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白云守端生平简介
白云守端,这位宋代的僧人,俗家姓葛,来自衡阳(现在的湖南)。在他幼年时期,便对文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世俗事务则显得淡漠。后来,他拜茶陵郁山主为师,出家修行。
在受具足戒后,他又投身于杨方会禅师门下,得到了禅师的心印,并成为其法嗣。他胆识过人,能够担当艰难困苦,因此赢得了学人们的敬仰与佩服。每当谈及列祖的恩德时,他总是心怀感激,不忘追叙其事迹,并请人绘制其影像以供奉。这一做法被后世丛林所效仿。
在他8岁时,于北宋熙宁五年(年)的秋天,白云守端圆寂。他留下的著作有《白云端和尚语要》一卷,其门下弟子五祖法演又为其编纂了《白云守端禅师语录》二卷和《白云端和尚广录》四卷。
02诗歌意境分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别具一格的画卷。“万丈寒潭彻底清”,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出潭水之深与清澈。潭水深达万丈,却依旧能见底,这无疑是对清澈透明的极致赞美。而“寒”字更增添了水质的清冽感。紧接着,“锦鳞夜静向光行”描绘了潭中的鱼群在夜色中静静游向光源的场景。这两句诗共同营造了一个清澈透明、静谧而富有生机的世界。
这种清澈透明的意境,与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描绘的浙西江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和竿一掣随钩上”则为一幅动态画面,与前两句的静谧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一条色彩斑斓的鱼儿,在夜色中猛然跃出水面,带给人意外的惊喜。“水面茫茫散月明”,这是鱼儿跃起后的景象:月光照耀下,波光粼粼,水面茫茫一片。而“一石击起千层浪”,则形容鱼儿跃起时,水面激起的层层涟漪,打破了刚才的宁静与透彻。这首诗的描绘细腻入微,各句之间衔接紧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禅趣及禅意公案此外,这首诗的意象组合也深具禅趣。禅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公案:一位外道向佛提出“不问有言,不问无言”的问题,世尊却以静默回应。此时,外道似乎有所领悟,如同良马见鞭影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