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劫经》曾载:“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众生可以依据不同的根性,选择一个和自己相续最相应、最有缘分、自己最希求的、最能受益的法门。
在八万四千法门中,苦行就是其中一种修行方式,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曾出现众多著名的苦行高僧,像我们所家喻户晓的唐僧。
他用时17年,前往西天取经,为佛教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贡献,正是他的慈悲之心和坚强执着的精神备受人们尊敬。
后来随着我国佛教文化的快速发展,佛家僧众开始效仿历代苦行高僧,走向苦行之路,他们认为苦行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启发智慧,从而领悟佛法的诸行无常、诸法无常、常寂我净,而通慈法师就是其中一位。
通慈法师曾发下善愿,希望以苦行的形式,为所到之处祈福、为所见之人求平安。正是靠着自己的那颗虔诚之心,凭借着自己的坚强意志和执着的精神,用时8年苦行公里,去礼拜佛教四大圣地,他的诚心备受人们感动,被称“现代版唐僧”。
通慈法师自小喜欢佛学,更是一心向善,在年,自己曾出现车祸,但是并无大碍,正是这次机缘,他认为是自己平时积德行善,才会有惊无险,认为自己因缘成熟,便来到河南安阳定国寺选择剃度出家。
成为僧人后,通慈法师更是一心修行,可是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修行方式呢?
于是,他想起来自己经常喜欢看《高僧传》,里面记载了许多历代高僧大德的修行故事,更是内心对他们充满了尊敬,于是,他便想效仿古代的高僧大德,想要以苦行的形式去修行,并发下善愿,为人们祈福。
通慈法师内心坚定了苦行的决心,在年2月,便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礼拜之路。
他先从五台山出发,一路上三步一叩,前往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等佛教圣地,虽然一路上到处风餐露宿,但是他的虔诚之心坚定,更是砥砺前行,一路上更是感动了无数人。
他们被通慈法师的诚心所感动,便和他一起走向礼拜之路,推着一辆不足2米的绿铁皮两轮车,里面虽然只有几件换洗衣物,但是却有一样东西,被通慈法师视极为重视,原来里面装着《百年虚云》、《班禅东行》和《爱与感恩》等碟片。
通慈法师说,这些东西都是一路上送给有缘人的,希望能够与他们结下善缘,让他们学习佛教高僧慈悲为怀的精神,用自己的善心和善行去引导人们的向善之心。
一路苦行而来,不管刮风下雨,通慈法师从未放弃,他三步一叩,由于长时间礼拜,他的额头发黑、发亮,皮肤更是晒的黝黑,手掌上更是留下厚厚的一层茧。
通慈法师不仅慈悲为怀,还严格恪守佛教的清规戒律,一路上看到善心人士的金钱布施,他都好心谢绝,对于吃的,他没有任何要求,说只要吃饱就好,有时会挖路边的野菜充饥,或者捡别人丢弃的食物。
虽然苦行,但是他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凌晨三点就会起来,诵经、打坐,然后到7点就会开始做饭、吃饭。
就这样,通慈法师用时8年,总共苦行公里,在年来到南华寺,完成了心中的大愿。
通慈法师用自己的虔诚之心,完成了苦行,他曾说,自己还会坚持苦行,正是这样一位苦行僧,他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苦行,他的执着和坚强让我们感动,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