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祖师达摩圆寂前道万般修行尽是虚妄,独有这
TUhjnbcbe - 2025/5/2 16:59:00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菩提达摩作为禅宗初祖,为何在圆寂前说"万般修行尽是虚妄"?

难道他一生所追求的佛法都是虚假的吗?这个说法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达摩祖师说这句话时,正值他即将圆寂,他的四位弟子都在身边,慧可尊者更是忍不住问道:"师父,您说的这句话,是何含义?"

达摩祖师却只是微微一笑。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深意?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一探究竟。

达摩祖师在天竺时,已是声名显赫的高僧。他深感中土佛法未得真传,于是不远万里,历经三年,乘船东渡来到南朝梁武帝统治的建业城。

这位身披袈裟,手持锡杖的僧人,带着一颗弘法利生的心,开启了一段传奇般的禅宗之路。

梁武帝素来崇佛,听闻达摩祖师到来,立即召见。两人的对话却出人意料。梁武帝问:"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放生,功德如何?"达摩直言:"无功德。"这句话犹如平地惊雷,让梁武帝困惑不已。达摩见梁武帝无缘领悟,便渡江北上,来到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的生活枯燥而单调。达摩选择了寺院西边的一处石洞,日日面壁而坐。寺里的僧人们时常能看到他巍然不动的身影,不论是烈日当头还是狂风骤雨。有时飘来阵阵梵音,他依旧如如不动。渐渐地,消息传开,前来求法的人越来越多。

一个隆冬的夜晚,大雪纷飞。达摩照常坐在洞中,忽听外面传来踏雪的声音。一个身影在洞口站定,一动不动。雪花飘落在他的肩上、头上,很快就覆盖了全身。达摩知道是有人来求法,但他并未回头。

这个人就是后来的二祖慧可。他在风雪中一站就是七天七夜。第八天清晨,积雪已经没过他的膝盖。达摩终于开口:"你在雪中站了这么久,是为何事?"

慧可声音颤抖:"只求师父开示,令我心得安宁。"

达摩仍不回头:"妙道无上,非片时所能勘,以血肉之躯,欲求无上法,如何可得?"

慧可听罢,突然拔出腰间利刃,左手持刀,右臂一划,鲜血顿时染红了积雪。他将断臂放在达摩面前:"弟子诚心求法,愿师慈悲。"

达摩这才转身,看着慧可:"你既然以身求法,可见诚心。此后好生修持。"就这样,慧可成为达摩座下弟子。

达摩教导弟子们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每日除了基本的修行,他会带着弟子们做些平常事。有时担水劈柴,有时打扫庭院。弟子们不解其意,达摩就说:"搬柴运水,无不是禅。"

一天,慧可在扫地时问:"师父,为何要做这些粗活?"达摩说:"你以为禅在何处?"慧可答不上来。达摩拿起扫帚,轻轻扫了一下:"禅,就在这里。"

渐渐地,前来求法的人越来越多。有的悟得浅显,有的领会深刻。达摩因材施教,从不循规蹈矩。他教导弟子们要放下执着,心如明镜,映照万物而不染著。

有一次,一位弟子问:"如何是佛?"达摩说:"倒一杯茶来。"弟子依言倒了茶,达摩喝了一口:"这就是佛。"弟子不解。达摩说:"你只看到倒茶喝茶,却不知这其中已有佛性。"

就这样过了多年,达摩的弟子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领悟。道副精通经论,尼总持明心见性,道育通达空理,慧可则心领神会。

他们都以为这就是达摩的终极教导,却不知道在他圆寂前,还有更深的开示。

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枫叶飘落,寺院钟声悠扬。

达摩召集弟子们,说要考验他们的见地。道副上前说:"依我见解,不执文字,不离文字,此是修行之道。"达摩说:"汝得我皮。"尼总持说:"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达摩说:"汝得我肉。"

道育说:"四大本空,五阴非有,无一法可得。"达摩说:"汝得我骨。"最后慧可上前,只是默默礼拜,站在一旁。达摩说:"汝得我髓。"

日落时分,晚风轻拂寺院的青砖瓦墙。达摩祖师看着面前的四位弟子,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他们都以为考验已经结束,却不知更大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你们可知道,这些年我教给你们的修行方法,其实都是虚妄的。"达摩的声音平静而坚定,在寂静的禅堂中回荡。

这句话如同一记惊雷,震得四位弟子面面相觑。他们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的师父,这位教导他们多年的禅宗初祖。

慧可率先开口:"师父,您这是何意?难道这些年的修行..."

剩余47%未读最低1.09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祖师达摩圆寂前道万般修行尽是虚妄,独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