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题目上方蓝字
佛陇景区为什么叫佛陇呢?在这里可以看到在两旁都有山,山的中间有一块空地;两旁的山就像是佛的两只手掌伸出来,然后在下面连成一丘地,所以就叫佛陇,智者大师修行的地方叫银地岭;在半山上来的地方叫金地岭,金地跟银地是连在一起的。修禅寺也是智者大师来到天台山之后修建的第一个道场,现在已经在重建中。
秋色
智者大师来到天台之后,在佛陇岗修建了12座道场最早的一个——修禅寺。智者大师姓陈,字德安,法号智顗,隋开皇11年(公元年)担任扬州主管的晋王杨广邀请智顗来扬州举办千人佛会讲经弘法,并为自己授菩萨戒,取法名“总持”,很多人称他为“总持菩萨”,而杨广则赠奉智顗以“智者”称号,从此人们就称智顗为“智者大师”。智者大师是南齐人出生于战乱年代,他的祖上曾是达官显贵;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常强的慧根和对佛教极大的兴趣与天赋。在他七岁的时候无意中来到一家寺院听到一位和尚在念梵文的《观音菩门品》,听完了一边他就能非常流畅完整的把它复述出来。智者大师在经历了国破家亡亲人离散萌生了出家为僧的念头。在18岁的时候正式出家为僧,几经辗转在23岁的时候拜慧师为师。因为天资聪颖对佛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短短的七年时间里已经尽得慧师大师的真传,开始开坛讲经了。在公元年的时候智者大师根据师傅慧师的叮嘱来到了当时的南京弘扬佛法。当时的皇帝就组织了一场辩法会,智者大师在这场辩法会上舌战群雄,拔得头筹名照京城,拜到在他门下的弟子成千上万。过了没有多久智者大师觉得自己佛法的修为还远远不够,他不顾高僧们的挽留和皇帝的挽留,毅然遣散了成千上百的弟子,选择来到了天台山。在当时天台山是非常的有名的,是高僧大德们理想中的修行之地也是文人墨客争相前来的地方;因此智者大师选择天台山作为隐居之所。
他最先来到的地方并不是这里而是石梁,在石梁有一块叫“法华晨光”的地方,也就是说那里才是最先教导佛法普照的地方。后来智者大师在无意间碰到了天台的一位高僧(古佛定光禅师)他就跟智者说“我居金地岭,汝当居银地岭汝当终于此”意思就是说你居住在银地岭你将要在这终老一生,所以智者大师便从石梁来到了这里。智者大师来到这里之后,因为生活比较清贫他便靠摘野果来充饥度日。就在次年(公元年)当时的皇帝(陈宣帝)把始丰县的付税的一部分拿出来供智者大师使用,这才使得情况有所好转。之后智者大师就开始兴建天台山12道场,建的第一个道场就是这里。寺院建了两年才建好的,(年开始建到年)比国清寺早了整整22年,因此所有真正的天台宗信徒是奉这里为祖山的。原先寺院叫修禅寺(陈宣帝亲赐匾额)给智者大师,在会昌法难期间被毁,到了后唐进行了重修,到宋代重修之后改为大慈寺,又叫禅林院。在唐代时修禅寺达到了顶峰,在这里修行的高僧不计其数,包括有行满大师、湛然大师、传灯、海灯等等。在宋代时候有一位日本僧人曾经在这里担任过知识使,回到日本募集了天台宗信徒捐钱再来到这里重新整修使得修禅寺一度达到辉煌。在明朝初年的时候修禅寺被一场风雨刮毁,所有的殿宇全部倒塌。目前寺院正在重建中。尽管如此,每年还是会有很多信奉天台宗的信徒来这里参拜,因为他们觉得这里才是天台宗真正的祖庭所在地。
智者塔院
在这里三块碑分别是对天台宗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的三位法师的纪念冢:分别是湛然大师、灌顶大师、传灯法师。大家看到那边是不是有一块大石头,在松柏之间那块大石头,那块石头就是智者大师说法台。他当时从金陵出来的时候遣散了门人,但是门人没有全部走尽,他带了22位弟子来到天台山。22位弟子在这里修行,因为生活实在太辛苦太艰辛了所以没有办法坚持下去,走着走着只剩下了两位。智者大师他一直都没有动摇过,没有人听他讲经说法,他就坐在这里讲给周边的石头听,鸟兽听。根据《天台山方外志》里记载当时这里有很多很多的石头称为罗汉石,相传五百罗汉被智者大师的精深的佛法所感召来到这里听他讲经说法。智者大师说法台是一代武僧海灯法师出资修建的,海灯法师曾在高明寺修行了8年之久。
这个塔头寺是宋代的建筑风格,虽然是雍正年间重修,但并不是明清风格,而是宋代的建筑风格,宋代的建筑风格它是每个房子前面必然有一口小天井,而且一个院落一个院落进去有四个天井。
般若心经幢
里面珍藏着日本僧人手抄的上千篇经书。为什么要建这座塔呢?我们可以来看下塔上面的字,最澄大师在国清寺求取真经之后在年在这里学完年回去后创建了延历寺,就建在比叡山上。纪念比叡山开创年(庆讃大法会纪念塔)在塔背后写着年5月吉祥日,这座塔始建于年5月,年开光的。在旁边有两棵叫南京椴,南京椴实际上是菩提树的一个学名。菩提的梵文意思就是智慧觉悟也就是大彻大悟的意思。
菩提子
