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古代凉州有着较为深厚的佛教基础,能够为鸠摩罗什来华提供传教的条件,本应该在东晋时期成为一代佛教中心。然而,淝水之战后的北方乱象,却没有给予鸠摩罗什这样的机会。
这就要从淝水之战后凉州的新主人吕光家族说起了。
吕光,字世明,氐族人,原为前秦天王苻坚麾下大将。年(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苻坚在淝水大战前夕遣骁骑将军吕光和陵江将军姜飞,以车师前部王和鄯善王为先导,率众7万征伐龟兹等国。临行前,苻坚嘱咐吕光,鸠摩罗什为龟兹贤哲,若攻克龟兹,即刻将鸠摩罗什送至长安。
△云冈石窟年,吕光军至龟兹,斩首万余,攻陷龟兹,降伏三十多国。志得意满的吕光此时见到了久闻大名的鸠摩罗什,见他竟如此年轻(是年罗什40岁),又不知鸠摩罗什的根底,便生出了戏谑侮辱之心。他强行让鸠摩罗什娶龟兹王女为妻,鸠摩罗什苦言推辞,拒而不受。
吕光却说:「道士之操不逾先父,何可固辞?」,这句话有两个深层含义。第一,吕光把鸠摩罗什称为「道士」,还带有中国早期佛教的影子。佛教在中国的演进,首先发展出巫术化的浮屠道,其次是玄学化的般若学,最后才是儒学化的禅宗。
早期僧人几乎都擅长各样幻术,与民间道术之士无异,故而被称为道士或道人。中土佛教由浮屠道转向般若学,鸠摩罗什正是一个继往开来的大人物。从吕光对罗什称呼,还可以看出此时北方地区还是受浮屠道的影响比较大。
第二,吕光所说「道士之操不逾先父」,指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罗炎为天竺国相之子,舍位出家,东度葱岭而至龟兹,龟兹王以王妹妻之。吕光的意思就是,婚配无非重蹈你父亲的旧事,何必固执呢?
△云冈石窟就这样,鸠摩罗什被迫饮下了醇酒,于密室中与龟兹王女婚配。这位龟兹王女,有学者考证就是曾经听鸠摩罗什讲说大乘《方等经》的阿竭耶末帝。不论这位王女是谁,当年大月氏北山罗汉所作的「破戒预言」真的实现了。
并且,吕光作为不信佛的外道人士,还经常故意侮辱鸠摩罗什,出行时让他骑牛或劣马随行,让他坠马堕牛以供取乐。鸠摩罗什怀着大乘六度中的「忍辱」之心,毫无异色,最终使得吕光惭愧而止。
然而,破戒与忍辱,这是鸠摩罗什以前根本想不到的,对比少年游学归来,龟兹王族俯首受法的风光,此时的鸠摩罗什无异于身坠无间。从此鸠摩罗什明珠蒙尘,倜傥神俊的风采也转为低佪孤寂了。
△云冈石窟吕光平定西域,苻坚拜其为散骑常侍、都督玉门以西诸军事、安西将军、西域校尉。依吕光之意,本欲长留西域。《晋书·吕光载记》称「罗什劝之东还」,劝说的内容则「语在《西戎传》」。考《晋书》并无《西戎传》,而在《艺术传》中,有「光欲留王西国,罗什谓光曰:『此凶亡之地,不宜淹留,中路自有福地可居。』」的记载,也许这便是鸠摩罗什劝说吕光的主要内容。
僧佑的《高僧传》与《晋书》略有不同,将这段话安排在鸠摩罗什一次彰显幻术之后,并且没有「光欲留王西国」的字样。但不论哪种说法,都不难看出,鸠摩罗什与吕光的对话充满神异的幻术色彩。也许鸠摩罗什此时已经认识到了对于吕光这样的外道轻佛人士,施展幻术是必要的立威取信手段。
吕光此人,如果没有淝水之战后的天下乱象,可能我们今天会视其为张骞、班超一样经营西域的外交人物。然而,乱世的车轮将他逼上了割据的舞台之上。吕光擅长审时度势。苻坚淝水之战败后北方大乱,吕光却能在动乱前从西域赶回,在其他势力之前先夺取凉州;苻坚兵败后,他又下令三军为苻坚服丧,为自己的政权赢得合法性,这是其高明之处。
在年,吕光自称中外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酒泉公,建立后凉政权,定都姑臧(武威)。随后吕光扫平王穆、康宁、彭晃的叛乱,于年改元麟嘉,自称三河王,后又在麟嘉八年(年)即天王位,国号大凉,改元龙飞。
不过,吕光也有他的致命弱点,那就是过于猜忌和严刑峻法。他称天王不久,凉州便四处烽烟,四分五裂,先后并起了乞伏国仁的西秦、秃发乌孤的南凉两国,与此同时,卢水胡人沮渠蒙逊又策反了建康太守段业,朝中反了郭黁、杨轨。吕光疲于应付,于龙飞四年(年)病逝。
吕光死后,吕氏家族频生内乱,整个凉州陷入彻底的大动乱,一个甘肃地界竟同时出现了吕氏的后凉、乞伏氏的西秦、秃发氏的南凉、沮渠氏的北凉及李氏的西凉五国。诸国争战不休,让本能成为佛国的凉州变成了杀戮的修罗场。
直到姚兴征服诸凉之前,凉州一直处于动乱之中,让作为「俘虏」的鸠摩罗什毫无传道弘法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