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于阗中国最长寿的附庸国,1200年兴衰史
TUhjnbcbe - 2025/7/12 17:11:00

引言:

古代西域诸国灿若群星,逍遥国度月氏、丝路明珠高昌、神秘消失的楼兰、“东方庞贝精绝古城......遥远而神秘。我们今天要说的于阗,也是西域古国之一,与其他古国相比,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盛产和田玉,二是以佛教立国,三是我国历史上国祚最长的一个附庸国——长达年,堪称世界奇迹。

01祥和的乐土

在张骞出使西域以前,中原史书还没有于阗(前—年)的相关记载。最早记载于阗的史籍是《史记·大宛列传》:“其北则康居中,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扜[yū]弥、于阗。“此后,历代正史均对于阗有记载,清代改为“和阗”。年“阗”简化为“田”,“和阗”就成了“和田”。

古城堡旧址

于阗的大致位置在塔里木盆地南部。早在公元前2世纪,尉迟氏在丝路南道建立于阗城邦,将王城设在距今和田以西9公里的约特干。西汉时期,于阗约有户,1.93万人,名士兵。西汉末年中原战乱,于阗趁机在丝路南道扩张,全国达到3.2万户,8.3万人,3万精兵。

当时鲜卑族慕容氏建立的国家叫吐谷[yù]浑——这是第一代慕容氏首领的名字,也是慕容氏所建的国名。公元年8月,吐谷浑国王慕容慕利延慕利延和北魏发生了一场战争,战败后跑到于阗,杀了于阗国王,占领了于阗国。一直到年,唐太宗出兵赶跑吐谷浑人,于阗才得以复国。复国后的于阗感激涕零,归顺唐朝。

于阗旧址约特干

唐朝的繁荣和强大让于阗非常仰慕,为表达这种仰慕的心情,有先后两任于阗王把姓氏从尉迟[yùchí]改为李,他们分别是尉迟僧乌波(李圣天)、尉迟苏拉(李从德)。

年,于阗王尉迟屈密把儿子送到长安为人质,与唐朝正式建立君臣关系。年,唐朝在于阗设立毗沙都督府,任命于阗王尉迟伏阁雄为都督。

年,唐朝爆发”安史之乱“,唐玄宗从长安逃到四川。由于唐朝把原来对付吐蕃的军队大部分调去平乱,吐蕃趁机扩张,顺带占领了于阗。直到9世纪时吐蕃势力衰退,于阗才重新复国,在中原五代十国时期达到鼎盛阶段。

宋朝立国后,于阗与宋朝交往密切,不仅多次向宋朝进贡玉石,还与宋朝驻防西北地区的归义军节度使曹氏结为姻亲。节度使曹议金将次女嫁给李圣天为皇后,贤惠能干,在于阗皇室中地位很高。

于阗土地肥沃,农产品丰富,经济和文化程度在西域诸国中相对较高。而且它也是最早获得中原养蚕技术的西域国家。

除此之外,隋末唐初,于阗还产生过两位艺术大师,时称大小尉迟氏。大尉迟叫尉迟跋质那,小尉迟叫尉迟乙僧。他们将独具魅力的西域绘画新技术带到长安,改变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传统风格,而且对朝鲜半岛乃至日本美术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02西域佛教圣地

于阗是西域有名的佛教国家,据《于阗授国记》记载,早在公元70年左右,克什米尔的高僧毗罗折那就去过于阗宣传佛法。公元2世纪末,佛教在于阗扎下根,因为毗邻佛教发源地印度,于阗成我国佛教传入的必经之地,凡是传入我国的佛教经典,十之八九要经过这里。曾经协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尉迟胜继位为于阗王后,下旨立佛教为国教,于阗成为西域佛教圣地。

每年农历四月初一,于阗都要举行一种盛大的礼佛活动——佛像行像大游行。活动当天,国王偕王后亲自参加巡礼,国都中街道洒扫一新,城门张灯结彩,高悬帷幕,热闹非凡。当载着三丈高佛像的车辆走过来时,像行宫一样矗立在众人面前,庄严肃穆,金碧辉煌,人们纷纷行礼。佛像行进到距离城门百步时,国王免宗冠徒跣,手持华香亲自迎接。佛像八城后,王后带宫女在城楼上天女散花一增地抛撒花朵。整个活动要进行十多天,盛况空前。这种盛大的佛教场面,在年前的于阗是非常罕见的。

敦煌壁画

于阗在隋唐时期是西域文明程度较高的一个国家,是当时丝路南线上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

说到佛教,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人——朱士行。他是三国时期魏国颖川(河南)人,和著名书法家钟繇、曹操的谋士荀彧等人都是老乡。朱士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本土僧人,也是中国西行求经第一人。

公元年,朱士行从长安出发,行程一万余里到达于阗。当时中原和于阗盛行的都是小乘佛教,大乘佛教极受排斥。朱士行通过艰苦努力,终于找到大乘佛教的《放光般若经》原本90多章,60万字,抄写后想让弟子带回洛阳。于阗僧众得知朱士行的做法后极力阻挠,甚至国王都亲自下令,不准朱士行带大乘佛经回国。

但朱士行不死心,经过长期不懈的争取,终于如愿地让弟子把《放光般若经》送到洛阳。心愿既已达成,耄耋之年的朱士行再也无力回到万里之遥的故乡,他选择留在于阗继续弘扬大乘佛法,直至以八十高龄在于阗圆寂。

