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玉泉佛境
TUhjnbcbe - 2025/7/25 17:48:00

一、玉泉佛境由来及传说

为什么说是玉泉佛境呢?这就跟玉泉所在的寺庙有关了,因寺庙处于梅城城北的乌龙山,又依傍于流泉飞瀑如玉而得名玉泉庵,后又改名玉泉寺,这个寺庙历史悠久,所在的乌龙山东西绵亘五、六十里,方圆百里,最高海拔有.6米,因山石乌黑,且又似一条蜿蜒盘踞的巨龙而得名。曾名仁安山,乌山。山体周围尽是小丘陵,唯其耸立入云,显得格外雄伟,又因与泰山有些相似,就有了小泰山之称。“东馆烟波秋渐瘦,北山雾雨昼多昏“这句诗是陆游描写山上雾霭重重的深秋之景,而诗中的北山就是梅城城北的乌龙山。乌龙山附近江水碧蓝,雾霭重重,宛若人间仙境,是难得的清修养生之地。

当我登顶向南俯瞰,古城风光尽现眼底,江水如蛛丝般蜿蜒曲折,山下的小城万家灯火,热闹而温馨。

当地也有一些得道高僧度化生灵的故事及传说,据说,在乌龙山的溪流中有一种稀罕生物,名叫平底螺蛳。相传是少康和尚下山去化缘,遇到山下的农夫正在厨房正要炒螺蛳,而锅中的鱼一面已经被煎黑了,少康和尚向农夫化缘了这两样东西,将他们一同放生,鱼遇水便游走了,也许是感念少康和尚的放生之恩,后化成石像永远留在了寺院东面石城冈上了,至今还在守望寺庙,从此乌龙山的小溪中就多了平底螺蛳。

也许是乌龙山灵气充裕的缘故,在玉泉寺西面的阿弥陀佛殿内有块巨石,高一丈七尺有余,周三丈五尺,色褐黑如铁,据建德县志中记载“岁久渐长,所谓息石也,”因息石本身有磁性,来朝山的善男信女如有疑难杂症,求息石加持,顽症不治而愈,甚为灵验。唐代少康大师开山时,镌阿弥陀佛像居其上,后人于此处建阿弥陀佛殿。阿弥陀佛手结上品上生印,跏趺坐于莲台之上接引芸芸众生。相传石佛灵应非常,至今已有余年历史,宋人江公望官拜左司柬,曾为石佛著有碑记。岁月沧桑,千余年来,十方僧俗,益加膜拜,视石佛为活佛,成为玉泉寺的镇寺之宝。

二、政府扶持,传播佛教文化,传承少康和尚的济世救人精神。

乌龙山玉泉寺最后一次修建在清光绪八年(年),很遗憾毁于年日本侵略军的炮击。

“文化大革命”变动中,残存寺宇也被全部拆除。

至年,经杭州市政府批准重建,稍复旧观。

年5月11日政府拨巨资重建,建成大雄宝殿、钟鼓楼、天王殿、观音阁、药师殿、弥陀殿等殿堂,真可谓“金刹梵宇,竣极云表,日丽飞薨,霞攒彩槛。虹梁雕棋,重兴忉利之宫;钿轴牙签,更演毗尼之藏。”

年11月11日,净土宗五祖少康文化研究会在建德市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吕勇出席会议并讲话。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释光泉法师,严州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利群到场祝贺。

年是佛教净土宗五祖少康大师圆寂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对中国佛教尤其是净土宗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唐代高僧,少康大师的根本道场浙江建德乌龙山玉泉寺去年即筹划举办纪念少康大师圆寂周年暨净土文化的研讨会。

三、现在寺内景观展示

四、少康大师及现任玉泉寺主持

少康大师俗姓周,浙江缙云人。到七岁而不说话,一天跟随母亲到家乡的灵山寺朝拜,看见大殿中的释迦牟尼而开口称念佛号。家人知其有慧根,遂舍其出家,后在越州(今绍兴市)嘉祥寺受戒。

唐德宗贞元初年(),至洛阳白马寺,见到善导大师《西方化导文》屡放光明,于是立誓弘扬净土教义。唐贞元二十一年()十一月初十三日,少康大师集众,端坐莲台身放光明而逝。塔于台岩,世人称为台岩大师。由于少康在弘扬传播净土宗中的突出贡献,他被后世尊为净土宗五祖,称其为“后善导”。

北宋建中靖国元年(),睦州知州马圩“请于朝”,封赠少康为“广道大师”。

不论在中国净土宗或日本净土宗史上,五祖少康均有其特殊的地位。但少康大师主要以身弘法,注重以实行教化净土学人,一生著述只有《往生净土瑞应删传》和《净土论》三卷,虽然史籍记载的内容较少,但少康是专修称名念佛的代表,在善导三流中称为“少康流”,并占主导地位,净土宗成为民众性的宗教,其标志及群众基础正是少康流,对日本佛教影响深远,所以少康在中国佛教史上称为一代名僧。少康大师的净土因缘、精进修行、随机设教、息石刻佛、创建道场、一口一佛的解行所形成的文化是五祖文化的灵魂所在。

现任主持也在秉承少康精神,弘扬佛法,传授佛理。

年10月11日,净土五祖少康大师道场浙江建德梅城镇乌龙山的玉泉寺演通法师升座法会隆重举行,场面庄重且热烈。

1
查看完整版本: 玉泉佛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