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佛祖将“正法眼藏,涅槃妙心”的微妙法门,通过“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方式,传给摩诃迦叶,这就是禅宗的由来。
后来,菩提达摩将佛之衣钵传入中国,禅宗法脉也随之东来。为此,菩提达摩被尊为禅宗初祖。
事实上,中国“禅法第一人”并非菩提达摩。早于达摩年前,就曾有一位大德高僧来到东土,介绍阿毗昙学说和禅法,他就是汉代高僧安世高。
据《高僧传》记载:
安世高生活于公元1~2世纪,他本是彼时亚欧大陆四大帝国之一的安息帝国(波斯第二帝国)太子,他出家前十分孝顺,聪敏好学,不论是星象、五行、医学、异术等都颇有研究,甚至能听得懂鸟兽之语。
原本安息大帝亡故,世高要继位称帝。不过由于接触佛法,对苦谛的感触颇深,所以让国于叔父,自己出家修行,尤其精通阿毗昙学,也就是佛法三藏中的论藏。
除此之外,他对禅法也有独到研究。
什么是禅法?跟禅宗有什么渊源?
我们知道,禅宗有南禅的顿悟说,和北禅的渐悟说。其实不论南北,也不论一宗五脉,禅定的功夫没有人敢否认。即使是南岳怀让禅师宣称“坐禅不能成佛”,也只是主张变“坐禅”为“参禅”。
唯有达到禅的境界,“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如此,才能见性成佛。而怎样达到这种“行亦禅,坐亦禅”的境界呢?
每个人不可能都像惠能大师这种时时智慧心生的大慧命者,要有一定的修行方法,这就是修禅之法。
安世高翻译的禅法典籍《安般守意经》《修行道地经》就详细介绍了静心守意之法,比如六妙门、五停心法等。
它要求禅定时专心计数呼吸次数,使分散浮华之心快速得到平复,从而进入安谧宁静的境界。
佛家的这种禅修方法跟当时流行的道家方术的食气、导气之说颇为类似,容易被人接受。要注意一点,这是瑜伽之术,在古印度传承了数千年,并不是佛道合流后的产物。
根据这种修禅之法,一呼一吸都是修行,有助于入定。
“禅法第一人”安世高在洛阳生活了30多年,翻译佛经三十五部。正是从他开始,中国才有了真正意义的佛学。
后来,因为东汉末年动乱,安世高不得已离开洛阳,欲往南方传法。可彼时南方众生,用佛家的说法“其性刚强,难调难伏”。
世高弘法不顺,反而在广州街头被一少年所害。不过,身怀异术的安世高并没有圆寂,不久他又前往浙江会稽,在大街上被斗殴者误杀……
一代高僧就此入灭。有学者考证,之所以安世高三番两次遭受挑衅被害,乃是由于他身怀诸多异术的缘故。虽然说技多不压身,可从此之后,后世学佛人再也不愿修行神通之术,谈都不敢谈……
————
关于安世高“禅法第一人”与两次被杀的故事,你们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