朱士行画像

朱士行传扬佛法的精神让于阗僧众深受感动,他们在他圆寂后,收敛其骨殖,专门建一座佛塔供奉起来。朱士行的弟子将师父的事迹也广为传扬,朱士行为我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后被列入《高僧传》。

唐玄奘后来去西天求取的真经也是大乘佛法,而当时大乘佛法已经在中原广为传播,吴承恩如是写法不知为何。

03美玉的故乡

中国人崇玉,认为玉石有灵气,能辟邪、消灾、治病。我国自古咏玉的诗有很多,比如唐朝韦应物就有“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伤。”的诗句,认为和田玉是至宝。清朝乾隆皇帝也写过一首《和阗玉》:“和阗昔于阗,出玉素所称,不知何以出,今乃悉情形。”虽然水平一般,却也说出和田产玉的特色。

和田人有谚云:”宁做高山上的白玉,勿做巴依堂上的地毯(巴依:当地富贵人家、王爷)。“可见和田玉在人们心中是纯洁、高贵的象征。

04信仰引发的战争

虽然是佛教净土,但在纷乱的西域环境下,于阗想独享其乐似乎不太可能。

当时在于阗西北部有一个喀喇汗王朝,我国也称为黑汗王朝。喀喇汗王朝往西,又有一个波斯人建立的萨曼王朝,萨曼王朝只存续多年,却是10世纪中亚乃至世界军事强国之一。萨曼王朝原来信仰拜火教,后又改信伊斯兰教。他们自己改了信仰,觉得也有必要让邻居喀喇汗改一改,就开始发兵攻打喀喇汗。喀喇汗抵敌不过,干脆号令全国民众改信伊斯兰教,以不给萨曼继续挑起战争的口实。此后,在喀喇汗两代国王的努力下,喀喇汗全国20万突厥人改信伊斯兰教。

于阗等西域诸国形势图

这个事件在历史上的影响相当深远,它标志着中亚地区伊斯兰化的大趋势已不可逆转。其后,喀喇汗又效仿萨曼,想让于阗人也由佛教转信伊斯兰教。

改变信仰显然是一件相当痛苦和漫长的过程,不用说一个国家,就算一个人也很难做到。于阗人自然不愿意,双方就此展开了近40年的战争。

公元年,喀喇汗王朝以于阗保护喀喇汗逃难的佛教教徒为借口,向于阗发动了战争。

战争伊始,于阗使者就往来奔走于于阗与开封、敦煌之间的道路上,希望宋朝和归义府能给予支援。但彼时宋朝初定,内乱未平,根本无力给予军事援助,只是象征性地派一个人的僧侣使团前去。好在邻国高昌和吐蕃给于阗以大力支持,使之占据明显优势。双方第一阶段的战争进行了8年,以于阗占领喀喇汗国都喀什噶尔宣告结束。随后,于阗扶植傀儡政权,退出喀喇汗。

喀喇汗人没有善罢甘休,再次组织军队夺回国都,向于阗发动攻击。持久战陆续进行了几十年,喀喇汗人后期甚至招募来自巴格达、印度、波斯及中亚的雇佣军团,向于阗发动猛烈进攻。年,喀喇汗人占领了于阗国都,于阗亡国。

于阗等西域诸国形势图

喀喇汗人得知宋朝的强大与发达,也知道于阗与宋朝密切的关系,为安抚于阗人,他们立即向宋朝派去进贡使团。此事在我国史书上均有相关记载。

此后,于阗开始了伊斯兰文化和教义的新纪元,佛教在于阗兴盛了0余年,终于在公元11世纪彻底消亡。

作为一个西域小国,于阗历经汉、魏、晋、隋、唐、五代直至宋朝,从立国到亡国跨越13个世纪!其国祚之长,生命力之强,举世罕见。该国最鼎盛时期也是佛教最盛行的阶段,最终也因信仰而亡国。真是兴也佛教,亡也佛教。

05关于于阗不得不说的事

有这样一个人,有人说他是考古学家、探险家、有人说他是强盗和骗子,他就是匈牙利人——斯坦因。

斯坦因

斯坦因,年出生。他一生所崇拜的两个人均与中国有关,一个是玄奘,一个是马可·波罗。此人痴迷探险,为此终身未娶。为探寻于阗古迹,他认真研读《大唐西域记》。年10月,他到达于阗旧址约特干,在村民引导下,发掘出大量于阗古物,包括枚汉代五铢钱、多枚首次被发现的汉佉[qū]二体钱。

汉佉二体钱反正面

汉佉二体钱又叫阗马钱,是公元年至公元年间制造的,钱表面的文化有汉文和佉卢文两种,分大钱和小钱。在目前全世界收藏的枚二体钱中,斯坦因一人就得到了枚!他得到的二体钱现被陈列于大英博物馆中。而作为于阗所在地的中国,却仅有区区一枚!

不止是于阗,斯坦因去过位于我国境内的原西域古国很多旧址,包括楼兰、精绝等,均攫取了大量稀世文物。

可叹的是,晚清羸弱,自顾尚且不暇,哪有精力保护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呢?

1
查看完整版本: 于阗中国最长寿的附庸国,1200年兴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