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刘庄有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有一金光神人自西方踏空而来,绕殿而飞,宝相庄严,目光慈祥神情和蔼。第二天他召集群臣,此梦何解?通事大臣傅毅见多识广,禀奏道:我听说西域有一神,曰释迦牟尼佛,陛下梦到的想必就是他。汉明帝说,看来我与佛有缘啊!于是派遣大臣蔡愔与秦景等人出使天竺,寻访佛法。
蔡愔等人到达天竺后,遇见了正在宣讲《金光明经》的高僧释摩腾。释摩腾精通大乘与小乘经义,游历四方,传播佛法。蔡愔秦景说明来意,诚心邀请释摩腾到汉邦。释摩腾立志宏扬佛法,欣然应允,同时邀请了好友,另一位高僧竺法兰一同前往。众人收拾停当,以白马驮经,不辞劳苦,经过流沙荒野,长途跋涉来到洛阳。
汉明帝热情接待了他们,先将他们安顿在官署“鸿胪寺”暂住,又在洛阳城西门外新建馆舍。建成后取名“白马寺”,纪念“白马驮经”之意,“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佛教刚到东土,人们并不相信。释摩腾与竺法兰宣讲时遇到不少困难,后来便潜心译经,二人通力合作,用汉语译成了《四十二章经》,是为第一部汉文佛经。积劳成疾,两位高僧先后圆寂,葬于白马寺。(出《高僧传》)
东汉末年,战火四起。以袁绍为盟主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联军将洛阳包围,董卓胁汉献帝西逃,下令焚毁洛阳城,白马寺首次毁于战火,后由曹魏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