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宋徽宗政和年间,江西隆兴府武宁县、也就是现在的南昌境内,有个姓陈人家的儿子,从小就非常聪慧,因为家里穷,只好来到黄龙寺出家,当时的高僧祖心禅师收下了他,并给他起了个惟清的法号。
来到黄龙寺后,惟清的聪慧更加显露出来,更难得的是,虽然年龄小,但念经诵佛从不偷懒,祖心禅师对他更加看重。
有一天,有个外地和尚走方到黄龙寺门口,刚好看到惟清,便拉着他的手仔细打量了一番,惊讶地说道:这荒山野岭里竟然有这么优秀的孩子?
于是,陌生和尚找到了黄龙寺主持祖心禅师,请求他允许惟清跟随自己。想不到祖心禅师一口就答应了,这一年,惟清十七岁,从此跟随这个外地和尚到处游历参学。
学有所成后,陌生和尚让他自己一个人到处去拜访高僧。一段时间后,惟清来到延安拜谒法安禅师。
法安一见到他就很惊讶地说,你是茫茫大海中的航行者,我只不过是平常的小沟渠,黄龙祖心禅师才是你的师父,你马上就去吧,不要耽搁。
于是,惟清回到了洪州黄龙寺,再次拜谒了祖心禅师,祖心禅师似乎知道这个徒弟会回来的,很爽快地再次收下了他。
一开始,惟清每天只是跟随大家一起做各种杂务,当祖心禅师偶尔问一些问题时,他也茫然不知怎么回答,乃致心里非常难过。
于是,惟清每天晚上都会跪在大殿的佛像前忏悔念经,实在累了困了就靠着墙壁休息一下,过一下子很快又起来念经忏悔,并在佛像前发愿说:
倘有省发,愿尽形寿,以法为檀,世世力弘大法。
有一天,惟清又在念诵《玄沙语录》,实在太累了,就靠着墙壁在休息,过了一阵再次起来念诵,起身的速度有点快,一只鞋子被甩了出去,弯腰捡鞋子的时候,突然就大彻大悟了。
于是,惟清连忙把自己的所得禀告了师父祖心禅师。祖心禅师告诉他:
从缘分入法的人,永远不会退失,但刚刚获得空静的人,如果太多喜悦,很有可能导致迷乱。
说完之后,祖心禅师安排惟清到一处僻静的僧房里住下,还提醒他好好睡一觉。
开悟之后,惟清继续留在黄龙寺,觉范禅师和他是师兄弟,惟清曾经对他说,现在一些研习佛理的人,不能够解脱生死,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偷心不觉的毛病。但这不是研习者的原因,而是他师父不能很好地引导啊。
惟清还说,汉高祖刘邦欺骗韩信最后杀了他,韩信虽然死了,他的心真的死了吗?以前的学者,总是说解脱生死,着力点在哪里?重点就在断绝偷心。
但这不是后学能自己做到的,而应该获得师父的帮助,才能更好地完成实现。
比如梁武帝在大殿召见侯景,虽然梁武帝不动声色,但侯景的心其实已经死了啊。各种学说对此的解释并非不好,但真正有几个能做到像赵昌画的花朵,非常逼真却又让人知道不是真花。
年,惟清禅师把自己的弟子叫到面前,和他们说道:
无涯湛海,瞥起一沤。亘乎百年,曷浮曷休。
广漠清汉,欻生片云,有无起灭,隐显何分。
了兹二者,即见实相,十世古今,始终现量。
吾铭此旨,昭示汝曹,泥多佛大,水涨船高。
说完之后的第十天,惟清禅师就圆寂了,他留下的佛偈,却很少有人读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