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水浒中,鲁智深闻潮信而圆寂,背后深刻的文
TUhjnbcbe - 2025/2/9 18:01:00

事实上,看到兄弟一个个惨死、梁山崩盘覆灭在所难免,鲁智深早已心如死灰。那天深夜,鲁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内听到滚滚潮水的声音,以为敌军杀来,急忙操起禅杖迎敌。结果僧人告知这是潮信,每年准时而来。鲁智深忽然想到智真长老“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的话,心中一震,忽然顿悟,洗了一个澡,留下一首诗,果断圆寂去了。这就是传说中的鲁智深圆寂的故事,出现在水浒传倒数第二回,也就是宋江剿灭方腊后,是水浒故事的大结局之一。施老先生之所以给鲁智深安排这样的结局,主要还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鲁智深圆寂是角色使命的需要。

鲁智深是水浒的主角之一,其英雄形象深入人心,深受读者喜爱。作者用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完美塑造了一个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的英雄人物。这个人物在水浒中出场很早,一直推动着故事的整体发展,直到最后的故事大结局,鲁智深基本完成了自己在小说中的角色使命。在整部水浒中,鲁智深战功赫赫却又行侠仗义、淡泊名利,这也是一种功德圆满。

二,鲁智深圆寂是佛家使命的需要。

作为一名不守戒律的佛家弟子,鲁智深似乎与佛教宗旨格格不入,但是,他时刻坚守着纯洁的内心。善良是他的本根,侠义是他的本心,利他是他的本质,鲁智深用从不为己、专门为人,诠释了佛家“我入地狱”的真谛。另外,佛家十分看重机缘。鲁智深能进入佛门是一种机缘,擒拿方腊是一种机缘,闻潮信而顿悟也是一种机缘。正因为在这多种机缘和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鲁智深才会达到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完成了佛家弟子的神圣使命。

三,鲁智深圆寂是艺术感染的需要。

鲁智深闻潮圆寂,是一种浪漫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让人在悲剧中看到希望。这种写作手法利用环境烘托,表现出了非凡的艺术感染力。作者用动态的潮水、巨大的声响、诚信的比喻,反衬出圆寂的顿悟、死亡的落寞、生命的渺小,成功营造出了一种神虚无缥缈的神秘氛围,让读者从惊心动魄的故事发展中感受到唏嘘不已的心理落差,也给读者展现了超乎寻常的想像空间和深刻深厚的文化内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水浒中,鲁智深闻潮信而圆寂,背后深刻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