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光法师,俗姓李,名继金,法名果光,号法润,山东郓城人。年12月生于佛教家庭,父亲勤劳智慧,母亲贤淑善良,双双悲天悯人,乐善好施,在当地颇有名望。自幼素食,随母礼佛诵经,耳濡目染,对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养成端正、慈悲、纯朴的优良品性。年,在正竖大和尚的推荐下,法师来到云龙山兴化禅寺,师从养熙老和尚严持戒律勤修三学。
年,在养熙老和尚的指点下,果光法师考入九华山佛学院。在佛学院学习期间,法师以优异的成绩,稳重无私的作风,赢得了学僧们的拥护和喜爱。他不仅被推选为班长,并且连年获得三好学僧的称号,受到了学院院长仁德大和尚及圣辉大和尚的赞赏。
毕业后,法师先后到武汉宝通禅寺、上海龙华寺、镇江焦山定慧寺参拜了道根大和尚、明旸大和尚、茗山大和尚。在这些当代著名高僧的点拨下,法师对于大乘佛法的了义实相,更是心领神会契合道妙。
年8月法师学成归来,担任知客一职。养老明里暗里对这位学成归来的弟子,进行了细致地试探观察,两年后便将寺院的管理工作交给了他。法师不负师命,于年10月制定了《徐州汉传佛教寺院管理规定》,于年5月制定了《寺务管理小组章程》、《共住规约》等十六项规章制度。在协助养老管理寺院的同时,果光法师秉承着一贯精进修道团结大众的作风,在僧俗两界的交流沟通上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年2月,在宗教局领导、养熙老和尚以及四众代表的一致推举下,果光法师出任兴化寺监院并任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同年5月恩师养老圆寂,时年27岁的果光法师,受命兴化寺住持兼徐州佛教协会会长。当时的兴化寺因在文革期间受到严重的摧残,殿堂破败房舍陈旧,更有一些庙产被地方单位占用。果光法师审时度势,深思熟虑,制定了恢复与兴建的具体实施方案。在取得各方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果光法师首先着手于寺院产业的回收。
年10月,经过与地方单位多次的友好协商,收回兴化寺“洞天小庐”房产,并于次年依法为收回的庙产办理了相关手续,保障了寺院产业的合法权益。接下来,法师开始按既定方案,有步骤有计划地重修、扩建祖庭兴化禅寺及下属各区寺院。
年6月兴化寺法堂大修竣工。年11月兴化寺大雄宝殿落成暨佛像开光,年仅29岁的果光法师升座方丈大和尚。
年4月,完成云龙山兴化寺、大士岩寺的总体规划方案。年12月兴化寺大佛殿重修竣工。年12月兴化寺改扩建工程奠基,山门、天王殿、天桥、玉佛殿正式动工修建。
十年的岁月,近四千个日夜,果光法师人我两忘,不知疲惫不畏艰难,不仅振兴了兴化禅寺这座多年的祖庭,同时开创了整个徐州地区各寺院道风纯正,香火鼎盛的局面。一时之间,国内外僧俗前来参拜者络绎不绝,徐州佛教迎来了近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法师自幼悲悯好施,出家后更是遵循佛陀慈悲喜舍,解行并进普度众生的教诲,在江苏率先成立了弘法的专门机构----弘法慈善功德会,为徐州的扶贫、救灾、教育、医疗、环保等工作募集善款,开展社会救助活动。
自年起,法师率领四众弟子,先后到徐州市、县各社会福利院、聋哑学校、贫困乡镇及学校进行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救助困难群众、失学儿童多位,为各受灾地区捐款百余万元。
十几年来,在果光法师的带动领导下,徐州佛教界开展各项爱心活动数百余次,累计捐资约数百万余元,救助范围涉及扶贫、助残、救灾、助学、支教、义诊等各个方面。徐州佛教爱国爱教,慈悲济世的道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肯定和赞誉。
法师资质脱俗,文思超凡,在少年时代即现端倪。在文化艺术很难涉及的乡间,法师大器天成,在无人领教的状态下,诵经礼佛之余,尤喜临池磨墨,常为乡亲书写春联挽帐。法师随手涂抹的山水花鸟,也被乡亲惊为真物。出家后,更是利用点滴时间,遍临百家,取法乎上,寓佛法于书法中。由于法师少欲无忧,在书艺上能更直接地转向精神境界,因此信手写来,皆能骨气深稳,格调清雅,意境空灵,深得僧俗两界所推崇,并争相宝之。
年11月24日,徐州艺术馆举办了“禅墨三昧——果光法师书画展”,展出法师近年来五十多幅书法、绘画等作品。
年1月4日,中国艺术之乡青州万荷艺术馆举办了为期五天的“墨印禅心——果光法师书画展”。共展出法师书画作品八十余幅,开创了青州佛教题材书画展之先河,为在当今全国书画界反响强烈的青州书画领域注入了清凉之风、般若之智及纯正的佛教文化元素。
法师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艺术与宗教有共同之处,都在探究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古往今来,很多僧侣艺术家在修行的道路上,通过书画的研习,体验人生与艺术的奥秘,同时开阔了禅门修行的路径,打破了度化众生的界限。
年1月,由果光法师担任院长的江苏省源缘书画院,与中国第一书画网、《中国佛教艺术》杂志社、五台山佛教艺术研究院共同在徐州兴化寺发起“中国禅画艺术论坛”。以书画悟道、弘道已成为兴化寺文化传承的一大亮点。
青灯书案,悠悠十余载,禅心、佛心、书心已在果光法师心中融为一体。法师的水墨画《林深何处钟》,被《中国宗教》杂志年第二期采用作封面,还有其他大量书画作品,被编入几十部书画作品集及刊物。近年来,《书法报》、《民族美术》、《人民政协报》、《佛教文化》、《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美术报》等报刊及新闻媒体,纷纷对果光法师书画艺术做了专题介绍。
果光法师讲究实修实证,实行实用,不尚空谈,以道为依,以德为重。他以坚实的脚步,清净的行持,引领四众弟子走在“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大乘菩萨道之上,赢得了佛教界的认同和信众的爱戴。
现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兼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缘源书画院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山东省菏泽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徐州市人大代表、徐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徐州市云龙山兴化寺方丈、淮安市慈云禅寺方丈、徐州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徐州市诗词协会副会长、九华山佛学院客座教授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