智者塔院正门,对面的照壁上刻有“即是灵山”四字。智者大师在佛教界地位是堪比释迦牟尼佛的,日本有一位思想家叫池田大作有一句话对智者大师作了最好的评述,如果说“释迦摩尼是创建佛教的圣人,那么智者大师就是对佛法进行最好解释的圣僧”,智者大师也被世人尊称为“东土小释迦”。所以智者大师肉身塔所在的地方天台山也就是来到了东方的灵山。
塔头寺其实真正的名字是“真觉讲寺”智者大师是在公元年在天台山修行时接了晋王杨广的邀请来扬州为他讲经说法。智者大师在去扬州的路上在途径新昌大佛寺时不幸染上恶疾不治身亡。当时圆寂的时候6位弟子在他身边,智者大师就吩咐弟子在他圆寂后把他的肉身运回到他当初开山的地方佛陇岗安葬。在他的墓碑前面放置定会、真身两座白塔,希望以后所有的后人来这里参拜他的时候都能够一心向善一心向佛,因此最开始时候真觉讲寺叫定会真身塔院,在里面放置的就是智者大师的肉身塔。在会昌法难寺院被毁后到大中祥符年间(宋代)一位叫做贞稔高僧募集了寺众的钱大兴土木重修了寺院并更名为真觉讲寺。
智者大师肉身塔
大殿五开间,*墙黛瓦,肃穆庄严,大殿正中置智者大师肉身塔,塔高7米,3层6角。伞状搭笠,构造精致,具有民族和佛教的双重特色,搭内供置智者大师金身像,塔上方悬挂“东土迦文”等匾额,为光绪年间刻制,给智者大师以极高的评价。两旁和后面墙壁上悬挂天台宗17位祖师线刻像,是明清时期的文物。大殿前为上千平方米的大院子,院内花木扶疏,两颗樱花树为日本日莲,宗信士为报效祖山恩德于20世纪80年代所折栽。西厢原为天台山佛学院,东厢房立有“修禅道场碑”。
狻猊
唐代高僧慧琳:“狻猊既狮子也,出西域”传说中,狻猊是龙生九子之一,排行老八(另说排好老五)是一种猛兽,形如狮,喜烟好坐,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当了坐骑。
霞客古道
云雾中的佛陇景区
智者大师说法台位于塔头寺北。呈椭球形,长约12米,高4米。上镌刻“智者大师说法处”七个大字。民国绍兴徐生翁题。僧通怀勒石,海灯法师镌刻。台前路旁有六角仿古石亭,为后人所建。以供游人小憩。
《幽溪别志》记载,智者大师曾在石上讲解《净名经》,忽风吹经飘,翩翩不下,指引智者大师杖锡追赶,从而择址建了高明寺。
高明寺在山谷中
冬日的霞客古道
高明寺是由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智顗亲手创建的,南朝陈宣帝太建7年,智顗来到了天台山,先是结庐于天封山,并在此注“涅槃经”。后来来到佛陇山,讲解“净名经”。有一天,他正在讲解“净名经”的时候,突然一阵大风吹来,经页向东吹去,大师跟着经页追去,后来来到经页坠入的地方,发现此地峰峦怀抱,幽溪静谷,是一处非常理想的坐禅修行之所,于是伐木结茅,辟为幽溪道场。所以这个故事也叫“一页飘经”。唐朝正式建寺,后来几经毁坏,一直到宋代大中祥符元年的时候,改名为“净名寺”。
这座照壁有“教源”二字,意思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为什么这里也讲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呢。因为整个天台山都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何况这里是智者大师建立的“十二道场”之一呢?所以这里也是佛宗之地,称为“教源”。
照壁上写有“正法久住”,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在全国各大寺院都适用,说的是寺院是僧人所居住的地方,是佛法得以长久保持的地方。第二层意思就是从建炎三年到年,国清寺曾经也是“异教为禅”的,国清寺、以及天台的其它寺院并不是一直信奉天台宗的,只有高明寺把天台宗这条法脉一直延续下来的。当统治者信奉禅宗的时候,高明寺还是有部分僧人信奉天台宗,所以正法就是代表天台宗,所以这里才是真真正正把天台宗从创始到现在延续下来的地方。与前面的“教源”形成呼应。
高明讲寺是由康有为写的。当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来到了天台山留下了很多墨宝,包括国清寺、石梁都有他题写的字。其中“明”字,左边的不是一个“日”字,而是一个“目”字,为什么取名高明寺,因为这里日月双耀,长临齐下,整日长明,聚而不散,故称“高明”。佛经有云:“明”字是拿眼睛去看的,一切佛法、教义,只有从眼睛真正看到了心里,才能明确,所以“明”字用了“目”字旁。康有为一共为高明寺留下了三件墨宝,另外一个是大雄宝殿的匾额的题写,还有就是赠送给当时方丈一幅对联。
