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民间故事男孩意外失明,当了和尚后,师父让
TUhjnbcbe - 2024/12/25 17:02:00

前言

唐朝永徽年间,太原府有一对夫妻,婚后多年一直没有孩子,直到丈夫年近30岁时,才有了一个儿子。令夫妻二人没有想到的是,此后的六年时间里,他们竟然又连续生养了三个孩子,有了三儿一女,共四个孩子。可造化弄人,小儿子在3岁那年,因出了一场意外而双目失明。

太原府的白怀喜靠给李员外家做工换钱粮生活,妻子白吴氏是个勤劳能干的妇人,为了照顾好四个孩子,白吴氏也不甘在家中闲待,就接些给街坊邻居家缝缝补补的活计来补贴家用。

白怀喜夫妇做人实诚善良,做工做活更是尽心尽力,还时常帮助日子比他们过得困难的人家。因二人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白怀喜夫妇还经常到寺院里念佛诵经,以求感动上苍能让他们有个孩子。也许是心诚则灵,夫妻二人的坚持感动了上苍,在白怀喜年近30岁的这一年,他们有了大儿子白路平。

白怀喜夫妻中年得子,对儿子疼爱有加,但凡家中日子过得宽裕一些,定会给儿子好吃好喝。他们还想着多做工,积攒些银钱,好将儿子送到学堂读书识字,将来兴许能考取个功名,以改变白家的命运。然而,令夫妻二人倍感意外的是,他们竟然在六年间,又生养了二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因老大白路平还未成年,而后来生养的二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仍然还小,这样一来,一家六口人的日子过得就艰难起来,尽管白怀喜夫妻二人勤劳肯干,但一年半载也难以改变贫寒的窘迫。不过,尽管一家六口人的日子过得艰难,但因为孩子多了,原本冷清的生活却也过得有滋有味。看着几个孩子日渐长大,白怀喜夫妇觉得日子有盼头,好日子总会临到自己的家。

可是令白怀喜夫妇失望的是,小儿子白路欢在3岁时却发生了一场意外,给这个原本还算幸福的家庭带来了不幸。

这天一早,白怀喜又到李员外家做工去了。妻子白吴氏照顾几个孩子吃了早饭,正在收拾家务时,邻居张大娘叫她过去帮忙染布。白吴氏答应后,放下手中的活儿,叫过已经9岁多的大儿子白路平,让他在家中带着弟弟妹妹玩耍。白吴氏说出去一会儿就回来,一再嘱咐孩子不要出门乱跑。

可是白吴氏一走,外面起了货郎担的叫卖声后,几个孩子就吵吵嚷嚷地想出门去看看。老大白路平想着母亲出门时交代的话,就哄弟弟妹妹们不要出去。可后来白路平也忍不住外面叫卖和其他孩子的哄闹声,就带着弟弟妹妹们走出了家门。

白家的几个孩子和邻居家的孩子平时也经常在一起玩,都很熟悉了,他们一起围着货郎担,听那年轻的小货郎说故事。可就在大家都围着小货郎时,白家的小儿子白路欢见没有人注重他,却一个人悄悄地走出了村子,走上了大路。

白路欢一个人溜出了村子,上了大路,见什么都是满眼的好奇,就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路中间。可就在他站在路中间,好奇地向四处张望时,突然一匹野马飞奔而来。白路欢被吓了一跳,下意识地想要躲开时,却被飞奔而来的野马给撞飞了。撞了白路欢的野马并没有停下,仍是不顾一切地继续向前飞奔而去。

再说做完工的白吴氏回家后不见了小儿子,一下子就急了。在邻居们的帮助下,匆匆赶回来的白怀喜才在路边的草丛找到了昏迷不醒的白路欢。经过郎中的救治,白路欢醒了过来,可从此之后,他的双眼就再也看不见了。

白怀喜夫妇对小儿子所发生的意外,非常难过,可事情已经发生了,再难过再伤心也改变不了了。夫妻二人只得接受现实,对孩子们更加用心管教了。

为了照看好几个孩子,白吴氏就减少了做工,大多数时间都在家里照顾孩子。这样一来,就让原本贫穷的日子更加贫寒了。可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小儿子白路欢什么也看不见了,以后也不能像常人一样娶妻过日子,白怀喜夫妇更为难过了。

无奈之下,在深思熟虑和邻居们的劝说之下,为了一家人的日子和白路欢的往后生活,白怀喜夫妇就忍痛将5岁的小儿子送到了离家几十里外的一个寺院里,求寺里的方丈悟觉大师收留了白路欢。

悟觉大师是个修为极其深远的大师,在这座寺院里做主持方丈已经三十余年了。他见白路欢生得清秀,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听力极好,悟性也极高。经过一段时间有心引导,悟觉大师收白路欢为自己的徒弟,并给他取了“愚行”的法名。

