怠尽,人们们谈起丢失宝葫芦和夜明珠时,都说是日本*子抢走的。侵略者刚进清湘时也曾道貌岸然地来到寺里,对着佛祖和宝顶夜明珠顶礼膜拜,可是当他们即将兵败投降之时,就早已顾不得任何体面斯文了,为了得到这些稀世之宝,竟派人架云梯攀爬摘取,但都屡屡功败垂成。最后恼羞成怒,铤而走险地动用了*用飞机来撞。
这妙明塔位于山窝之中,三面环山,用飞机作低空飞行来撞击那小小的宝葫芦,是相当危险和不明智的。但日本佬利令智昏,就是牺牲飞机和飞行员也毫不怜惜。于是在一天中午时分,一架飞机轰鸣着从河面开阔地带向宝塔飞去,只一眨眼功夫,飞机就撞上了宝葫芦。霎时,震天动地一声巨响,塔顶立刻闪起一团熊熊烈火,经久不散。约莫半个时辰的功夫,一切烟消云散,天空依然晴朗,宝塔依然耸立,旁边的古树也仍然在那原来的地方站立着,没折没伤。只是那金葫芦不见了,那飞机却消失得无影无踪,连片残渣都不曾留下。
*老先生不想再在自己未曾遭到破坏的房子居住,也为了自己的嗜好和能常跟投缘的朋友相处,他花钱建了一座只二十多平方米的茅草小屋,来与米汤老爷做邻居!米汤老爷当然荣幸、高兴,更为重要的是,表面木纳不善言谈的他心里明镜一样地清楚,*老先生虽一介儒生无职无权,但他桃李满天下呀,莫讲在广西省上桂林府里还是清湘县里,只要他*老先生打一个招呼,方方面面都会有人给予关照的!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清湘老道,本名蒋才东,现年72岁。全州镇民主街长大,退休后居桂林。
本平台文体不限(画作、摄影作品要求配文字说明),来稿必须为原创网络首发(特约稿除外),同时欢迎在校学生来稿,投稿前务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