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养殖户朋友一直在寻找同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才能养殖大规格龙虾?
大家都知道,要想规格大,缩小放养密度;但是缩小放养密度的话,龙虾的产量跟不上,这就是养殖龙虾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如何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呢?说句实在话,这个矛盾现阶段是无法解决的,因为水产养殖关系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包括苗种、水质、水草、渔药等,这些环节都是环环相扣,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势必影响龙虾产量。
在小龙虾质量规格以及产量问题上,多数养殖户认为是因为近亲繁殖导致种族退化。这种说法到底能不能站住脚呢?有专家曾就这惹人争议的问题指出: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出现规格以及产量的下降究其主要原因是小龙虾养殖生态遭到污染。
我认为,要想养殖大规格的龙虾,首要解决的是水源问题,特别是干净的水源。
其实我们都知道,虾与蟹慢慢长大关键在于虾蟹生长过程中的蜕壳次数,言外之意就是虾蟹退壳次数越多,那么虾蟹规格就越大。每当收获季节,都是养殖户望眼欲穿的时候,可惜很多养殖户用地笼捕捞的龙虾出现头大身体小的状况。
是因为龙虾在蜕壳时受到不良水质的刺激,通过增加新壳的厚度,应对下次蜕壳的危险。那么随着蜕壳次数增加,新壳硬度慢慢加厚,导致后期蜕壳难度增加,很多龙虾出现规格的停滞现象。
总结:寻找安全水源,是龙虾快速生长的基础。
附:
好多人养小龙虾,有时等到虾都死了才发现虾子得病了。那今天就来说说小龙虾病症诊断办法。把病魔扼杀在摇篮里。
1、寄生虫病
观察到小龙虾头胸甲、尾部出现绿毛、黄毛以及黑色泥垢,取样镜检发现独缩虫等原生动物或真菌,则可判定为寄生虫病。
2、黑鳃病
打开小龙虾头胸甲,如果观察到鳃丝发黑、发黄,则可判断为黑鳃。
3、烂壳病
病虾壳上有明显溃烂斑点,斑点呈灰白色,严重溃烂时呈黑色,斑点下陷,出现空洞,最后导致内部感染,甚至死亡。
4、纤毛虫病
小龙虾体表、附肢、鳃上附着污物,虾体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絮状物,致使小龙虾活动力减弱,食欲减退。
5、螯虾瘟疫病
病虾体表有黄色或褐色斑点,在附肢和腿炳基部可发现真菌的丝状体。病虾呆滞,活动减弱或活动不正常,严重时会造成病虾大量死亡。
6、烂尾病
感染初期病虾尾部有小疮,边缘溃烂、坏死或残缺不全,随着病情恶化,溃烂由边缘向中间发展,严重感染时,病虾整个尾部溃烂掉落。
7、出血病
病虾体表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特别是附肢和腹部较为明显,肛门红肿,不久死亡。
8、水霉病
病虾体表附生一种灰白色、棉絮状菌丝,患病的虾一般很少活动,不觅食,不进洞穴。
9、肠炎
尾节抽出肠道,如果观察到肠道无食,有空泡,充血(蓝血细胞),则可判断为肠炎。
10、弧菌病
观察到小龙虾断须、断爪,末端发黑、发黄,尾扇边缘组织积水,肝脏发白,黑鳃,活力低,且只有大虾死亡,则可判断为弧菌病。
11、白斑综合征
剥离小龙虾头胸甲,观察到头胸甲有花斑、且虾体出现大面积死亡,则可判断为白斑综合征。
12、蜕壳不遂
病虾在其头胸部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痕,全身发黑。
13、水肿病
病虾头胸内水肿,呈透明状。病虾匍匐池边草丛中,不吃不动,最后在池边浅水滩死亡。
14、冻伤病
早冬或者越冬期间,小龙虾冻伤时,头胸甲明显肿大,腹部肌肉出现白斑,随着病情加重,白斑也由小而大,最后扩展到整个躯体。病虾初呈休克状态,平卧或侧卧在潜水草丛里。严重时,出现麻痹、僵直等症状,不久死亡。
△内容源自小龙虾通,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文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专业水产知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