走进山门就是天王殿,殿内正中供奉弥勒佛,袒胸露结,笑口常开。左右分别为四大天王,寄托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弥勒佛背后供奉的韦驮菩萨像,持降魔宝杵拄地而立,表示高明是只接待游方僧人一宿两餐。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正中供奉法华三圣。中尊为释迦牟尼入定,佛身连座高一丈六尺。(1丈≈0.33米),称丈六金身,文殊,弥勒二菩萨像略低2尺,文殊居其左。弥勒居其右,作“弥勒腾疑,文殊决答”状。富有天台宗特色,这三尊佛像昔日系生铁所著,共重公斤,高明寺地处深山,当时没有公路,真不知道这三尊佛像是如何抵运的。这种毅力和精神令人震撼,如今已易为尊贵的檀香木雕像。
高明寺的钟,所以钟楼是高明寺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现在讲一下钟楼的历史,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铸造的,因工程浩繁经费不足,历经数十年,至明崇祯七年()夏始建成。“阁楼高七丈有三,上悬钟,钟可万斤。”一直以来被称为华东第一钟。文革期间钟楼和里面的大钟都被毁掉了。钟楼一般供奉是地藏王菩萨。后来文革之后进行了重修,当时的法籍华人周勤丽捐赠了一口重斤的铜钟。目前的钟楼是年进行重修的,它的初檐有60个,这也是全国钟楼建筑仅有的。60代表60甲子,佛教里也代表祈求平安的意思。现在的这口大钟重16吨,斤。寺院敲钟是有讲究的,一年有12个月,36个节气,72物候,每5天为一候。一共加起来是,所以每到大节庆和重大法事,寺院敲钟要敲下。怎么敲呢。前敲7,后敲8,中间18徐徐发,临末更应敲三下,敲下就是去种烦恼。钟是佛教消灾祈福普渡众生的重要法器。“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
钟楼底层为地藏殿,供奉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而得名,其道场在安徽的九华山,他是佛教中一位愿力深厚的菩萨,曾发大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其境界之高,无与伦比。
放生池
止观桥
止观桥位于高明寺东边,为一廊桥。桥长为20米,约五米,为高明寺近年所建桥,名为止观,带有浓浓的佛家色彩。墙面鹅卵石铺就,黑白石子镶嵌成精致的图案,两边坚有石栏杆,并有倚栏座椅供游人小憩。
幽溪亭
亭上镌刻幽溪二字,字径约0.5米,为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所书,此亭为保护大师的磨崖免遭风雨之苦而建。因此子名曰“幽溪亭”,亭柱有联:“一亭旧占梅边月,幽径新添竹外风。”
弥勒石像
弥勒佛石像高距崖壁10几米。雕工精致,栩栩如生,像旁镌一偈语:“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峕峕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香谷云坪
香谷岩为若连若分的两大巨石,高约3米,两面都有磨崖。正面左边这刻“南无阿弥陀佛”。右边上面“持念”背面正面平滑,上面镌刻“松风”“伏虎”。四个大字,字径1米有余,为明代赵宦尧所书,字下方有磨诗,系民国28年()年秋,金光组等四人联句。
诗云:“丛山莽峙郁葱葱(寄渔),回顾苍茫感慨中(修能),历劫虫沙千滴泪(光祖),可怜映照夕阳红(庆瑜)。
圆通洞
《幽溪别志》称:“洞下溪声瑟瑟,洞侧松声幽幽。于是跏趺,耳根圆通,时时现前,”因名。传灯大师曾结庐于此,勤奋笔耕,著成佛学经典《圆通疏》。洞口仅容一人通过,其旁的石上镌有“一心念佛,即是菩提”。
进入洞内。洞壁上圆通二字扑面而来,致敬0.7米。笔力苍劲,乃康熙24年词维培所书,洞宽6米,进深5米,高2米有余,阴凉、明亮。清齐周华《圆通洞》诗云:一石当空两石扛。居然石屋豁天窗,著成止观心无碍,坐到忘机虎亦降。风透自能消宿障,月明何处看银红,玲珑悟彻山灵窍,洞外青松尽宝幢。”
般若潭
潭名“般若”,充满禅意,潭畔巨石犬牙交错,涧水从石中挤身而过,成四五米高瀑布,注入澄澈清潭之中,似乎在向世人昭示“般若”的真谛。历经艰辛,赢得壮丽!
一溜矴步自潭边排过,为游人过涧的游步道。潭水从矴步涧溢出,再跌宕而下,坠入深深的峡谷之中,矴步下首,卓立几块数十吨的巨石,是高明寺20年前花了上万元钞票特地从潭中挖出而摆放的。其初衷是为了游人的安全。殊料这些巨石与瀑布、清潭、矴步和绿意盎然的灌木互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山水画,道不尽的清、静、幽、明,给人以不凡的享受。
推荐阅读
天台宗才是中国佛教第一个宗派(上篇)国清寺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唯一祖庭(下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