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佛教说世间皆幻,为何佛陀涅槃后,留有许多
TUhjnbcbe - 2025/3/31 19:54:00

学佛的人都知道,“空”和“虚幻”皆是佛教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也就是说佛教历来讲究舍弃,不置财产,甚至死去,也强调火化,不留一物。

佛像

但是,佛陀涅槃后,却留下了很多“舍利”让后人们供养呢?换句话说,佛法无边,佛陀完全有能力做到涅槃后不留下任何东西,但他没有这么做,这是什么原因呢?他的这一做法是否违背佛教所强调的“空”和“虚幻”呢?

其实佛教之中所说的“舍利”和“空”并不冲突。

因为“舍利”的这个叫法,并非是佛教专有,在古印度,舍利指的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佛教创立后,沿用了这种说法,因此,在佛教中,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均称为舍利。在火化之后,所产生的结晶体,被僧人们称之为舍利子或坚固子。

在《法华经·如来寿量品》中,佛陀曾如此说到:

“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众生既信服质直意柔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命身”。

也就是说佛陀涅槃后所留下的舍利,其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产生渴仰之心,信奉佛法。另外,佛陀留下“舍利”的这一行为其实是为了方便示现,是为了避免众生所执有的依赖之心,甚至升起厌烦懈怠的心。

因此,佛经也有这样的说法,即“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佛灭度涅槃之后,留下舍利,让众生建塔供养、瞻仰,其目的是是令众生见“舍利”而思佛,犹如佛在,这就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或许正因为如此,众生才更加容易专心精进地修行吧!据说有些人确实曾在供养佛的“舍利”时,会感应到感佛的现身。

如印光大师说的“佛菩萨欲令一切见闻者,深植善根,特为示现”就是明证,所以,佛教的”舍利“,我们世俗之人是不应该以我们的认知来随意妄测的。

但在佛教之中,关于“舍利”的产生,大部分人还是倾向于修行人的道力所致。

因此,学佛之人往往认为“舍利”可以证明一个人的修行程度,也就是证明修行之人的成就。

所以,在中国的佛教之中,有常有祖师圆寂之后,弟子们往往能够从骨灰中找出很多舍利,供后世的人们瞻仰,这几乎已成为了学佛之人的共识。

1
查看完整版本: 佛教说世间皆幻,为何佛陀涅槃后,留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