此后,悟觉大师每日亲自教养愚行,教他念佛育经修心,也教他习武强筋健骨。愚行离家后虽然有一段伤心的日子,但因当时年龄还小,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并在高师悟觉大师的调教下,日日勤快地诵经习武,渐渐成了得到悟觉大师真传的弟子。

时光流转,春去秋来,不知不觉过了一年又一年。十五年后的一天夜间,悟觉大师突然把高徒愚行叫到身边,说要问问愚行一些世间俗事。听师父要问世间俗事,愚行一头雾水:“自己从小生活在寺院里,几乎没有去过外面,师父怎么会问他这个问题呢?更何况,自从3岁那年出了意外,自己就再也没有看见过外面的世界,也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然而,师徒二人对坐之时,悟觉大师还是问了愚行一些世俗问题。愚行一点都答不上来,悟觉大师就又问悟觉,说:“徒儿,你此生的愿望是什么呢?”

愚行没有理解师父的意思,就说自己只想一心念佛诵经,伺候悟觉师父圆寂。悟觉大师听了,摇头叹气道:“徒儿呀,你不该一直守在为师的身边。你还年轻,可以有一个凡俗的心愿。来,敞开心扉,给为师说说你的凡俗心愿吧!”

愚行这才弄懂师父的意思,他沉默了半天,才把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凡俗心愿说给了悟觉师父。愚行说:“师父,我此生唯一的凡俗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双眼能复明,再能看看这世界……”

悟觉大师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说道:“愚行徒儿,为师今天就将你定为行脚僧。从今天起,你就去云游四海,去了却自己的凡俗心愿吧!”然后,老方丈悟觉拿出一个纸包和一根新的探路杖,郑重地交到愚行的手中,并且庄重地嘱咐愚行:“这纸包里是我寻求来的一个民间秘方。它能让你的双眼复明。不过,在你打开这个纸包,向人求药之前,你必须先做到一件事:你要因为行走四海,探路敲断10根这样的探路杖。愚行徒儿,你能谨记为师的教诲,并能坚决做到吗?”

愚行本不想离开情同生父的悟觉师父,但听见师父说可以让自己的双眼复明,就有些动心了,再加上只要敲断10根探路杖,自己就可以复明,到时也就了却了心愿,可以及时回到师父身边了……愚行经过一番权衡后,就磕头拜谢了师父的一片良苦用心。

跪别师父悟觉后,行脚僧愚行踏了云海四海之路。此后,他身穿僧袍,手持盲杖,谨记师父的教诲,一边行走,一边传播着佛经,度化着苦难的心灵,并拜访四海之中的寺院。

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走了多少里路,愚行心里一直存着一个大大的希望:敲断10根探路杖,打开纸包去求药,让自己的眼睛重见光明。然而,让行脚僧愚行没有想到的是,师父给他的那根不怎么显眼的探路杖用起来很顺手,但也异常结实,一直用到第五个年头时,悟觉大师送给他的那根探路杖才终于断了。

断了第一根探路杖,愚行又照着样子,请人找来一根新的,继续着他的行脚僧生活。就这样,心存重见光明心愿的愚行行遍了神州大地,探访了三山五岳中无数寺院,也用断了9根探路杖。用到第10根探路时,信念坚定的愚行知道自己的心愿不久之后就能实现了,就决定赶回太原府附近的寺院,在师父面前见证自己重见光明的美好的时刻。

后记

愚行仍是一边赶路,一边仍是虔诚地传播着佛,度化着和他曾经一样苦难的心灵。愚行在使用第10根探路杖的第十二个月的一天,在快进太原府城时,这根探路杖断了。已经70岁的愚行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欣喜若狂地把怀揣了近五十年的纸包递到了一个药店的老板手中,满含期待神情地等着老板按师父给的秘方,抓出让他的双眼能重见光明的药来时,老板却告诉他:这张纸上连一个字都没有。

行脚僧愚行一下子就呆住了,但是仅在几十秒后,他就双手合十,满脸感激地诵念道:“师父,谢谢您以这种方式让我一直活在希望里,我觉得不枉此生了。徒儿的凡俗心愿已经了了。”

“心存希望,定会看见光明!”意外失明的白路欢被迫出家当了和尚后,他并没有因此而怨天尤人,而是在师父悟觉的调教下,成了一名饱读经书,修为高深的高僧。他谨记师命,心存善念和希望,用一根探路杖去游四海,将希望传遍天下,此生真的不枉来人世一回。

亲爱的朋友,读完这则故事,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本故事为民间故事,目的是为丰富文化生活,纯属本人文学创作,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有一定的虚构成分,请勿与封建迷信挂钩。

---谢谢阅读,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间故事男孩意外失明,当了和尚后,师父让