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以其丰富的玉石资源而闻名,高大的玉石被雕凿成佛像,晶莹剔透,散发着庄严神圣的光芒。年,通慧大和尚前往缅甸迎请佛像,心中期望着能请到一尊千手千眼的观世音玉佛像。
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眷顾着世间众生的苦难,怀抱着无尽的慈悲与大爱,倾听着众生的祈愿与哀求,默默地普渡着纷繁的众生。
缅甸,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度,大多数人民皈依于佛法。通慧大和尚抵达迎请之地时,却惊讶地发现外面已是人潮涌动,信众们虔诚地等待着他的到来。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前一晚,缅甸各地许多人都梦见通慧大和尚化身为金身罗汉,预示着他即将光临缅甸。
在缅甸人的心中,罗汉就如同妙觉菩萨般神圣莹润。
通慧老和尚,出生于年,四川省遂宁市,俗名振帮。
从小聪颖过人,他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怀孕时便开始虔诚地念佛祈求菩萨赐予她一个英俊、聪慧、才华横溢的状元郎。
振帮自幼就在寺庙的氛围中成长,高大庄严的菩萨,缭绕的香烟,慈眉善目的师父,虔诚的信徒,以及悠扬的梵音,这一切都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心灵深处。
他自出生起便食素,俗称“胎里素”。
在寺庙里长大的他,深爱着寺庙的生活。寺庙安静祥和,没有城市喧嚣的车水马龙,大家轻声细语,温和友善,宛如一家人。
9岁时,他在蓬溪金文寺出家,法号为通慧。
模糊的记忆中,他觉察到自己将要踏上与普通儿童不同的道路。18岁那年,在宝光寺受具足戒,随后跟随妙能和尚来到龙居寺。
他心怀大德高僧的榜样,立志苦行修道,忍耐他人不能忍受的苦难,行走他人不能行走的路途,勤奋修行,广布佛法,救度众生。
年,寺庙被迫暂停,许多僧人被强制还俗,通慧法师被派到生产队的粮仓,担任管理员。
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家庭人口众多,每一粒粮食都至关重要。可以说,这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一份丰厚的差事。
然而,通慧法师虽然已还俗,但他仍恪守着五戒,诚实可靠,从不私拿生产队的一粒米。
有一天,通慧法师照常打开粮仓门,却惊讶地发现里面空空如也。
上级紧急调拨了吗?但钥匙却一直在他手中,这怎么可能?
他四处查看,却并未发现任何异常。
通慧法师一时之间陷入了困惑,粮食究竟去了哪里?这成了他一直思索的谜团。
风声呼啸,窗帘被猛吹掀起,窗栏竟被人撬开了一个大洞!好家伙,贼来了!
他立即抓起电话,报了警。不一会儿,警察、生产队领导和队员们齐聚一堂。
一仓库的粮食不翼而飞,这可不是小事。一旦查出来,就是得坐牢的后果。
然而,这里山高路远,社员众多,要抓住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线索一片空白,无从下手,眉头紧锁,心头焦灼。
若是再查不出来,责任就难逃。那可就是一大片无辜之人受牵连。
通慧法师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自告奋勇。
“这可是得坐牢的事啊!”大家个个心头一沉,生产队领导也在一旁道:“通慧法师监守自盗,绝对不可能!”
然而通慧法师依然坚定,他说:“学佛就是要学习地藏王菩萨。”
“若不为他下地狱,谁下地狱?”他义无反顾地承担责任,最终背负数年的牢狱之灾。
出狱后,他回到生产队,开始养蜂。然而,命运捉弄人,竟然再次遭遇了偷盗!生产队的财产是国家财产,可查无盗贼,为免连累无辜,他再次义无反顾地自责,再次身陷牢笼,度过数载的艰难岁月。
然而,即便身处牢狱之中,他仍然怀着一颗乐观的心。狱警知晓他是一位受冤枉的和尚,对他也并未刁难。
他把狱中的岁月当作一段闭关修行,日复一日,默默忍受着艰苦的劳作,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念诵佛号。
有一天,在院子里念佛时,他情不自禁地放声高唱。一位狱警过来劝慰道:“老师父,请小声点,这里不是庙。”
等到出狱时,他居然胖了不少。
通慧老和尚从不怨天尤人,他深信修行就是要面对生命中的种种挑战与考验。人生充满坎坷,哪有一帆风顺的时刻?
年,国家宗教政策实施,通慧老和尚再次穿上了袈裟,回到了龙居寺。
然而,龙居寺年久失修,寺墙斑驳,土地早已划拨给其他部门。
看着这一切,老和尚心生不忍,他决心重建龙居寺。
为了执行政策,重新收回被划拨出去的土地,他亲自奔走各级领导,协调各方,一件一件地事情都亲自落实,毫不畏惧。
为了筹措修建寺庙的资金,他东奔西跑,四处募捐,甘愿磨破了嘴皮,穿破了鞋底。
通慧老和尚,面对逆境永不低头,不论身处何地,心中始终怀揣着一颗对信仰的火热之心。修行之路,曲折坎坷,但他从未停歇,始终如一。
信众们纷纷赶来龙居寺,十方修庙的善款也纷至沓来。
龙居寺进行了全面的重建,新建了藏经楼、大雄宝殿等建筑,同时还增添了许多佛像。最引人注目的是缅甸迎请的观音大玉佛,现已庄严安置于观音殿内。
几年来的修复工程,使得龙居寺的风貌焕然一新,香火旺盛,这座古刹又一次充满了生机!
龙居寺内有一棵银杏树,曾经枯死了三十多年。一天,老和尚将菩提之水洒在了枯树上。奇迹般地,几天后,这棵死去的树竟然重新抽出了新芽。信众们纷纷称奇!
年2月26日,老和尚世寿已满92岁,圆寂于龙居寺。他在世的8年中,一直在修持佛法,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圆寂后,老和尚的弟子们按照他的遗愿,将他的法体安置在一个缸中。
6年6月12日,是开缸的日子。当天,来到龙居寺的信众众多。老和尚的弟子们在大家的注视下,打开了缸。
缸口打开后,一股异香扑鼻而来。众人惊奇地看到,通慧老和尚的肉身竟然完好无损地展现在了他们面前。老和尚在圆寂后依然保持着完整的身体。
老和尚的肉身看起来宛如生前一般,头发、指甲都微微长出。他的面容庄严肃穆,仿佛仍在世间。
接着,弟子们将老和尚的肉身供奉在龙居寺内,他们将他穿上生前常穿的大红袈裟。众人齐心跪拜,敬仰这位德高望重、忍辱负重的老和尚。
老和尚一生忍辱负重,坚守戒律,勤修实行。他生活简朴,脸上洋溢着岁月的痕迹。
尽管不像一位传统的高僧,老和尚却展现出一种豁达和智慧。他从不言教,却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体现了佛陀的慈悲和利益众生的心意。他少言多行,默默地付出,勤勉地修行。
“穿芒鞋、拄杖、披蓑笠,随烟雨度一生,真心永不衰老,坚韧如琼瑶!”这就是老和尚一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