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魏南台洛下永宁寺天竺沙门菩提流支
菩提流支,汉译称为道希,北天竺人,学通三藏,善解义理,有志于弘扬佛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悄然离开家乡,到了葱岭以东地区。并于北魏永平初年(公元五○八年)来到洛阳,魏宣武帝甚加礼接,敕住于永宁寺。住寺期间,衣食汤药、供养丰足,皇帝还敕令七百梵僧,协助菩提流支翻译佛经。……
起初,菩提流支奉敕翻译《十地经论》时,宣武皇帝曾亲对笔受,然后才交付沙门僧辩等缀文、誊写,一时佛法隆盛,英才辈出,相互传授,孜孜不倦。宣武帝又敕居士李廓,撰写《众经目录》。李廓学通内外,博览经论。他在经录之序言中说:「自魏太平至天平二十多年间,菩提流支从洛阳到邺城,共翻译佛经三十九部,一百二十七卷,即《佛名》、《楞伽》、《法集》、《深密》等经,《胜思惟》、《大宝积》、《法华》、《涅槃》等论。沙门僧朗、道湛及侍中崔光等担任笔受之职。这些都载于《大唐内典录》中。」李廓在序言中又说:三藏法师菩提流支房间里面,梵本经论有近万夹,新翻经典笔受稿本塞满整个房间,其义解与勒那摩提不相上下,而在神悟聪明、善达方言及擅长咒术等方面,则无人可与之抗衡。
据说有一次,他坐于井沿上准备洗澡,但澡罐内没有水,其弟子们又还未来,没有人替他提水,他手持一柳枝,直捅井底,并念动咒语,才念了几遍,只见井水直往上涌,一直涌至井口,他就用钵舀水,用以洗澡。其它的僧人见到这一情景,都赞叹他是大圣人。菩提流支说:「不要妄加夸赞,此乃法术,外国很盛行,但此地并不流行,因此都误以为圣人而已。」怕疑惑世人,不敢把这种咒术传授给别人。当时又有中天竺僧人勒那摩提,汉地称宝意,见多识广,理事兼通,曾诵一亿句偈。当时每句偈有三十二字。对于禅法,尤为精通,他立志游方弘法,于正始五年(公元五○八年)来到洛阳,译出《十地经论》、《宝积论》等。又有北天竺僧人佛陀扇多,汉语称为觉定,从正光年间至元象二年(公元五三九年)于洛阳白马寺及邺都金华寺,译出《金刚》、《上味》等经十部。在译场中,菩提流支担任主译,其它的僧人助译。后来勒那摩提、佛陀扇多及菩提流支三人为流言所误,没有合作到底,大家各传师习,不相询访。后来,宣武帝让他们三人各自翻译经典。译完之后,互相参校。三人译本,各有千秋,后人对几个译本加以兼糅,合成一部,事见宝唱所撰之《众经目录》。
起初,僧人宝意精通义理,寻幽探赜,宣武帝每次令他讲解《华严经》时,常常鞭辟入里,阐释精微。有一天正坐于讲席之上,忽然有一个形如天官、手持竹扳者来访,说是奉天帝之命,前来请宝意法师去讲《华严经》。宝意说:「现在尚未散席,等到经文讲完之后,一定遵命前往。不过,开讲经典,非一人所能胜任,都讲、香火、维那、梵咀等,都不可或缺,请能一并前往。」天帝使者同意宝意所说。到了法席将结束时,那位使者又出现了,说是奉天帝之命前来迎接的,宝意恰然含笑,向大众诀别,即时卒于法坐之上。都讲等僧也同时圆寂。国人听到此事,无不称美赞叹。……
又,熙平年间,有南天竺波罗奈城婆罗门种姓之僧人般若流支,汉地称为智希。从元象元年(公年五三八年)至兴和末年,于邺城译《正法念处经》、《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回诤论》、
《唯识论》等经论,共十四部,八十五卷。……由于菩提流支与般若流支于汉地译经约略同时,而众史传、经录又常常略去「菩提」、「般若」二字,只称「流支」,致使后人不知究竟是哪一个「流支」,直至今日如果只凭经录,很难确定是哪一个「流支」所译。……
后世不知为何出现污蔑菩提流支六次*害禅宗祖师菩提达摩之事,博士王思佳主讲的《后世文献中的菩提流支》中有详细的解说:菩提流支是早期在中国翻译瑜伽行派经典的梵僧,曾经译过《深密解脱经》。菩提流支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后世文献有一些对菩提流支生平的描述,也有对菩提流支思想的引用和评述。有必要对这些文献进行整理和甄别。
菩提流支生平主要记录在《续高僧传》中,也见于经录类文献。纵观大藏经,关于菩提流支的生平主要有四个故事:杨柳枝咒术升高井水取用但不传咒术给汉僧,亲传《观无量寿经》给净土祖师昙鸾,替佛道辩论中的道士求情以及伙同光统律师六次*害禅宗祖师菩提达摩。前三个故事暂时无法辨别真伪,但第四个故事荒谬至极,在古代已有法师提出反对,仅是宗派为名利相残编造,菩提流支三藏和慧光法师不可能*害菩提达摩。
历史上的法师大德在做判教时,常常引用所引用菩提流支“半满分教”以及“一音元教”的判教思想。吉藏在《仁王般若经疏》中把半教等同于声闻藏、满教等同于菩萨藏。智顗《妙法莲华经玄义》认为半字教相当于有相教,满字教相当于无相教。然而,考察现存菩提流支的译著,似乎并没有找到“半满分教”的观点。而“半字”“满字”首次出现是在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中,迦叶向佛提问“云何解满字,及与半字义”,佛回答说:“半字义皆是烦恼言说之本”“满字者,乃是一切善法言说之根本”。这与吉藏、智顗等人所引用的菩提流支“半满分教”中“半字”和“满字”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圣凯法师做了可靠的推断。达摩菩提译的《涅槃论》符合后世引用半满教的说法,而根据《续高僧传》中引述的李廓《众经录》的记载,菩提流支曾译过《涅槃经论》,有可能菩提流支“半满分教”的思想由此而来。
以此为例,对于后世文献中的引用,一定要详细考察,最好找到文献支撑。另外,译师所译经论虽是佛陀或印度论师的观点,但也代表了译师本人的立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